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应是一种人的观念,它只属于主观的范畴,没有客观的内容,它是人们对权力与权力间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们对权力与权力间实质上平等的共存关系的认同。今天,争论“人治”与“法治”,探讨“权”大还是“法”大已没有必要。人类的善恶两面性决定了统治阶级最终只能是去努力建立与完善能更好地抑“恶”扬“善”的法,却不可能彻彻底底地做到去“恶”从“善”。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这是国家权力的根本问题。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国家权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历史使命。封建国家权力的社会关系模式是“管治—受管治”。社会主义国家权力中的社会关系模式是“服务—接受服务”。以“服务—接受服务”取代“管治—受管治”,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彻底地更新观念:国家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不能用来向人民索取。  相似文献   

3.
地方人大要真正肩负起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任,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负人民重托,笔者认为,就必须在工作中切忌“十不”:一忌“被动不主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理直气壮地担负起权力机关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  相似文献   

4.
随着权力机关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以及权力机关在工作实践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赋予权力机关相应的法律责任,切实加强对权力机关监督的重大意义。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宪法和法律只赋予了权力机关的职权,而没有对权力机关设定与职权相对应的法律责任,权力机关不仅依法享有重大权力,同时也享有“不负任何责任”的“零责任免责权”。这种权责不等的状况,使得权力机关在履行职权中不承担任何责任。没有给权力机关设定法律责任,一方面,权力机关“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就很难落到…  相似文献   

5.
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权威的不竭源泉。领导要想树立起自己的权威,除了必须恰当地运用职位权力这一强制性影响力之外,更多地应在非权力影响力上下工夫。当前情况下,党外领导干部尤其要在这方面下工夫。非权力影响力,也就是个人影响力,它包含四个因素:使人产生亲切感的“情感因素”,使人产生敬爱感的“品格因素”,使人产生信服感的“知识因素”,使人产生敬重感的“才能因素”。党外领导干部要想发挥好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首先要为人诚实,作风正派,乐于助人,一身正气,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相似文献   

6.
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在限制人大代表的人身自由时,都应当恪守自己的权力边界。正当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并做到合理的互动。 为了保障民意代表机关代表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世界各国一般都对民意代表的人身自由权予以特殊保障。在我国,司法机关如果要限制人大代表的人身自由权,必须经过权力机关的许可,或者在对人大代表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后,立即向权力机关报告。因此,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特别保障权主要体现在权力机关的“许可”权与司法机关向权力机关“报告”后而产生的“知情”权(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将之统称为特许权)。  相似文献   

7.
“权力科学”简称为“权力学”。必须承认,中国至今还没有写出必须依据、必须遵从、必须以此作为行为准绳的《权力学》。因此,对古代的、传统的、今天的“权力形象”和“权力注释”的认识与表述,仍未彻底摆脱这样那样的浑沌性和随意性。对权力的判定和限定不科学,不精确,必将株连出权力行为的种种含混和失误,随之衍生出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失序或无序。而又注定大大延缓“与国际接轨”,以及“经济的全球化”。不讳地说,由于几千年中农业文明(尤其是小农意识)对中国政治生活的制约和侵蚀,权力行为的原始感和糊涂性是源远流长的,甚而…  相似文献   

8.
李立 《黄埔》2007,(4):12-16
近期,民进党当局继续极力推进“台独”路线,炮制“正常国家决议文”,继续“台独”冒险;大搞“去蒋化”,将台北的“中正纪念堂”“正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引起蓝绿冲突。与此同时,民进党内2008年的“总统”候选人揭晓,谢长廷出人意外地胜出,苏贞昌无预警地辞去“行政院长”职务,民进党权力之争的丑剧又开始上演,民进党权力面临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9.
面对警察。我们有多少感激就有多少期待。所有的期待其实都包含着对警察权与公民权利的双重期待。3月1日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正是通过对警察权力的调整.带来对公民权利的界定的法律。以前出现诸如“处女卖淫案”、“佘祥林杀妻案”等问题。就在于过去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过多地赋予了公安机关“自侦自裁自执”的权力。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更加明确地规定警察能够行使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崔敏 《公安学刊》2000,12(3):3-8
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 ,将涉及“权力再分配”问题。当前我国司法权力配置上的弊端不少 :“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 ;政法委员会协调办案的制度 ;检察机关权力过大 ;党委纪检部门用“两规”限制人身自由等。因此 ,要“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就必须在坚持司法权力配置的“四项原则”的基础上 ,对司法权进行再分配。具体设想包括 :改“以块为主”为“以条为主” ;废止政法委员会协调办案制度 ;改革检法并列体制 ,将监察部和检察院的反贪局合并 ,成立“廉政公署” ,同时将检察机关归并到司法部 ,由司法部长兼任总检察长 ,行使批捕和公诉职权。  相似文献   

