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一首     
《民主》一九九九年二月号封底刊出李宝凤女士剪纸大观园巨幅,喜以诗句赠之红笼一丈现红楼,也似妈皇铺彩石,满眼辉芳育态收。神工巧剪世无诗。诗一首@周汝昌~~  相似文献   

2.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人们所熟悉的十九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烩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我不是诗人,可我喜欢诗歌。但是,直到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读了一些马列的书后,才逐渐领悟了这首诗的真实意义和诗人的人生价值观。裴多菲把自由看得比生命、爱情更重要,更宝贵,“不自由毋宁死”,这对于反对当时的封建专制主义是有巨大进步作用的。但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用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包括自由观)来考察,裴多菲毕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在诗中所说的的自由,当然也是资产阶级的自由。“自由、  相似文献   

3.
林之源 《理论探讨》2003,(5):100-101
对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诗,国内学者有各种看法。对这首诗的理解,见仁见智,认识并不统一。曾有同志撰文,认为此诗是关于接班人的,诗中表明毛泽东对林彪有批评的意思,对林接班还不放心。他想问一问罗君:你的老搭档林某为人如何?还有人认为,诗中第五六两句中的"斥"和"昆鸡"指的是林彪,"大鸟"和"老鹰"指的是忠厚老诚的罗荣桓,说明毛泽东对林的反感和不信任。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毛泽东这首诗主要是赞扬罗荣桓、表达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逝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诗四首     
张效民 《民主》2014,(1):57-57
<正>~~  相似文献   

5.
正~~  相似文献   

6.
1963年,当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兼党组书记的范长江同志,曾带领国家科委、科协机关干部共99人到浙江省诸暨县(现改市)蹲点搞“四清”。范化名“向东流”,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其真名。长江长江,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许化典于此。  相似文献   

7.
8.
近几年来,有些报纸杂志讲到郭沫若“文革”后期曾经作过两首诗。第一首的开端是“春雷动地布昭苏”,第二首的开端是“读书卅载探龙穴”。这个说法首次见于报刊,可能是北京出版的《传记文学》一九九二年第三期上冯锡刚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郭沫若在文革后期”。文章中谈到1974年的事情时说:“2月7日,郭沫若以《春雷》为题,赋七律两首呈毛泽东。”作者抄录出这两首诗并对它们做了些说明和评价后说:“诗人晚年校阅出版的《沫若诗词选》包括建国初期至1977年的各个时期的作品,以纪年编排。耐人寻味的是1974年为空白。以技术而言,《春雷》(尤其是“其二’)远较入选的‘文革’时期诸多篇章高明。”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众多的咏王昭君的诗中,白居易的《王昭君》历来为一些人们赞赏。白氏此题共两首,人们称道者为第二首: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峨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明人瞿佑的《归田诗话》说:“诗人咏昭君者多矣,大篇短章,率叙其离愁别恨而已,唯乐天云:……不言怨恨,而惓惓旧主,高过人  相似文献   

10.
凡是好的科学文艺,不但内容是以严格的科学为依据,而且从构思和叙述的方法来看,又是能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的文艺作品。科学诗更应当如此。但是当前好的科学诗并不多。尤其是反映微观世界的科学诗更为寥寥。最近翻阅十多  相似文献   

11.
徐有光 《团结》2008,(1):45-48
朱蕴山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是不断追求进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和爱国者。朱蕴山是一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上千首诗作。他的人生也像一首诗,像诗一样壮丽,像诗一样豪迈,也有着诗一样的意境。他像一首史诗——他的人生足迹与历史的步伐步步相印;他像一首抒情诗——毕生都在抒发着对革命的钟情和对祖国的爱情!  相似文献   

12.
诗一组     
马列理论非教条,而今理论更妖烧!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一心二点,路线政策好.大地披荆斩棘,赖此犀利剑刀;中华巨航不迷,赖此灯塔高照!  相似文献   

13.
民主问题辨正贺培育中国传统的理论范畴与概念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因而人们往往可以不通过对某一概念的严格逻辑定义和界说,来把握和认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实质。民主这一概念范畴其命运就是如此。人们对它的运用十分随意,可以置此概念运用的...  相似文献   

14.
一 锦绣文章何处寻?百厂访遍访千村。英雄骏马任驰骋,笔底波澜更增春。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和本土视野来看,改革是一种充满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改革作为一种文化系统,内含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多重结构和要素。其中居于核心层面的文化精神,对于改革实践的延续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应从秉持改革的"本原"意识、彰显改革的"信行"理念、匡正改革的"接地观"等三个维度着眼,以强化问题倒逼机制来转变观念、匡正精神、深化改革、化解矛盾、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文化界、出版界,丁景唐先生是以编辑家、史料大家的身份现身的。他的鲁迅研究、左联五烈士研究、"左翼"书刊研究,堪称独步。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丁先生最早是以诗人身份蜚声文坛。1945年4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有一本叫《星底梦》的诗集,以"诗歌丛刊社"的名义自费出版,内收青年诗人"歌青春"的诗作28首(包括《代序》诗)。这位"歌青春"就是丁景唐。他当年虽然只有25岁,却有7年党龄,正从事地下工作。1986年,诗人周良  相似文献   

17.
张有奎 《理论探讨》2005,1(4):46-48
通过对生存与实践、生存论与存在论两对概念的辨析,马克思生存论超出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变革彰显出来。这种变革虽然与存在主义的呼声具有某种类似性,但事实上二者具有原则性的不同。混同马克思生存论和存在主义,将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对马克思生存论的退化理解。马克思生存论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凌亢 《瞭望》1993,(45)
立国之道有二:一经济,二教育。前年以来的“开发热”,本应两头热:经济开发热,教育开发也热。但实际上变成一热一冷:经济热,教育冷。经济热到全国皆商,甚至弄到:教授作家争下海,官员政府也经商。而教育又冷到什么程度呢?不仅全国上下几乎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87,(44)
公元一千○七十九年(宋元丰二年),苏轼知湖州。其时,湖州连年饥疫,死者甚众。苏轼诗文中每有对时政的讥刺。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舒禀、何正臣等群起弹劾,指责苏武‘言伪而辨’,‘行伪而坚’,‘傲悖之语,日闻中外’;‘包藏祸心,讪谤谩骂,无人之臣节’,要求对苏拭‘大明诛赏,以示天下’。于是,宋神宗于七月间令御史台将苏武拘捕入京审问。  相似文献   

20.
正如“玄鉴”“静观”的认识论,“致虚”“宁静”的人生哲学和以“无为”为基本原则的社会政治、历史观一样,老子的文化思想也长期为人们所误解,认为老子是一个极端的文化否定论者,这其实有因文生义的误解。老子的文化思想在《道德经》第十九章、第八十章有过集中的表述,在其他不少章节也多有涉及,如第十二章,第四十八章,第三十一章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