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亲如一家”的人才开发哲学及其成效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得以高速增长,日本企业经营大获成功,其“秘诀”不是理论、计划,或政府的政策,而是人、是人才。日本根据本国的资源状况、发展需要,特别是日本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国民素质,奉行“亲如一家”的哲学。日本企业经理的重要和首要任务是发展与员工之间的健全关系,在企业内建立一种员工亲如一家的感情,一种员工与经理共命运的感情。日本大多数企业都具有相互尊重和相互与共的意识:企业是员工的财产而不是上层少数人物的财产。企业领导人有责任引导员工亲如一家,并关心每个“家庭”…  相似文献   

2.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在日本生活的第一课就是学会丢垃圾。日本人将垃圾分为“可燃”、“不可燃”、“可以回收”三大类,从政府部门到饮食店,从学生宿舍到每一个日本家庭,垃圾桶上都贴有分装三类垃圾的标识,而且装垃圾的袋子都是透明的(以便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东西)。如果谁将“可燃”与“不可燃”  相似文献   

3.
北宋苏洵著有《心术》一书,其中开宗明义——为将之道,当先知人;知人之道,当先知心。这一治兵之道运用到企业管理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是立业的根本,“人心”是企业无形的资产。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感和夫认为“人心比什么都重要”、“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心的团结更加  相似文献   

4.
6月24日,上海崇明第一届插秧节在鼓乐声中拉开帷幕,承办者德利农庄的“首席农夫”薛峰,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崇明人,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后,被世界500强某企业录用,而后又获交大MBA学位。2013年,他辞去某国际知名制冷公司高管的职位,选择了返乡创业,开办生态农庄。  相似文献   

5.
连横先生是日据时期台湾人的优秀代表。我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在日据台湾的时期,每一个台湾人都必须面对祖国认同的问题。对于被动取得的日本国籍,绝大部分的台湾人在情感和认知上会选择“我不是日本人”或“我是日本的二等国民”的选项。  相似文献   

6.
李乔 《北京观察》2009,(6):58-61
在批评电影《南京·南京》的不少文章中,有一种在我看来十分无理且耸人听闻的提问:“陆川想要拯救谁?”某公的一篇文章(见于某晚报)还用它作为标题。这是尖锐的质问,意思很清楚,是说陆川想要拯救日本人、日本鬼子。某公的这篇文章说:”角川的正面形象渐渐树立起来了”,于是,“鬼子们整个都是好人啊”。又说:“我想,日本人真的应该感谢这位陆川导演,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总是这样说:“投资于教育,犹如储蓄,可本利双收”,“父母留给孩子的宝贵财产是使其接受足够的教育”。从这里不难看出日本人是重视教育的。日本的教育实行六、三、三、四制。其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共九年实行义务教育,其普及率高达97%,是普及义务教育彻底的国家,居世界第一位。在日本,教师受人尊敬。皇太子结婚,婚礼的仪式很多,其中有一项称作为“拜见师长”会,把教过是太子夫妇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的教师都请来,以示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培育之恩。教育犹如储蓄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从诚信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的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但最早把它作为管理方法的自觉实践者却是日本人。 日本的企业家把日本传统的“忠”与“和”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经营哲学中,形成“产业报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和睦相处,上下一致”等思想。在大多数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中,绝对不会将“赚取利润”这个任何企业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多的是强调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 著名管理学家克拉伦斯·沃尔顿提出,企业经理人应该用一种全局观来看待企业的责任,应把企业看成是讲信  相似文献   

9.
酒后驾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病,这种病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奔向“汽车时代”正在加剧。在美国,平均每40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与酒后驾驶有关的交通事故。而中国交通死亡人数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其中酒后驾驶是重要“祸根”。从在车中安装酒精探测器到判处醉驾者无期徒刑,世界各个国家发明了各种招数,日本甚至制定了“酒水提供罪”、  相似文献   

10.
报载:某小学组织春游,车上的学生大大咧咧地坐着,一路叽叽喳喳,竟没有一个学生起来给老师或家长让座。又据对南京8所小学4所初中的调查表明:父母累了或病了,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能主动端水送药。日本某青少年研究所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其对象是日本15所中一学130名高中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52名高中生、中国大陆21所中学的1220名高中生。问卷中问到。“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结果日本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亲;而中国学生的头十位最尊敬的人中竟没有养育他们的父母双亲。199…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一年,又会有一批新人进入企业,为了吐故纳新和发展的需要,企业都会注入新鲜血液。职场新人无非两种,一种是第一次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一种是跳槽或被猎头“挖”来的经理人和专业人才,从本质上讲,他们都是“空降兵”,都要面对同样相对陌生的环境,都要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业绩,都要顺利地渡过试用期。新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尽快融人企业环境,进入工作角色,  相似文献   

