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难是人类的影子,不管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上走了多远,灾难总是如影随行.灾难与人,人与灾难,始终是人类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心灵对话     
有人说:灾难是一个恶魔,它可以在一瞬间夺去无数人的生命;也有人说:灾难是一个魔术师,可以让枯萎的灵魂复活。还有人说:灾难像一条无形的索,可以连接无数的你和无数的我。可我想说:灾难无论是什么,人们都必须面对它继续生活。 SARS。一个看似普通的英文缩写,在此时一下子被世人共知。也成了最令人恐怖的灾难的同义词。那原本只存在于微观世界中的小小病毒,成了人类最危险的敌人。因为人类的眼睛无法看到微观世界中的东西,所以这场灾难使强大的人类身处弱势。这  相似文献   

3.
政体与灾难     
政体性灾难有四类:最高权力继承性灾难,周期性崩塌灾难,党争灾难,思想性灾难.专制政体体现的是部分人的利益,合理交往途径匮乏,背后隐藏的都是个人专制,既有其结构性的"专属"的灾难,也会将一般的自然事实和社会事件转化为灾难;对于已经引发的灾难,则会起到推波助澜的放大作用.人类要降低灾难发生频率,减少灾难的规模和苦难,应该实现政体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11,(6):30-31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灾难便如影相随。灾难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多方面的威胁。时代越发展,科技越进步,社会越繁荣,其威胁就越不可低估。树立正确的灾难观,增强灾难意识,提升应对灾难威胁的国家战略能力,这是一次次的灾难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灾难电影是好莱坞重要的类型电影,灾难片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上的异质体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种人类社会的普遍文化心理。风险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这种人类永恒的忧患意识体现了对人类自身命运的终极关怀。在步入风险社会的今天,灾难电影如火如荼,观众更是趋之若鹜,灾难巨制《2012》横扫全球票房,独步影坛。本文尝试从电影文本分析入手,浅谈好莱坞灾难电影中的风险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全球化时代人类灾难具有了全新的特质 ,SARS疫灾是现代灾难的一个典例。全球化时代 ,人类将向何处去 ,中国将向何处去 ?本文以全球化宏观视域扫描SARS灾难 ,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与风险共存、战胜灾难、不断前进的历史。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渗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实践中,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龚艳  颜峰 《传承》2011,(20):46-47,50
灾难教育是传播有关灾难知识,培养防灾救灾技能,并促使受教育者生命情怀和坚强意志养成的过程,它对于人类社会十分必要。日本的灾难教育是全世界的典范,其现状表现为灾难教育保障法定化、灾难教育对象普遍化、灾难教育内容层次化、灾难教育理论实践化。结合日本灾难教育现状与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正确认识实施灾难教育的重要性、形塑灾难教育体制的规范性、注重灾难教育实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巨灾是人类目前还无法抗拒的巨大灾难;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增强我国巨灾防御能力,努力减轻巨灾损失。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风险社会,国家和社会面临的人为或自然原因的灾难日益增加。然而,相似的灾难在不同国家和社会却会带来不同后果。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灾难治理的异质性结果?一般而言,灾难治理的异质性效应受到国家能力、国家社会关系和政府质量的影响。其中,在国家能力维度,国家的汲取能力、强制能力和再分配能力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灾难治理水平;在国家社会关系维度,社会自治和社会融洽有助于增强整体灾难应对能力和避免极端后果;在政府质量维度,应急管理和信息公开的制度运行对于灾难应对发挥关键作用。基于国家能力和国家社会关系两个维度,可以构建灾难治理异质性效应的类型学分析框架,将灾难治理的政治效应进一步区分为支持增强型、社会弥合型、制度重构型和秩序动荡型。灾难政治学既为灾难研究提供理论视角,也为现实世界中政府与社会有效应对灾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灾难史,是一部不断伴随着灾难的历史。从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必然还是如此。古代根本没有灾难,也没有列车出轨之事。古代的海滩,也远比近当代史上海滩死人要少。古代还没有大规模矿难;没有核物质泄露的问题,也不必担心牛奶里有三聚氰胺,家里散发甲醛,连服装也藏匿着有毒害健康的化学毒素。  相似文献   

12.
张闳 《中国减灾》2011,(22):50-52
西方叙事:以生命激情穿透一切灾难最早的灾难叙事,应该是关于史前"大洪水"的记忆。远古时代的巨大灾难以神话的方式深深地刻印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经历灾难的痛苦经验穿越时空,在后世的文献里不断地复现。在古代人看来,灾难,主要是自然灾害和大规模突发性的致死疾病,  相似文献   

13.
人类无法回避自然灾害,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往往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当灾难发生后,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必须坚强并且在灾难中前行,我们只有在灾难中学习,在灾难中总结才能在灾难过后获得更大进步。正如列宁同志所说:“特殊情况下一天的学习胜过你平时几年、几十年。”深入学习和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特大自然灾后重建思想将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再重复、减少甚至避免类似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在加深对自然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4.
沙漠革命     
李秀江  陶卫华 《小康》2007,(8):34-49
贫瘠、荒凉的沙漠,多少年来一直被视为人类的灾难。曾几何时,一切发生了变化。沙漠不再是灾难而是财富。沙漠掘金、沙漠成金。大力发展沙产业,启动中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使沙漠变成人类的福祉。这绝非神话!  相似文献   

15.
面对灾难     
人类每经过一次灾难,就能够得到一份教训、一套经验,每战胜一次灾难,便能够看到一缕灿烂的光明。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灾难始终如影随形。灾难与人,人与灾难,是人类永恒关注的话题。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变化,政府的进步,公民社会的成长,以人为本思想的生根,新的民族气质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文玉 《中国减灾》2005,(1):57-57
人类发展史等同于一部灾害史,它在记录人类辉煌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着自然界的残酷。20世纪以来,人类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科技腾飞、教育普及、工业发达,但与此同时,人类也经历着各种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自然界的阵痛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席卷世界各地;大地震和烈焰腾腾的火山毁灭  相似文献   

18.
进步观念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观念。在风险剧增与灾难频发的现代社会,以历史客观性为基础的传统进步观念陨落了。为拯救进步观念,伦理的进步观念论者从人类寻求进步的价值取向出发,企图将进步观念的合法性限制在伦理反思性原则内,但最终落入价值独断与主观主义的窠臼。在灾难境遇下,要重建进步观念,关键是要摒弃从主客分离、二元对立中理解进步观念。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兼顾主体的进步取向与历史充满灾难的事实,从无产阶级遭受苦难与其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承担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阐明了灾难与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们重建进步观念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19.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是人类难免的考验与创伤亲爱的残疾朋友请听我在遥远的他乡拄着双拐对你们唱虽然灾难带来了残疾的苦果请别让残疾酿就灾难的苦酒要拿出智慧、拿出勇气唯智慧和勇气才能谱写希望天助自助者、人爱自爱者自强不息是人类最美的风采最华丽的乐章哦,亲爱  相似文献   

20.
<正> 不知道好莱坞为什么总是钟情关于人类灾难的影片。惊惧、恐怖、逃离……种种逼仄的镜头撞击着观众的心,无法呼吸。到底是为了表达某种启示,还是人们需要这样的刺激。对于灾难,有谁能辩证,从盘古开天起,到底是人类引发了它,还是它从来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繁衍。我们只知道,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做为银河系最有灵性的星球,曾经的天明水清,花团锦簇,在一点点被食啮。一只飞虫,一道闪电,或许都会打破所有的静谧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