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兴国的长冈乡、福建上杭的才溪乡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以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造成了扩大红军的更高热潮,长冈乡的青壮年男子有80%当红军,上才溪有88%、下才溪有70%的青壮年当红军或参加革命工作,创造了苏区"第一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才溪,地处福建省西部的上杭县,方圆116.5平方公里,四面群山环抱,山青水秀。她以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而闻名于世。这里是红军之乡,88%的青壮年参加了红军;1100多位志士为革命捐躯;又是负有“九军十八师”盛名的将军之乡,有10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诞生在这里的一批共和国将军们,怎样走过那不平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75周年之际,重温《才溪乡调查》和才溪人民创建模范乡的经验,令人深受教育和鼓舞。才溪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以及扩大红军支援前线等方面.创建了光辉的业绩,成为当年中央苏区的模范乡,福建省的第一模范区。  相似文献   

4.
方自咏 《党建》2013,(4):55-55
在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西张店老街,有一位名叫周兴荣的农家妇女。在革命战争时期,她有4个英俊威武的亲儿子,还有很多红军干儿子。后来,4个亲儿子全部英勇就义;红军干儿子中则有4个成了共和国的开国功勋。  相似文献   

5.
司令员、师长、团长、营长、连长,在中国工农红军将领的行列中,曾有5位闻名遐迩的女军事指挥官,她们带领红军战士,拼死沙场,独树一帜,在我军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道绚丽的彩霞.她们分别是平江工农革命军女司令员、红8师师长胡筠,红军妇女独立师师长张琴秋,红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王泉媛,红军妇女工兵营营长林月琴,红军第2独立师女子特务...  相似文献   

6.
光荣亭坐落在“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的上杭才溪圩坪河畔。 享誉“九军十八师”的“将军之乡”才溪,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亲自培育的中央苏区模范乡。从1930年起到1933年11月,毛泽东曾三次到才溪,在那里开展社会调查,写下了光辉的《才溪乡调查》,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的革命热情。后来毛泽东又在拿国工农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称赞说:  相似文献   

7.
正王直,原名王汉清,1916年出生,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你这个才溪红小鬼,画得不错嘛"王直刚参加红军时,由于当时年纪小,加之有文化,就被送到文工团搞宣传。1933年春,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正在进行,王直当时是红军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上杭县才溪区,是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在创建巩固的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实践中,才溪人民全面加强根据地各项建设,在红色政权建设、根据地经济建设、扩红优属工作、劳军支前、关注民生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列,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支援。才溪模范区建设的丰富实践,是人民战争后勤的缩影,充分说明了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伟大真理。中国革命战争能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最后的胜利,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民战争后勤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家是上杭才溪公社西溪大队红庄生产队。我们家原先是河南豫西人,从河南逃荒到这,在才溪已经住了有五代人了。解放前,我父亲做生意,贩牛犊,由于牛被传染了瘟疫,死了几头牛,亏了本,欠了地方五六百块钱的债,临到过春节时,都要躲债去。当我13岁时,发生南昌暴动,南昌距闽西不远,震动了整个闽西。不久,红军进入了上杭城,到处写标语,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红军纪律很好,给闽西群众留下了  相似文献   

10.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结束不久,在我省的河西走廊,红西路军惨遭失败,成为我军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在这支队伍中就有著名的妇女工兵营营长、红西路军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的夫人杨文局.这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女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血战祁连山     
在西路军的悲壮征程中,有位汀江河畔童养媳成长起来的女红军指挥员,她率领妇女先锋团1300多名女战士,配合主力部队,血战河西走廊。牺牲时,年仅25岁。历史记下了她的名字——吴富莲。  相似文献   

12.
才溪是地处福建上杭西北边陲的一个普通的山乡,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山乡,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和巨大牺牲,“红军之乡”、“烈士之乡”、“将军之乡”就是其最好的明证。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时期,英雄的才溪人民以其质朴和坚韧,“听党的话,紧跟党走;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在苏区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红”运动、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创造了一等的业绩,被誉为中央苏区的模范区、模范乡,毛泽东对此进行调查总结,并以《才溪乡调查》一文将才溪乡的经验向全苏区介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1930年至1933年,毛泽东3次到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调查,写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一文,为我们树立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当时,革命斗争的形势十分严峻,外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内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干扰,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巩固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而,党的一些干部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只知道发布命令,却不知道乡、村苏维埃政权的具体工作和实际内容,大大阻碍了政府任务与计划的执行。为解决这些问题,1930年6月毛泽东在赣南寻乌调查后来到才溪,召开妇女代表座谈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I0001-I0008
1933年11月,为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乡进行了10多天的社会调查.写下了光辉著作《才溪乡调查》,总结中央苏区模范才溪乡在政权建设、扩大红军、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经验,高度赞扬才溪苏区干部好作风,为创建巩固的、先进的革命根据地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体现了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和注重根据地建设等思想和作风。  相似文献   

15.
刘忠     
刘忠原名刘永灿,系上杭县才溪乡人。一九○六年出生于刘屋角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独生子,幼年时期,读过三年私塾。他十二岁开始出外当泥水匠学徒,做了七、八年帮工。艰苦的生活,使他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一九二七年春,刘忠参加了才溪农民协会,从事农运工作。一九二八年五月,受中共才溪党组织委派在庄背庙召开六十三人会议,酝酿才溪暴动事宜。一九二九年七月,经张赤南、林鹤俩同志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与组织了才溪农民暴动,暴动成功后,任才溪区人委会财务科长、上杭赤卫军十三大队军需长、支部委员等职,同年底进入龙岩大池红军学校学习。一九三  相似文献   

16.
胡为雄 《党的文献》2017,(1):112-118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7.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8.
1939年10月5日,党中央派著名导演袁牧之、摄影家吴印咸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拍摄白求恩实施诊疗手术等活动的电影和照片。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村外小庙,迎着日本侵略者袭击的隆隆炮声,吴印咸按动那架德国产的“伊可弗莱斯”相机快门,拍下了那幅为国内外人士所熟知的著名照片──白求恩正在与他的三位助手对伤员实施手术的历史性镜头。其中一位面对白求恩、面部较为清晰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白求恩的得力助手林金亮。林金亮1911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发坑村,是才溪乡早期参加革命活动的积极分子之一。1929年7月红军进驻闽西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前后三次到模范苏区才溪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了《才溪乡调查》,这一光辉著作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才溪人民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大红军、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8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重温毛泽东这篇著作,细细品味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态度、立场、方法和所采取的形式,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闽西曾流传一首一歌两名的民歌《韭菜开花》,又名《剪掉髻子当红军》。那是客家妇女决心参加革命、参加红军的歌谣,是妇女革命歌谣的代表。歌名《剪掉髻子当红军》似乎比《韭菜开花》更盛行些。据说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歌唱演员余珊鸣将这首歌推向全国时,用的歌名就是《剪掉髻子当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