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将军的思念     
1997年2月19日,一个让世界悼念的日子。伟人邓小平离开了他深情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15周年,本文摘编自《文献片〈1979——邓小平在青岛〉拍摄纪实》,采撷1979年7月陪同邓小平来青岛的海军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的回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当人们以巨大的精力投入对邓小平及其时代的研究时,未尝不可将历史的镜头对准政治舞台外的邓小平。或许,这一侧面的镜像更为引人入胜。踏遍青山人未老邓小平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从大自然中吸取智慧。1979年7月,75岁的邓小平登上了海拔1800米高的黄山。当时负责警卫工作的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孙勇向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等同志说:"邓副主席此次是利用休假时间和家人一起到黄山旅游的,对外不宣传,不封山,不断游,更不能影响群众游览黄山。邓副主席说了,要与群众同走一条路,同看一处景。"于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为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同志不知疲倦地奋斗了一生。由于他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中,不断地从人民群众那里吸取智慧和力量,因此他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永远打不倒  相似文献   

4.
1973年10月,邓小平同志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结束对桂林的参观游览后,于19日专程来到韶山.到韶山看看,是小平同志多年的心愿.他说:“我早就想来韶山看看,一直没有机会.1965年因为工作忙,1966年我就来不了啦.”  相似文献   

5.
一、填空题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的主体/香港、澳门、台湾 2.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3.叶剑英委员长/特别行政区/军队/现行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经济文化关系 4.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5.主权必须收回,祖国必须统一/不改变香港的现行制度,并充分保证这个地方的稳定和繁荣/不妨碍其他国家在香港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40-40
198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和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视察深圳、珠海特区后,来到厦门。8日,邓小平、王震在省、市和福州军区领导项南、江拥辉、胡平及陆自奋、邹尔均等人陪同下,乘坐"鹭江"号游艇游览鹭岛风光,并听取了省市领导的汇报。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离不开香烟是尽人皆知的。曾有过在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给他递条子,希望他为了健康不要吸烟的报道。但后来人们听说小平居然戒了这一嗜好,详情却不很清楚。小平逝世后,曾为他做过保健工作的陶寿淇教授在追忆邓小平时谈到了这件事的始末。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为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奋斗;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生为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幸福和富强而斗争.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他对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做了许多重要论述,使之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考察邓小平一生的爱国主义实践和研究《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一、爱国主义与追求祖国繁荣富强相联系在经济上改变祖国贫穷落后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不仅是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而且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本文主要论述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思想和伟大贡献.一、实现祖国统一,是邓小平新时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是伟大的、虔诚的爱国主义者.他16岁那年便怀着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抱负,奔赴法国“勤工俭学”,寻觅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他7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始终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强盛而斗争.“民主革命时期,他为拯救中华而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振兴中华而奋  相似文献   

10.
领导视窗     
邓小平曾倡导让位邓小平九二年初南下深圳时,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的陈锡添是深圳市委指派的惟一文字记者。事后他写了“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转述邓小平的“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言论,对中国政局影响极大,也使他一举成名。陈锡添现任香港《商报》总编辑。陈锡添坦言,现在再看,文章有一个最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把邓小平一段很重要的话写上去。邓小平说:不要搞政治运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陈说,这几句话是他在临上版前删掉的。陈又说:小平同志还说:年纪大了,要自觉下来,否则容易…  相似文献   

11.
翟文 《学习导报》2014,(17):27-27
邓小平离不得香烟是尽人皆知的,曾有过在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给他递条子,希望他为了健康不要吸烟的报道。后来听说小平居然戒了这一嗜好。小平逝世后,曾为他做过保健工作的陶寿淇教授在追忆邓小平时谈到了这件事的始末。大约是1989年五六月的一天,陶教授去看望邓小平,当时邓小平正在抽烟。陶教授了解小平的身体状况虽无大碍,  相似文献   

12.
讲学习是“三讲”的基础和关键。其中,深入学习邓小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理论,对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提高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邓小平的群众观理论 讲学习,首先要讲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群众观理论。要坚持党的宗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纠正群众观方面的不良倾向,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理论。邓小平群众观理论可以分为七个方面: (1)群众母亲观。邓小平视人民群众为母亲,自己是祖国和人民的儿子。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认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使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反个人崇拜方面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成熟的理论。他批判“两个凡是”,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主张不要过分突出个人,反对歌功颂德;主张发扬民主,健全法制。  相似文献   

15.
949年5月,第二野战军政委邓小平同志从北京开会回到浦口,立即要乘轮渡赶回南京城内的二野司令部。当时任中共浦口区委书记的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政委谭善和考虑到下关地区还有国民党散兵游勇出没,行走不太安全,向邓小平建议说:“给司令部打个电话,让他们派车到中山码头来接。”邓小平连连摆手说:“不要打电话了,人民群众是心向我们的,有群众就有安全,走到哪里都不怕,我看过了江雇  相似文献   

16.
宗言 《新长征》2013,(11):62-63
<正>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实践者。他认为,党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学生与先生"的关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他多次强调,"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要尊重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愿意不愿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在为英国培格曼出版社出版《邓小平副主席文集》所写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伟大的一生中,人民在邓小平心目中占有高于一切的位置。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他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惟一准则;帮助人民获得解放,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他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此,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人民,融化为深深的  相似文献   

18.
休闲时间,毛泽东喜欢寻古觅迹,游览名山大川。他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现将毛泽东在杭州的休闲生活选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他的这一重要思想本来是很明确的,“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干什么?当然是干社会主义。但是近年来,有人离开干社会主义这个前提和目的,把“不争论”绝对化,认为“不争论”就是在一切问题(包括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都不要争论。笔者认为,这是同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中肯而低调。他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并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实事求是派;具有乐观主义精神;既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从邓小平的自我评价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邓小平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勇于承担责任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