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网络时代要求加强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信息化是深化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方式.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夯实公民道德建设信息化的基石;加速建设宽带网站,拓宽公民道德建设的阵地;丰富宽带网络的内容,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精神食粮;优先发展网络产业,奠定公民道德建设信息化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公民道德主体性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公民道德建设不仅要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塑造人,更要强调把公民作为道德建设的主体,把培养公民道德的主体意识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着力提高公民道德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使其成为时代道德要求的倡导者、创造者和自觉遵从者。在以往,公民道德建设往往只是强调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人的影响、制约和改造,把个人置于消极被动、无所…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真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增强公民道德建设效果,应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公民道德建设运行机制。 一、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 1、提高文明委办事机构的规格。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务重,协调难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4,(4)
社会转型期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针对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选择可以通过道德法制化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确定性,通过严格执法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示范性,通过公正司法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5.
吴威威 《探索》2005,(1):150-153
公民道德责任,是指公民由其公民资格所赋予的并得到内心认同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道德义务和道德使命以及对他自身行为后果的善恶的承当。公民道德责任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公民道德责任是公民道德意识的集中反映和公民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环节;是公民个体道德意识与社会道德实践互动的中介:是功利性价值与超功利性价值、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有利于公民道德调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4,(11)
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江苏南通举行在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3周年和第2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在江苏南通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公民道德与全面小康”,旨在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参与道德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专门为论坛发来贺信。贺信强调,要坚持用时代的要求审视公民道德建设,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公民道德建设,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使道德建设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论坛结束时发表了《首届中国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界对于公民道德信仰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公民道德"和"道德信仰"两个层面,形成了五个方面的学术成果:有关"公民道德"和"道德信仰"的本体论研究、有关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有关"公民道德"的比较研究、有关道德信仰危机问题的研究和有关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国内对公民道德信仰问题的研究,从无到有、从现象到本质,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视角上,应进一步深化对"公民道德信仰"这一主题的研究;研究内容上,应进一步搭建"公民道德信仰"概念的分析谱系,梳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危机的生成逻辑以及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重建的战略选择;研究方法上,应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多层面、跨学科的视角加强对"公民道德信仰"问题的研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周智娟 《求实》2002,(6):54-56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新概念 ,它有自己的特点 ,其突出表现是 :公民道德建设对象的普遍性、公民道德建设内容的丰富性、公民道德建设途径和目的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第一,“公民道德建设”六个字的提出,是道德建设理论的新发展。近年来,实施普法教育,宪法里也规定了公民道德,但没提出“公民道德建设”。因此,这次完整、系统地提出:“公民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上的一个新突破,有着更多新意:其一,“公民道德”更具有普遍性。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哪怕是服刑犯人,都一律遵守《宪法》,都应该对其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其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提出更具有可操作性。过去谈道德建设经常提的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现在提出公民道德建设,是把道德建设落在每个人身上。其三,“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纲要》又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要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既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又要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和制度,努力形成保障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条件,确保道德规范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切实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效果。一、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要抓好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首要的工…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公民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党的自身建设对于公民道德具有表率意义。社会主义民主激发公民道德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促进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制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治国有助于公民形成自主自律的主体精神和守法道德意识,促进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公民道德属于社会公共道德的范畴,是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公民道德不仅包括社会公德,而且包括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公民道德建设这项任务与现代公民身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公民道德建设与整个现代社会之间密切联系的一个部分。 一、现代公民身份与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贾绍俊 《世纪桥》2013,(13):28-29,32
社会转型时期全面提升我国公民道德素质,走出道德困境,既需要继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又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和道德环境建设,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和引领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公益文化事业和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公民道德建设有赖于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只有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与道德权利,才能促使公民自觉地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公益文化事业建设,能够为公民道德建设拓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进行公民道德共识建设,是重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的重要路径。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共识建设的内容包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中西方公民道德教育原则优势互补、道德理论学习与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外在教育引导与内在自我修养相融通等方式开展公民道德能力培育;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进行公民责任意识、公民主体意识、公民认同意识和万物和谐意识在内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在情感内化的基础上,以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作为主渠道来进行公民道德人格培育。  相似文献   

16.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颁布实施两年多了,以学习《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正在全社会全面展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提高民族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举。我们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中,必须把握道德建设规律,切实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伦理型文化,重视道德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资源非常丰富。本文通过传统儒家对道德的论述,探究传统儒家伦理资源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启示,即富民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为公才能成就公民道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道德、闲暇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王勉之 《新湘评论》2020,(10):15-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进入新世纪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的工作实践,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学分析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擘划新蓝图,是新时代指导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在《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很显然,中央要求全党同志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时,除了明确其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基本道德规范、具体内容和着力点之外,必须在“建设”二字上做文章,从而真正把公民道德建设抓紧、抓好、抓落实。一、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告诉我们,在道德品质的构成中,道德认识是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成分…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梳理和归纳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相关成果能够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保证。这些研究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领域内道德建设的伦理困境,而公民自身道德结构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治理和改善是有效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双重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