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站在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在研究不同的理论问题时总是要根据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需要而有着不同的哲学论域。生存实践问题,是当今解读马克思哲学的一个论域。如何从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人类生命性质的意义上直视生活实践的问题,让能动的、感性的实践活动面对人类的本质,让自由自觉的、对象性的审美观蕴含于哲学观之中,这是我们在解读马克思哲学时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所揭示的审美意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深层本质是自由自觉的特性,它体现着人的审美追求;实践体现着美的本质;交往是实践与审美的中介;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有助于人们从审美价值评估的角度打开通向可能性世界的道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在于,在现实与创新之间建立起审美的平台让实践与审美相互蕴含。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在价值上作出的判断和评价,也是整个文化观念系统的核心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定的价值观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也不断更新和发展,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念一经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反  相似文献   

3.
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美学试图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进而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如果审美无区分能够成立,艺术就不应该被审美区分从人类连续的自我理解链条中割裂开来,判断精神科学是否具备真理事先也就勿需通过自然科学方法的检查。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区分在形成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的与理论的困难;2、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的艺术游戏确立的只会是审美无区分;3、试图立足于有限性基础去建立客观性的审美无区分学说在美学的对象与归宿、表现存在与表现什么存在等问题上给我们留下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实文化发展视野出发,立足时代高度,对当代文化哲学的理论建构作了宏观思考。文章认为文化哲学应该以追踪时代、把脉人生、完善主体的价值世界作为研究的主题。从这一视野出发,文化哲学在其建构原则上应体现开放性、宽容性、中介性、整体性和人文性特点,以与时代精神相协调。面向时代,当代文化哲学所要解决和思考的突出课题则有:1.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价值选择问题;2.现代人对自然应树立的文化意识;3.审美文化建设与审美人生;4.文化自觉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自觉思考,文化哲学力求实现一种文化价值与时代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明中叶以前的小说是以“非奇不传”为其审美理念的,《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道德的自觉、严肃的反思与批判,从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审美途径的开拓,自然深沉、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审美风格的形成,标志着小说以崇高为核心的“无奇之奇”的审美理念的成熟和古典审美理念的基本终结。  相似文献   

6.
自然美与审美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西方对自然美及其审美教育价值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对自然美的追求愈加向自觉化、普遍化的方向发展。自然美具有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培养爱国情感,加深人生感悟,丰富精神生活等多方面的审美教育价值。进行自然美审美教育,应综合提高审美主体的思想文化修养,主体条件愈充分,愈能发挥自然美的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朴实的话说明社会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而在现代社会,群体划分的重要标准就在于利益关系。利益群体产生于利益分化。其实,适度的利益分化对经济发展有良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但利益严重分化可能伴生  相似文献   

8.
<正>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回望百年奋斗路,我们党高度重视战略问题,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从而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曾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和主体,应该在审美过程中得到统一。在思想政治课中有机渗透审美教育,就会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对教师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就是思想政治课中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首先应该是关于人的教育,无论是鲍姆嘉通、席勒,还是马克思,都不同程度地表明了审美教育与"人"的联系,因而美育的指向不仅是客观对象,更是主体存在,也就是对人的生存方式、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但由于审美教育的长期缺席,大学生的自发性审美出现了审美对象、审美目标、审美发展三个方面的偏差,由此制约了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重新探讨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并借由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大学生从功利需要向精神满足的超越,扩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价值的彰显,找到通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制度是制约权力的有效手段,道德制约权力则似乎是人治社会的特质。不过在现代法治社会中,道德能不能制约权力,需不需要发挥良心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呢?我国学界并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证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是一个道德的人;制度总是会有"漏洞的",所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中必然会存在道德问题。权力主体在权力运用中时刻存在着道德算计,虽然这一算计有时并非是自觉地进行的。而道德对权力的制约就体现在这种心灵中的道德算计中。为了有效地制约权力,我们不仅要健全各种制度,还要强化权力道德建设,使得权力主体在自我良心的约束下,在对"恶"的后果的恐惧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滥用权力。  相似文献   

12.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共产党员说来是老问题,也是新警示,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的言论行动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着理想信念及“三观”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尤其  相似文献   

13.
何池 《党史文苑》2003,(4):53-54
一个科学思想理论的产生,总是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紧密相连,它必定反映了社会新实践、新形势的需要.十六大报告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党的历史方位"这样一个新概念.探求这一新概念的丰富内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邃内涵,对我们自觉地贯彻、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伦特通过对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的解读,洞见到了"包含着其政治哲学中最伟大、最有创见的思想",并构建了自己的"政治判断"理论。我们需要从康德"审美判断力"所涵盖的"质"、"量"、"关系"、"模态"来理解阿伦特的"政治判断"理论。"政治判断"理论可以使我们在一个新的张力场和视域中思考政治,给予我们一个新的考量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审美乌托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强 《理论学刊》2005,4(1):122-124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的“审美乌托邦”思想 ,并不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空想消极的审美救世主张。对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来说 ,审美是他们经历了社会批判领域的厮杀奋斗后的自觉的理论转向。审美乌托邦思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审美的“乌托邦” ,事实上 ,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艺术思维 ,是富有诗意的、乐观向上的人生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一、审美品格的性别特征美以其形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适应并作用着人们无限纷繁的审美需求。不同的审美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因而,人们尽管有主观意趣的差异,却难以对其品格作出孰优孰劣、孰是孰非的判断。婉约与豪放、阴柔与阳刚、优美与崇高,在其历史发展中此起彼伏,对比强列而分明,却不会形成相互排斥、非此即彼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并不是所有称为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都值得保护。在濒危优先的情况下,必须考虑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要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尊严和社会影响,让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得到国家的重视;减少工业化复制和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对非特质文化遗产的冲击,减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和破坏;最根本的还是要唤起全民族的民族文化自觉,从情感上投入,才能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哲学史上早就有了关于“自爱”的记载。“自爱”是个体和社会生存的本体论前提,由此为个体在社会中与自爱相对应的友爱和与自利行为相对应的利他行为提供了本体论根据。“自爱”是作为肉体的人的一种属性,因而属于物质范畴;但作为有意识生命活动的人把生命活动作为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后,自爱就由本能上升为人的行为的规范,因而又属于意识范畴。个体作为生命体总是以切身的感性方式来反映个体行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总是以理论的方式来反映个体行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此来调节个体在构建“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过程中的行为。正是这些感性和理性的活动为“自爱”范畴的形成提供了最深厚的基础。个体在自己的趋利避害的行为中总是用自爱规范作为评价活动的标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评价和对外部世界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以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由自发上升为自觉。传统道德哲学主张消灭自爱.弘扬他爱。而现实的需要是,道德教育不是否定自爱,而是帮助人们如何提高自爱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李秀丹 《实践》2013,(9):26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它决定群众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和归宿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自觉地有效地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才能做好群众工作,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具体工作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积极创造良好的客观氛围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我们分析和判断一个人,总是着眼于其行为。其实,更主要的是深一层分析支配这种行为的思想,弄清楚支配这一行为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才能找到根源、抓住本质。近些年,由于部分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适  相似文献   

20.
胡敏 《党课参考》2024,(2):29-46
<正>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全面把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领会新时代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并坚持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