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国内刑法学界与司法实践中,对于受贿罪的概念、构成要件与界限等问题,尚存在若干争论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地认定和处理受贿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些争论问题谈一些看法,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
一.以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未必是行致诉讼把以行政机关为被告作为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一大特点,已被广泛地接受。然而,这一较为统一的表述,给人们带来了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是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则必是行政诉讼。以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未必就是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并不只参与一种法律关系,它可以成为不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是身份和法律地位不同而已。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是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即法人出现的,它可以进行诸如购买商品、租用会场之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法制日趋加强。行政诉讼制度随之确立。目前,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否则就不能作为行政案件受理。由于行政法制的加强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行政诉讼法尚在创制之中,因此,行政案件的受理是行政审判工作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同时,这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还缺乏审判经验,更增加了正确处理这一问题的难度。现在,我们结合实践,就几个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家赔偿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峋 《中外法学》1991,(1):56-61,43
<正> 在这篇文章里,笔者就国家赔偿立法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想法,希望有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 一、我国对国家赔偿并不陌生有人认为,我国在国家赔偿方面是一片空白,因此只喜欢研究外国.但笔者以为,我国对于国家赔偿并不陌生,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经验,也应当研究. 西方资产阶级虽然号称民主的旗手,但他们在革命时期,从未涉及过赔偿问题.资产阶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是否具有阶级性是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认为,国际法没有阶级性,有的则认为国际法是有阶级性的。关于阶级性的表现又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是“协调意志”;有的认为,它是“共同意志”;有的认为,马列主义关于法的原理只适用于国内法而不适用于国际  相似文献   

6.
法或者法律,有没有阶级性?是否“凡法皆有阶级性”?有没有“无阶级性”的法?这是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大问题,也是多年来法学界争论的老问题。粉碎“四人帮”以来,法制建设走上正轨,法学论坛春意盎然,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又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的讨论。通过讨论,有些问题更明确了,有些认识更深入了,有些意见趋向统一了,但仍存在分歧。根据近年来一些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和讨论会上的各方观点看来,大致有以下两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7.
法或者法律,有没有阶级性?是否“凡法皆有阶级性”?有没有“无阶级性”的法?这是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大问题,也是多年来法学界争论的老问题。粉碎“四人帮”以来,法制建设走上正轨,法学论坛春意盎然,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又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的讨论。通过讨论,有些问题更明确了,  相似文献   

8.
一法是什么?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仅仅被认为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吗?这是一个一直有争论的问题。早在1651年,英国学者霍布斯曾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国法是国家对臣民的命令,是以口头说明或以文字或其他明显的方式所表示的规则和意志,用以辨别是非,指示从违”。①  相似文献   

9.
朱力宇 《法学杂志》2003,24(3):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定了我国各种法律渊源的效力和位阶 ,也解决了一般法与特别法、新法与旧法的效力关系问题、法的溯及力问题和法的效力裁决问题。但是立法法的规定还有不完善之处 ,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法?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有关几个问题作些分析,以与同志们共同研讨。一、法的本质属性的内涵与法的概念本质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法的本质属性是法这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纪律、政策、章程、乡规、  相似文献   

11.
一、不正当竞争法的产生和发展不正当竞争是一种竞争行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或服务的社会价值的形成以及它们的价值表现为价格,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竞争者的利益是对立的,各自力图在争夺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斗争中取胜,竞争就是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法,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正在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无论对完善国际经济法的体系抑或对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需要而言,无疑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的区别与联系国内外一些学者往往把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混为一淡。有的认为国际货币法包含货币和金融两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在探讨国际金融法时不恰当地牵涉了不少国际货币法的内容,有的则在研究国际货币时过多地谈论国际金融法的内容,可见界线没有分清。我们认为,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是  相似文献   

13.
<正> 国内外一些学者在研究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时,往往把两者混为一谈。我们认为,国际货币法与国际金融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际货币法研究的是:国际货币的法律性质,货币在国际流通、储备与清偿中的规则、惯例和制度,各国货币间的关系(即汇率问题),以及事实上已形成的或根据国际协议而成立的管理与协调国际货币事务的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等等。而国际金融法则研究:“货币资本的一个特殊形式”(马克思语)——借贷资本在国际范围的活动,关于国际资金信贷的惯例、规则和制度,以及国际金融  相似文献   

14.
近来,有的同志提出了法的“两重性”(阶级性与社会性)问题,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社会现象,阶级社会的法除了具有阶级性以外,还具有社会性,有些法并没有阶级性。这是涉及法的本质、关系无产阶级法律意识与社会主义法律原则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法学基本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为此,本文试提出如下一些粗浅看法,进行商榷。一、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事物的属性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总有一个是它的本质属性,即这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原理,法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概括出法的许多属性:规范性、明确性、普遍性、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统一性、客观性、规律性、继承性等,社会主义法还  相似文献   

15.
我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三年多来,各地在审判实践中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加之有些法律、法规规定尚不明确具体,各地法院在管理行政案件中认识也不统一,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现结合我省行政审判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供审判时参考。一、关于减轻农民负担所涉行政案件问题行政诉讼中所讲的农民负担是指农民除向国家缴纳税金外,依法所承担的村提留、乡镇统筹费和其他费用等。无法律法规规定而要求农民无偿提供任何财力、物力和劳务的,加重了农民负担,其行为均属违法。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元凤 《法学研究》1985,(4):39-39
法学界就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问题在报刊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简介如下:一种意见认为,法具有两重性质,即阶级性和社会性。法律一方面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另一方面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普遍性的社会生活规范。在阶级社会,有一部分法律很难说有什么阶级性的,它们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不可能只对统治阶级有利。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不同意法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自从贯彻党中央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指示后,法学理论界思想活跃,学术研究空气浓厚。对法学问题勇于探索、大胆争鸣,促进了法学理论的发展和繁荣,现就刑事诉讼法学中的几个有争论的问题综述如下,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人们认为法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这似乎是一个勿庸置疑的观点,自从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宣布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以后,法学界对法的阶级性也提出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阶级性并不是法本身所固有的。主张法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政性的阶级压迫的规范;另一部分是普遍性的社会生活的规范。其理由: 1.早在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原始社会里,就产生了“历史的法”、“严格的法则”和具有明显的法的性质的习惯、制度等,而且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家赔偿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国家赔偿法》的几个问题张志勇人们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下称《国家赔偿法》)已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史上的又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几个重大关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保障。为此,必须将全面贯彻十六大关于道德建设的精神与切实落实《纲要》密切结合起来。当前,在公民道德规范的概括、提炼和倡行上,应该正确认识“基本道德规范”的地位、重点以及与其他规范、与“三德”着力点的关系。在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体现法制一定程度先行的原则,发挥法律规范的更直接、更强有力的保证作用;同时注重公民道德的实践养成,从具体的行为入手,加强道德教化、训练、指导;还应处理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三德”并行、整体推进与城乡优势互补、各有侧重的关系,处理好全体公民的道德建设与抓好干部、青少年两个重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