11.
权力的“三养三制”程文俊权力的“养”,即给权力以相应的“营养”。即国家给权力所有者提供一个正确使用权力的标准、条件及保证,不因某一方面的“营养不良”而使权力不能正确的实施。权力的“制”,即给权力以制约、监控。即国家通过统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对权力加以约...  相似文献   

12.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既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全面提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质效,应准确把握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批判性地吸收借鉴国内外反腐经验,系统化地完善制度。具体来讲,应从提升腐败发现概率、增加腐败经济和社会成本等方面提升“不敢腐”质效;从促进竞争减少权力供给、限制权力尤其是“一把手”权力、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等方面提升“不能腐”质效;从吸收借鉴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厚植廉洁教育社会基础、推陈出新廉洁教育载体等方面提升“不想腐”质效。  相似文献   

13.
所谓权力,通常可从两个方面诠释,即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等;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分配上的决定权、业务上的审批权等。在我国,任何权力都是一定范围内的组织和人民赋予的,理当以大公无私为本分,以服务民众为天职。可现实生活里,不少地方和企业的当权者,大搞“权力致富”,制造“权力黑洞”,加剧了分配不公,极大地损伤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权力寻租”引发“官员暴利”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在对“中国收入差距为何拉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最富有的人中不仅有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和国际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非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开发机构的项目经理、个体工商户、企业承包者和技术入股者、著名影星等,而且一些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一把手”可能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一把手”。无论是一个地方还是一个单位,举凡人、财、物都在“一把手”的控制之下,尤其是人事权。从目前暴露出来的许多案件看,“一把手”的干部提名权完全掌控了一地、一单位的人事权力,无怪乎落马的山西省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的老婆说:“武保安当一把手后,明显地感觉到县委书记与县长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5.
师向群 《辽宁人大》2007,(12):15-15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人大代表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能否有效地代表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笔者根据人大工作实践建议,应坚持“五性”,严把代表“入口”关。  相似文献   

16.
“在线办事”功能会较大程度地触动原有的权力资源和利益格局的分配,给权力寻租带来巨大的冲击,而这才是电子政务难以发挥作用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
曾飞 《现代领导》2001,(7):21-22
哈罗德·孔茨就把领导定义为影响力,并进一步认为“构成领导的第一个要素是权力”。他认为权力主要来自“合法权力”,在正常的情况下它来自职位。因为人们公认“职位”是台法的。其次,“权力也可能来自个人或团体的专门技能。这是知识化的权威。”比如,马丁·路德·金的合法权力很小,但是凭着他人格的力量,他的思想和他的倡导的能力,有力地影响着许多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实行问责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而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执政思想。作为推进我国政治文明进程的一种探索,问责制在调节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实现权责统一等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一、权力与责任的理论关系理论上,权力的“所属主体”和“行使主体”应该是同一的,权力的主体当然地应成为直接行使权力的主体。然而,在人类政治社会的实践中,公共权力的行使很难由权力所属者直接来完成,除古希腊城  相似文献   

19.
肖凌 《人大建设》2006,(7):25-25
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对这种立法立规背后的“部门利益扩张”现象,人们为之忧虑,又为之无奈!依我看,这种“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现象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抢劫,是一种打着法制旗号的明目张胆的抢劫。它以“法律的名义”,粗暴地从百姓那里夺利、夺益,肥了某些权力部门及其所辖的垄断性利益集团。举  相似文献   

20.
《协商论坛》2015,(4):61
4月10日,北京“晒”出两张市级“权力清单”,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两类“政府权力”均通过首都之窗网站统一向社会公示。这意味着,北京市级部门两类行政权力的“家底”首次曝光。晒权力清单,要点是晒。权力清单是什么?它不是一张简单的单子,而是一种制度设计。晒权力清单,就是向公众说实话、交实底,就是告诉公众各部门都有哪些权力,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