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鹏 《党史纵横》2011,(9):59-61
闽西苏区的建立与肃反的开始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明溪十一个县。此地属丘陵地带,西接赣南,南靠粤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民国之后,福建地区军阀割...  相似文献   

2.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的广州,是革命的策源地,革命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汀属八县(长汀、上杭、武平、永定、连城、清流、归化)在广州求学的革精年谢秉琼(武平人,广东大学学生,当时是共产党员)、胡轶寰(长汀人,广东大学学  相似文献   

4.
“二战”期间,毛泽东曾率领红四军主力三进武平,“在闽西、赣南、东江三处之间为联系三省革命势力之中心区域——武平”开展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山城武平,红色热土,客家祖地,红土地精神和客家精神交相辉映。"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素有革命光荣传统的武平红土地孕育着武平人民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基因和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平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武平县辖17个乡镇,219个村(居),总人口39.9万,土地面积2630平方公里。全县林业用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在国庆65周年之际,武平县象洞乡光彩村(又称岗背村)兴建落成革命烈士纪念碑,当地干部群众纷纷前往敬献花篮,祭奠24位革命先烈及革命家属。象洞乡位于闽粤交界处,是武平人民革命的发源地、闽西人民革命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为"20多年红旗不倒"之乡。而光彩村又是象洞乡的重要革命基点村,有省定革命基点7个。1928年冬,中共武平临时县委在该村成立。1929年9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光彩村人民与全乡人民一起打响了武平县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龙岩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四军三进武平,开展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实践。武平从1926年冬成立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到1949年10月解放,20多年红旗不倒,诞生了"共和国空军之父"刘亚楼上将和林伟、罗斌、蓝文兆、廖步云4位开国少将,走出了文坛宿将、著名文艺理论家林默涵等杰出人物。武平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起点,是红四军的"加油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之间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两块根据地建立的时间也几乎相同,所以,对这两块根据地进行比较研究也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10,(4):F0002-F0002
宜春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属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城,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市共有革命遗址271个,其中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05个;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58个;革命领导人故居18个;烈士墓36个;纪念设施24个,已损毁31个遗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中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路红军由南向北进行了大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党内的错误军事路线,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领导核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判断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经过艰苦的牺牲奋斗,将为求生存被动进行的转移,转变为以抗日救亡为中心内容的主动进攻,并胜利地实现了革命中心的北移。而陕甘革命根据地则成为各路红军这次胜利转移的最终落脚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并最终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在这一过程中,由陕甘根据地扩大而成的陕甘宁根据地成为了发动新的革命高潮——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策源地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武平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从1927年10月南昌起义部队进入武平,到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与红六军二纵队胜利会师于武平,土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后武平县城及部分地区曾一度沦陷,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十二军于1932年2月克复武平县城,武平苏区和县苏维埃政府又得到恢复,此后一直到红军长征,武平城乡有90%以上地区成为红色区域,先后建立了20个区、170多个乡的苏维埃政府,以及少先队、儿童团和妇救会等群团组织,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直到红军长征后开展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二十年红旗不倒",武平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剑锋 《湘潮》2013,(7):50-50
李中权,四川达县人。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达县属红四方面军开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1932年前后,李中权全家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艰苦、激烈的革命斗争中,李中权全家9人中有5人牺牲。  相似文献   

13.
<正>在1925年2月和10月先后举行的征伐军阀陈炯明、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战争中,周恩来先后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身份,程度不同地介入和主持东江地方行政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主持一个地方政权的共产党人。他"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以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作为革命的旗帜,以马列主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汇》2008,(5):F0002-F0002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井冈山茨坪红军路,是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的革命斗争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朱毛红军未上井冈山之前,陈正人等人就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为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陈正人参与领导建立遂川县工农兵政府,领导遂川分田运动,组织开办党团训练班,等等这些都是井冈山土地革命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当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之时,这块革命根据地由于受到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和干扰,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与考验。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毛泽东不仅及时发现了"陕北肃反"的严重问题,而且坚决果断地纠正和处理了"陕北肃反"的错误做法,这不仅使陕甘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而且也使陕甘革命根据地重新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里,何长工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完成了毛泽东交给的一项又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为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何长工在毛泽东领导下,为朱毛会师“架桥梁”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何长工在毛泽东领导下,为朱毛会师"架桥梁"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武平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闽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所辖县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为的因素,使武平一直未能列入中央苏区的范围.本文阐述了武平苏区的创建经过和曲折斗争过程,并分析了武平苏区未被列入中央苏区范围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