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学习领悟、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论述,对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大德,在对党忠诚上坚守"基点"。明大德是政之方向。明大德,  相似文献   

2.
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讲道德、有品行"强调的是品德合格,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讲道德"侧重强调思想认识上要"知德明德","有品行"侧重强调现实实践中要"守德行德"。"讲道德、有品行"要求共产党员要做到道德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3.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礼"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兼具风俗习惯、政治秩序与伦理道德意义,遵循"情、理、法"三位一体的践行逻辑。引导青年知礼、明礼、用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可以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勇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前线》2021,(5)
以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品行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政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落实"学史崇德"要求,重在立政德,坚持知行合一,从党的光辉历史、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在赓续精神血脉中坚定崇高价值追求,切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夯实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道德根基。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对学史崇德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一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二要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三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史崇德的明确要求,为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锤炼政德主要有三个着力点:一是认真讲政德,夯实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格基础;二是切实立政德,把握好政德的核心要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是自觉养政德,坚持“知行合一”,不忘初心、慎独慎微、增强定力。  相似文献   

7.
政德建设诠释了党员干部对新时代中国发展问题之思,体现了党的政治主张与现代政治文明所张扬的政治稳定与政治共识的政治价值。新时代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与理想信念教育,注重思想修养与道德实践,夯实思想根基,培育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实现信仰自觉和底线自律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正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把政德建设作为从政第一课,才能把才干发挥到正道上。否则,即使知识再多、学问再深、能力再强,也难以做出  相似文献   

9.
《前线》2014,(6):1-1
<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政德问题,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强调为官从政都需要修心治身,而且要先有修心治身的道德,然后才会有经世治国的政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读书立德,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民、为政以廉。锤炼绝对忠诚之大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忠诚是一种品性,一种节操,更是一种信仰。党员干部能否坚守忠诚,把好"忠诚"之舵,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要忠于信仰,把坚定信仰作为人生首要课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修身立德,在多次会议和讲话中阐释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的论述,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思想外延和内涵的一次系统阐述,对新时代党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政德观的生成经历了由具体到系统的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与发展。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其主要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传统与时代相融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是其理论特征;重视学习、注重自省、严肃党纪党规是其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突出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明确制度建设这个外在保障是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华民族向来倡导做人要有道德,为官要讲政德。所谓政德,就是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活、公共管理以及个人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领导干部群体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党员干部的政德既要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一要求明确了政德的内涵和外延,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内在逻辑政德,即从政者的政治品质,简单来讲就是指从政者需要具备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为政以德"思想意蕴深厚,不仅是我国古代社会治国治吏的重要标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为政治国之道德要求。以史为鉴,深入挖掘"为政以德"思想的有益成分,不仅是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既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锤炼党性修养,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更要不断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政治环境,以期使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相似文献   

16.
要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高校必须坚持德育的整体设计与系统规划,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层,为高校深化德育内涵、完成德育整体设计提供了启示。首先,德育系统的构建必须完成纵向延伸,通过达成"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平衡,保证"共性塑造"与"个性发展"的互相促进;其次,德育系统的构建必须完成横向铺展,通过将"明大德""守公德"和"严私德"三者贯通,达到"共性塑造"与"个性发展"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出席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因此,以长寿区的实践为观察点,阐述政德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主要做法,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狠抓"政治建设、政治生态、关键少数、责任担当、动态考察"五个方面,做到以思想引领"育德"、良好环境"塑德"、法治德治"尚德"、发展实绩"立德"、日常监督"促德",从而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政德是指共产党人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秉持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新时代要从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和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政德建设的价值维度,这是政德建设的必然逻辑;要辩证分析时代机遇与现实掣肘并存的时空维度,这是政德建设的现实逻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个层面探寻实践路径,这是政德建设的应然逻辑。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行,才能行为端正、处事公正,才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影响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0.
政德观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习近平政德观的核心内涵。习近平政德观的生成有着鲜明的理论、价值和实践逻辑。在理论上,政德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吸收和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中共党史中的成果与经验;在价值上,政德观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和特征等方面的体现;在实践上,政德观是为了解决反腐败斗争、选人用人标准等当前突出问题而产生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