12.
每次船进入日本港,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霓虹闪烁的标语牌,而是港口吊车上“安全第一”的华语告示。“安全第一”在日本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它可能就在劳动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笔者没有查证过,所以不敢乱下断言)。但“依法戴安全帽”、“依法着装”、“依法停车”等这样的标语口号在港口作业区随处可见。特别是“安全第一”的标示,不但在高大的吊车上,在仓库门上,在货场上到处都有醒目的标志。中文在日文里占有半壁河山,“安全第一”这四个大字是地地道道的中文,这也是让我印象很深的第二个原因。日本港口不但将有关安全事项…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后,日本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并不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条件,而日本人却创造了“日本奇迹”,这难道是一种偶然现象吗?  相似文献   

14.
倘若有件很重要的事要 办,每个人确定“某 人”会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件事,但结果是“没有人”去做。这种情况常常在企业里发生。 当然“某人”生气了,因为这应该是“每个人”的事,“每个人”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但是“没有人”了解“每个人”都不想做。最后结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京新闻说,最近几年,美国大学不愿招收日本研究生,尽管推荐的都是优秀的学生但他们很难取得入学通知书。美国东部某大学的一位教授说:“来自日本的研究生学习能力差,他们往往跟不上。我们不会再招收日本学生。”某国际知名企业的一个负责人说:“在我们公司聘用的研究人员中没有日本技术人员,全部是中国人。”据说,松下电器公司明年计划招聘的2/5的技术人员都是外国人。日本国民已经了解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轻松教学”的实际情况,但不大知道文部科学省以“改革”的名义降低了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教学水平。文部省高等教育局1999年发出的“…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日本的一位民族问题专家在对鄂伦春族考察后断言:“30年后,世界上将不再有鄂伦春民族。”10年后,他故地重游,在鄂伦春人家住了半个月,临走时他激动地说:“鄂伦春民族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称为世界上三大草原之一,它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那里生活着31个少数民族,每一寸草地都叙说着一段民族的故事。 鄂伦春族如今仅有4000多人,而50年前还不足1000人。鄂伦春的含义就是“使用驯鹿的人”和“山顶上的人”。以游猎为生的鄂伦春族靠着“一人一杆枪,一人一匹马”艰难地在…  相似文献   

17.
魏占荣 《前沿》2001,(2):27-29
出于急功近利的考虑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 ,企业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经济行为 ,眼睛只盯着利润 ,见物不见人 ,当然 ,这样做的结果是 ,“物”也见不到了 ,企业发展缺乏活力 ,没有后劲 ,最终必将导致企业难以生存下去。正是为了纠偏补弊 ,90年代以来 ,企业文化研究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并被一些具有卓识的企业家所看好 ,用以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 ,从中获益非浅。我们放眼全球 ,就会看到 ,自从本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列第一》、《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工理论一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追求卓越》和《公司文化》等风靡世界的著作问世以来 ,企…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校园的金三角——食堂、宿舍、教室的路上,以及其他学生经常经过、聚集的地方,都存在着一种“文化现象”:由五花八门的宣传海报组成的琳琅满目的广告世界。 一段时间以来,校园广告呈泛滥之势:某学生商店欲招当班先生、当班小姐,某三资企业欲在学校内觅业余推销员,某学生组织欲补充几位得力的“干事”,需张贴各种“招聘”广告;某部门有一批学生“急需”的教材、文具用品或生活用品,价格便宜,需“商品信息广告”;某学生会换届“成功”,新当选学生会干部名单要公诸于校,某系获得某项体育比赛桂冠,需“祝  相似文献   

19.
自爱与球籍     
<正> 罗伯特·坦普尔的《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问世以后,“加速翻译”的中文本尚未完工,各报刊就一哄而上,争相介绍,自豪之情,溢于版面。新加坡的王伯翰在《联合时报》上写了篇《懒惰的中国人》,说在日本企业里,谁若偷懒耍滑,就会被告诫:“不要学中国人”。消息传来,国人几乎个个义愤填膺,口诛笔伐声讨王某“居心叵测”,不许大和民族“污蔑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自爱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心理素质。“哀莫大于心死”,人不可没有自爱:失了自爱,也就失了生机,失了活力。被人掌了左脸,还要把右脸也伸过去;被人骂得狗血喷头,  相似文献   

20.
李毅 《时事报告》2012,(1):72-73
日本东京墨田区有一家名叫冈野工业株式会社的企业,创建于1930年,号称"冲压加工世界第一"。参观过的人起初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它的规模类似于过去中国的街道工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