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人们欲使他人相信某一事实时,最好是用证据来证明。法院审理案件是弄清事实、适用法律的过程、所以法院所确认的事实,法律规定必须要证据来加以证明。而证明过程及结果最终体现在法院的裁判书中。然而,多年来我国法院的裁判书在陈述完查明的事实后,甚少写明有什么证据以及对证据的分析和评价,只笼而统之一句话:“以上事实,证据确凿、充分”。这样简单做实际上是省略了证明过程,缺乏说服力。证据确凿是指每一证据都确实可靠,证据充分是指每一待证事实部有充足的证据证实。因而,证据确  相似文献   

2.
司法会计鉴定应把握好三个基本点,要弄清基本事实,多深入实际调研,不断排除疑点,弄清事实真象;要获取充分、适当的鉴定证据,特别要把原始证据作为重点,对获取的各种证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将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鉴定证据相互印证,不要轻信口头证据;并且一定要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切莫先入为主,更不能偏听偏信、偏袒一方,这样才能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恰如其分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3.
陷阱取证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陷阱侦查获得的证据是否具有可采性,首先要看陷阱侦查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其次取 决于我们对待违法陷阱侦查获得的证据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言词证据应一律排除,对实物证据应由法官根据具体违法的情形进行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4.
调查取证,是通过询问当事者、知情人,考察发生问题的现场,查阅有关资料、档案等方法,了解情况,核实问题,弄清事实,取得确凿证明材料的过程.办案人员要在事先对案件线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怎样运用必要的调查取证技术手段,获取其真实可靠的证据材料.办案实践中,我们感到调查取证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二审法院以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而裁定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是否可以退回检察机关补充侦查,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学理论界对此意见不一,司法实践中作法也各不相同。有些同志认为,重审案件不能再退回检察机关补充侦查,而应由原审法院负责处理,否则就是违反刑诉法的规定,如果原审法院在审理中认为需要补充事实与证据的,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9条的规定自行调查。笔者认为,对重审案件的处理不能作一刀切,对于通过自行调查可以弄清事实、获取补充证据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自行负责调查、审理,不能再退回检察机关;对于一些确有退  相似文献   

6.
一、审核证据 审查起诉部门受案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阅卷并审核证据。这是出庭准备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审核证据就是要审查、甄别、核实反映整个案件的事实真实情况的证据,审查指控犯罪的证据是否充分确实。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审查证据来源的合法性。对案犯的来往书信、亲笔供词及讯问笔录,要适时地进行对质和辨认,以保证证据的法律效力。要作好阅卷笔录,重点弄清受贿案中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的口供材料是否相印证,行、受贿人之间的口供是否有漏洞,是否有旁证材料,旁证材料与该受贿案是否有直接的印证关系,从而确立犯罪指控能否成立。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对于一种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比对法律条文来判断该种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是否应当受到处罚,法律条文在这里即为判定行为是否违法的“标准”.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标准”,用于判定证据是否充足、事实是否清楚、证据和事实是否足以“证明”违法行为确实存在,我们称之为“证明标准”.本文对行政处罚证明标准问题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8.
刑诉法修改后,逮捕条件的改变给批捕办案带来了不少新的困难,使案件质量遇到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确保批捕案件的质量,防止冤假错案,关键还是把好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笔者在此根据自己的办案体会,谈谈批捕审查证据的方法,以期能抛砖引玉。一、质证法证据要经过法度排辩双方反复后证确定无疑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因此,批捕审查证据时,眼光要放远一点,要有法庭质证观念。要注意审查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每~个证据的来源、获得方法、可靠程度,分析这些证据的取证程序是否合法,取证过程是否客观公正,内容是否真实。多角度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律师暂行条例》第6条第2款规定:“律师认为被告人没有如实陈述案情,有权拒绝担任辩护人。”为什么要规定律师有权拒绝担任辩护人呢?律师在哪些情况下才能拒绝辩护,拒绝辩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看法。律师担任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辩护人,首先要弄清事实,并用它来衡量、对照。但是,有的事实虽然清楚,证据充足,而被告人却不肯如实陈述案情,甚至撒谎、抵赖。在这种情况下,律师有权拒绝辩护。例如,有一件陈某抢劫案,除了同案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使用电子证据已经成为法庭上非常普遍的现象。陪审团审案时,试图使用电子证据的检察官要想使得初审法官采纳该电子证据必须克服一些阻碍。一些证据标准被设计来限制陪审团的事实发现过程。检察官可要求法院启动庭前审理程序来决定电子证据是否可以被采纳。建立一个电子证据保管链和专门处理电子证据的既定机构程序是检方工作的关键环节,这样能确保法庭调查中获得陪审团的信任。挑选能认同电子证据重要性的人员担任陪审团成员非常重要,同时还要避免选择那些想要根据自己专业知识来主导陪审团决议的人员。  相似文献   

