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问题。我认为,它们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都不是专属于哪一个阶级的。什么叫文明?这就是文明。延安时期,毛主席是不断提倡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文明形态的更替来实现进步与根本性变革的,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两种文明范式,它们同属于社会文明形态范畴中的两个子集。现代工业文明曾创造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生态危机的频发,也暴露出工业文明固有的内在缺陷,这便需要另一种文明形态与之进行转换。对于生态文明的呼唤,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行为及对生态危机反思的结果,标志着人类意识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真正醒悟,并踏上自觉规避危机和自我拯救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与开化状况。文明的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人类历史上,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考察,文明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在上述三个阶段上,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制度形态,即君主政体、民主共和政治与生态民主政治。这些不同的政治形式既是文明规则的运用与结晶,也是对文明的一种自觉提升。当代中国的文明是上述三个文明的混合,是一种混合的文明。在三种文明状况下,和而不同在处理三个不同文明价值以及政治制度建构上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对三个不同形态文明作简要描述,并探讨它们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一定的文明,支持和影响着政治制度的建构,加强文明的建设是政治制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巩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6人类的历史,是从野蛮蒙昧一步步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创造出多元的文化,它们有着各自的特长。虽然今天不同的地区发达程度不同,文明历史的长短不一,国家亦有大小之分,但是文明之光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出,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影响,并且成为奠定我们今天发达世界的基石。要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终极理想,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承认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07,(6)
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活动中维系正常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语言,而和谐的语言则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际交往的必然要求,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进化,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文明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的文明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在原始的采猎文明中,人类在自然面前十分弱小,生产力水平低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采集和渔猎是人们的基本生存方式。人和自然浑然一体,存在一种原始的和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期。几千年农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一方面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趋于…  相似文献   

7.
(一)文明的概念一种意见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摆脱动物的状态,因而可以说文明与人俱来的。他们说,如果把文明看做人类发展到阶级社会的产物,那末,原始公社时期就只有野蛮而没有文明了,这显然不合乎史实。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用木材点火烧烤食物;十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已学会制造装饰品,而且似乎已经有了爱美的观念,岩画、歌唱、舞蹈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同时,由于生产是在社会组织中进行的,一些简单的道德、纪律观念也形成起来了。所有这些尽管是很粗陋、幼稚、低级的,但总不能说它们不是人类文明。他们说,文明的含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文明与野蛮相对立,广义的文明与自然相对立。广义的文明适用于整个人类礼会的历史,而决不限于几千年的有阶级存在的社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陈丽媛 《学习月刊》2013,(22):34-35
生态文明.就是一种以追求人类与环境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既不同于以牺牲环境谋求发展的工业文明.也不同于以牺牲人的发展来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早期文明.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同步发展的自觉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概括起来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7):53-53
《文明之光》 人类的历史,是从野蛮蒙昧一步步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创造出多元的文化,它们有着各自的特长。虽然今天不同的地区发达程度不同,文明历史的长短不一,国家亦有大小之分,但是文明之光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出,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影响,并且成为奠定我们今天发达世界的基石。要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终极理想,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并且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脚步已经迈进一个新的千年。在此之际,理论研究有必要对21世纪的社会文明进行预见性的展望。虽然这种展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探讨21世纪社会文明的前景毕竟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未来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 对于文明概念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我认为,文明就是人类通过创造物质财富的方式,对于蕴藏于自身的一切美好素质的发掘和拓展,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品格。因此,文明具有双重性,即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与丰富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素质起到了推动文明进步的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8,(2):15-16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之一,与社会主义不是对立的,应该把它继承下来,使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及在其指导下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块奠基之石。一、生产、分工、商品交换的辩证运动,使人类社会从野蛮步入文明文明是与蒙昧、野…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其形成有着深厚的逻辑,马克思的类哲学是其生成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淀成果是其生成的历史逻辑,世界百年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其生成的现实逻辑。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加深背景下,全球治理体系公正合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持续发酵,共同体国际传播路径的单一与缺乏内涵的国际化范式的转变,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推进遭遇了巨大的现实困境。由此,应建构更为合理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加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化解冲突和隔阂,同时丰富共同体传播路径,实现思想内涵与话语体系从本土化范式向国际化范式的转变,进而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消解障碍。  相似文献   

14.
全面小康社会包括物质小康、政治小康、文化小康、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就是使人民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健康文明的社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石家庄市2003年掀起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拉开了建设首善之区的序幕。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现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最早的文明形态是原始的采集文明,然后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近代开始的工业文明。持续至今已20O多年的工业文明使地球的自然资源遭到了过度的消耗;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人类自身也出…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人类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坚持生态文明,重树整体协作枣识、人地共生意识、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统一意识和对话交流意识,才能使人类的发展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与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与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文明作为人类发展的文明形态之一,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是被上升到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文明     
文明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研究人的文明,对于促进文明进程,提高文明程度,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的文明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它与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在人的自然属性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得到体现。人的文明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力量、各个方面的整体配合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和艺术—现代人跨世纪的精神食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和酿造,它们作为人类智慧、理性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其神髓是相通的,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科学和艺术都携带着发现与创新的基因,成为现代人面向未来,跨入新世纪可全力依赖的根基,可不断强化的精神和永不衰竭的动力。一科学首先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上使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制度保障。2017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理论具有批判与建构的双重意蕴。基于对文明时代“奴役制文明”的批判,马克思科学预见了取代资本主义、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的普遍的文明”,该文明理念的基本语境和总体框架在新的时空变换中得到了重塑。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两个结合”,为人类世界作出贡献的崭新文明,是对马克思“真正的普遍的文明”理念之基本精神的承续和实践要求的阐释,开创了一个共建共赢共享的世界型文明国家,为人类走向“真正的普遍的文明”提供了现实路径参考。深刻理解“真正的普遍的文明”理念在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下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整体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意蕴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