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工业是武汉城市的主导功能之一,是武汉经济的主体和实力所在。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武汉以“两通”作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通开、城城通开,商品市场的形成为搞活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接着在工业企业内部政策上迈开了步伐,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政府的宏  相似文献   

2.
湖北正在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 湖北提出全方位、大幅度推进改革开放的思路,一个以武汉为“龙头”,以长江经济带为主线,加速“三江”(长江、汉江、清江)、“两线”(京广、汉渝)开放开发,并带动全省城城通开、城乡通开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省委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3.
1992年,中共湖北省委提出,要通过抓长江经济带,特别是抓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武汉,来带动整个湖北经济的发展。按照省委的部署,武汉在近几年内实施城城通开、城乡通开,加强了与省内地市县的经济协作与横向联系,在发挥龙头作用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仅1994年,武汉与省内地市州共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武汉曾以“两通”率先发展闻名全国。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在有必要从流通、交通为枢纽的战略,跃进到以“两通”为基础,加快发展武汉经济、金融中心的新的发展战略,以推进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一)加快发展武汉经济、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加快发展武汉经济中心,促进武汉内陆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将有助于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除中央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大  相似文献   

5.
<正> 武汉青年改革研究会六月初举行关于“武汉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简述如下: 一、关于武汉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的几种意见八四年,武汉响亮地提出“两通起飞”的改革战略,四年过去了,如何评价这一战略的历史作用?是青年理论工作者争论的热点。有的认为:提出“两通起飞,开放搞活”战略是有特定历史意义的。理由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武汉选择“两通”作为突破口,废弃地方保护政策、敞开三镇大  相似文献   

6.
加快小城镇建设 推进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市坚持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经济、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规划管理,加大投入,狠抓环境治理,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成效,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阶段。实施“两通突破”(交通、流通)战略,实行“城乡通开,城城通开”,在全国较早地开放了集贸市场  相似文献   

7.
武汉是中国的大商埠之一,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市场经济给武汉商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武汉商业企业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发展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建设武汉商业城”的战略决策,商业业态实现了“从单业态垄断到多业态共生”的革命性变革。本文主要论述武汉商业业态成长的基本模式,武汉商业业态成长的历史经验以及武汉商业业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作为21世纪初期中国的六大改革新区之一,其试验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体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特色路径。不同于东、西部试验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生态安全是“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试验的基本取向,也是“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难点所在。武汉城市圈在发展中,要做到城城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双化并进”。在中长期走向上,武汉城市圈要确定三大重点走向,率先建设生态城市群,加快“五个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要把武汉建成如纽约、伦敦之大”,当时许多中外专家学者都称武汉为“东方芝加哥”。迈入21世纪,武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特大中心城市的地位凸显。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武汉发展定位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中外历史,新千年和新世纪伊始,都是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耐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武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先后提出了“两通突破”、“以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等战略思路。实践证明,这些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21世纪的最初10—20年,是武汉实现现代化和更高目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采取超常措施,进一步加快武汉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设想是不错的,我仅谈两点意见。第一,关于武汉的发展,第一个目标是“三足鼎立”(上海、武汉、广州)。先拿单项冠军,然后再拿团体冠军。武汉不比上海、广州差,关键是如何“跳”,也就是如何超常规发展。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决战场地在中原,武汉要与郑州、长沙联手干。第二,建设现代(?)武汉,新战略包括: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4,(4):50-50
2003年5月,武汉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正式明确由原统建办、城开集团和劳业公司等企业组建武汉地产“旗舰”,成立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产集团),白起鹤出任董事长。  相似文献   

13.
肖安民  赵炜 《政策》2008,(1):23-26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如何正确认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武汉城市圈、  相似文献   

14.
武汉:对外开放驶入“快车道”张景明,唐书彪不断立起的高楼大厦使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变得越来越年轻。京广铁路和长江交汇于武汉,这奠定了武汉市“九省通衢”的战略地位。长江下游的上海开发浦东,长江上游的宜昌兴建三峡工程,长江中游的武汉又被正式批准为沿江对外开...  相似文献   

15.
周顺明 《政策》2009,(9):37-39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11月,省委、省政府适时地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战略决策。至此,我省17个市州(区)的经济发展蓝图,全部纳入其中。现已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标志着湖北发展进入区域协调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05,(8):13-14
建设武汉城市圈,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决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指出:“对于振兴湖北,武汉的崛起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杨梅芳 《长江论坛》2006,(6):32-34,43
武汉要充分发扬“海纳百川、包容并存”的历史文化精神,学习借鉴吸纳他人之长,不断发展创新繁荣武汉文化,构筑武汉市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扬“思想敏锐、敢为人先”的历史文化精神,坚持制度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武汉综合实力;充分发扬“开放开拓、精明守信”的历史文化精神,建立与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伙伴网络,不断扩大武汉发展空间;充分发扬“豪爽大气、热情明礼”的历史文化精神,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创造武汉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9%,但七个计划单列、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今年头几个月出现了“负增长”,而且改革起步较早的城市负增长率也较高。我市一至五月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0.45%,六月只回升了0.1%,由此引起部分同志对“两通突破,敞开三镇”产生新的议论。故有必要对武汉工业增长速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住在武汉     
今年的全市区级经济工作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训秋同志提出:中心城市要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围绕“住购学游”四个重点产业,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住在武汉、购在武汉、学在武汉、游在武汉”的格局,把武汉建成适宜居住生活和投资创业的可爱城市。“住购学游”的提出,不仅明确了城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重点,其最终指向,将是武汉的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来,各地讨论发展战略多了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80年代初,我国曾经出现一股战略热,当时根据小平同志和党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纪未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不少地区,不少城市都开始研究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80年代初武汉也作过以“两通”为突破口,把武汉建设成我国内地工商业港口城市的战略决策。进入90年代,特别是小平同志92年重要讲话发表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少城市开始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可以说新一轮的战略热正在兴起。由于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当前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不少变化。进入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北移,武汉市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给武汉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经几年的酝酿,武汉市提出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奋斗目标,构筑承东启西的战略大支点目标。与80年代制定的发展战略相比,武汉市“九五”和跨世纪的发展战略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发展思路上由过去的“两通突破”上升到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高度。在战略目标上,由建设成我国内地工商业港口城市提高到建设成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战略大支点,进而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高度。进一步明确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