11.
(一)分析案情,找准突破口。检察机关的办案人员在受理不供案件后,不要急于接触犯罪嫌疑人,要认真阅卷,吃透案情,要对定案的证据全面审查,不要疏漏。进而查明下列情况:(1)犯罪事实是否存在;(2)定案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3)犯罪行为是否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经审查阅卷,在确定犯罪行为确为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前提下,根据犯  相似文献   

12.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运用证据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性是诉讼活动的中心问题。如何运用各种证据来证明是否存在强奸事实;证明犯罪分子和被告人的同一;证明犯罪活动的各种情节,是我们审理强奸案件最基本的问题,是正确定罪处刑的前提。同其他刑事案件相比,强奸案件的证据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有关犯罪对象的主观心里内容及其外在表现的证据在审理强奸案件中至关重要。由于违背妇女意志是强奸罪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不仅要查明被告人的主客观方面,而且更重要的必须查明受害人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脱胎于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现行行政审判方式,实践证明其弊端很多,归结为一点,就是诉讼中诉、辩、审三方。即原告、被告、法院三方责任混淆,法院包揽过多,审判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一)法官庭外活动过多,庭审职能淡化。审判活动主要集中于庭审,但现行行政活动中,往往出现重庭前、轻庭审的倾向。开庭前审判人员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弄清事实,审查核实双方特别是被告提供的证据,查阅、研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大量进行调查取证等等,即庭前已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从职权依据、认定的事实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在庭审中,不是通过当庭审查、核实证据来明辨是非,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将,庭审前已确认的事实拿到法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程序方面,看证据是否合法。刑事诉讼证据必须依法定程序制作、提取、收集,并要符合法定形式。程序合法是证据合法、有效的前提条件,而程序不合法的证据即使内容客观真实,也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因此,公诉人在庭上对律师取得的证据进行质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取证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根据《刑诉法》和《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1998年 4月 25日修订)第四十九条规定,对辩  相似文献   

15.
免职,是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通过法定的程序,免去工作人员的现任职务。我们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进行调查,其目的是要查清群众举报的错误事实是否存在。这是我们保护干部和处理犯错误干部的必经程序和必要手段。“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弄清事实真相,才能认定干部是否违纪,才能做到对犯错误的干部正确量纪。据此,笔者主张干部在被调查期间不应免职。这是因为,我们所要调查的问题正处在调查阶段,问题尚未全部查清,被调查干部是否违纪或应当怎样处理还未做出最终的结论。这时如急于对被…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日益加大,毒品犯罪证据中,证明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的证据对认定案件事实,区分罪与非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证据的审查上,要区分犯罪嫌疑人是否如实供述,查获毒品的地方是否有悖常理等情况,同一待证事实对证据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我们积极把握证据之间的客观联系,从而得出确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智断退货案     
一九八二年十月,中院经济庭审理了一起因产品退货引起的纠纷案件。由于承办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准确运用证据,弄清事实真相,最后,原告主动撤诉,使这起经过两个部门仲裁,缠讼三年之久的难案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一、庭前准备,是出庭公诉的事础 (-)熟悉案情和证据,重点要严把“三关”。 第一,要严把案件事实关。重点分析:①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职务,是否属特殊主体;②利用何种职务之便进行索贿或受贿,其具体手段、情节属何种形式;③受贿的主观故意内容;④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⑤受贿数额的认定方法和依据;⑥行贿人的证言是否真实、可靠。 第二,要严把案件的证据关。主要是查看证据是否查证属实,取证是否合法,证据与证据、证据与口供是否  相似文献   

19.
论证据相互印证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华 《法商研究》2012,(1):112-123
在我国刑事证据法中,证据相互印证规则主要在三个领域发挥作用:一是用来确定自相矛盾的言词证据的证明力,二是用来审查案件是否达到法定证明标准,三是用来判断被告人供述是否得到补强。作为一项旨在对证明力加以限制的证据规则,证据相互印证规则强调无论是证据事实还是案件事实,都要根据两个以上具有独立信息源的证据加以认定,注重证据信息的相互验证,避免仅凭孤证定案,这有利于防止伪证、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然而在目前以案卷为中心的裁判方式下,法院很少关注证据的合法性问题,证据相互印证规则的适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审查案件关键在于审查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笔者根据对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工作的深入调研,认为要提高审查证据水平,确保案件质量,必须掌握以下六种方法。一、引导侦查法,筑牢证据根基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质证和采信进行的。侦查工作是获取证据的重要渠道,是刑事诉讼的根基。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公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