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法崇尚"礼法结合",显示出浓郁的伦理法特性,而"礼法结合"的完成则体现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按"产生"、"扼制"、"重生"、"发展"和"完成"五个阶段去纵观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2.
"士"这一阶层,在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占有绝对核心的地位,甚至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兴衰和历史的成败.无论哪种社会,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皇帝,也不是贵族和平民,而是"乃由贵族阶级堕落,或由平民阶级晋升而成的一个中间阶级"--"士"这一阶级担任的.士这一阶层,始终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记述了沈家本先生在我国清末时期的重要修律思想与活动,如“轻刑主义”,“罪刑法定主义”,“法律平待适用原则”等。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沈先生的法律思想,给我们后来的法律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国法律史学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中国传统法律史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古籍《尚书》中已有法律史方面的专门叙述和评论。《汉书·刑法志》已是关于法律史的专门论著。自《汉书·刑法志》起,历代纪传体史书中多有刑法志方面的专门内容。《通典》和《文献通考》等典制体史书中也有法律史方面专门记述,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律学家对历代法律的考证解释和比较研究,已使传统法律史学初步改变了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原心定罪"为核心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法律儒家化的过程。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剖析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综论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法制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迁的必然结果。它是在引进西方法文化的同时 ,批判与吸收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合理内核的矛盾冲突中逐步推进的。法律移植在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任何被移植来的西方法制文明因素 ,只有扎入中国的文化土壤 ,得以积淀下来 ,进而成为本民族法文化的一部分 ,才是成功的移植。  相似文献   

7.
李贵连 《中外法学》1990,(4):46-50,75
<正> 收回领事裁判权,是1840年鸦片战争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一百多年里,中国政治上的一大话题,也是清季法律改革的一大原因。有关领事裁判权的著论,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已是数不胜数。但是,专文撰述清季法律改革与领事裁判权之关系问题,则见者甚寡。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因清季主持法律改革者沈家本,屡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主采擷西法,故本文亦对沈氏这方面的思想兼而论之。从明代中叶起,西欧商人教士开始进入中国。鸦片战争之前.因我国海禁未开,交往尚稀,中外交涉案件虽时有发生,却未对国家主权造成重大威胁。当时我国既无领事之制,亦无治外法权说。法权问题,处于  相似文献   

8.
法学的中国化既不同于法学的近代化,也不同于法学的本土化,它是西方法学和中国法学的双向互动融合过程,强调中国法学对西方法学的审视,对本国国史民情的客观评价,促使中国法学的内生发展,形成具有本国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法学中国化本身就是对经历了100多年的法学建设的反思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中国法学的真正品格.本组笔谈比较深入地梳理了中国近代以来基础法学和应用法学诸领域的中国化过程,并谨慎地认为,法学中国化的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不仅有民法,而且还有着系统,协调的二元民法法律规范体系。在国家制定法层面,法典、今、格、式、例等不同形式的法律都有着大量的民事法律规范及具体的民法务文;而在习惯法颁域,家法族规、行规业律,契约等曼是丰富了中国封建民法的内容。制定法民法与习惯性民法在中国封建民法二元法律规范体系并没有太多的矛盾与冲突,整个封建民法二元法律规范体系的运作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赵晓耕  刘涛 《法学家》2007,(4):131-139
中国法律监督体系产生于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随着清末法制变革中都察院功能的分立而出现.清末时建立了检察厅,确立了检察机构的法律监督职能,却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北洋政府时期随着检察厅职能的独立,法律监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考察法律监督的渊源,也对我们现今的法律监督体系的建设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中国先富阶层的构成和财富积累过程,探讨了中国先富阶层的的财富思维理念,并提出了如何理解中国先富阶层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12.
熊莺 《法制与经济》2008,(8):114-114,116
本文阐述了中国先富阶层的构成和财富积累过程,探讨了中国先富阶层的的财富思维理念,并提出了如何理解中国先富阶层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改造古老的中国,把中世纪的中国建设成为近代化国家,这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事业。四十年的革命生涯,每一步都留下他为此而奋斗的鲜明足迹。法律近代化是国家近代化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近代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关键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 近两年来,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取得可喜的成绩.据粗略统计,公开发表了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种.中国法律思想史学者在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的同时,更加重视对法律史料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特别是对不少传统的学术观点提出了新的看法.现将主要情况分述于下: 1.关于传统法律文化近年来对我  相似文献   

15.
唐朝的军事法律体系渐趋成熟,内容也比较完备,《唐六典》等典章制度对各军事机构的职权以及行使权力的程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无疑有利于国家军事权力的有效运行。本文拟从儒家的“礼”有利于军事权力结构的稳定、奖励军功有利于军事权力的运行两个方面来分析封建法律对唐朝军事权力结构的影响,并寄望于能发掘出对当代军事建设有利的因素来。  相似文献   

16.
儒学从孔子创立以来,历经汉、唐、宋、明、清几代的发展,逐步完善,有了较完备的思辨哲学体系和较深的理论思维。同时儒学也适应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各个时代的政治需求,从而确立和保持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封建法典自成体系,形成了法依君主意志为转移;法以礼教为原则;司法从属于行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宁杰 《比较法研究》2002,(3):98-102
在中国的法律史上,沈家本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正是以他于上世纪初主持的清末修律为肇始.当时,国门已开,而清王朝的法制仍在因袭两千年的封建故道上缓慢前行.在西方现代法治精神的辉映下,落后的封建法制愈发显得晦暗.跟上人类文明进程的步伐,实现法律的现代化,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当然之选.  相似文献   

18.
法学的中国化既不同于法学的近代化,也不同于法学的本土化,它是西方法学和中国法学的双向互动融合过程,强调中国法学对西方法学的审视,对本国国史民情的客观评价,促使中国法学的内生发展,形成具有本国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法学中国化本身就是对经历了100多年的法学建设的反思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中国法学的真正品格.本组笔谈比较深入地梳理了中国近代以来基础法学和应用法学诸领域的中国化过程,并谨慎地认为,法学中国化的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中外法学》1990,(4):23
<正> 1990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先生诞辰150周年。国内法学界经过反复协商,拟在今年十月,召开沈家本法律思想学术研讨会,就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近代中外法律交流,进行学术探讨。沈家本是我国近代一位深通中外法律、造诣极深的法学家、立法专家和法律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在主持晚清的法律改革中,既反对顽固守旧继续沿用落后的封建法律,又反对不问中国国情全抄全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从而使中国法律步入近代。他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法制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贡献可概括为,邓小平同志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突破点、生长点、出发点、关键点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