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刑事辨认作为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具有引导侦查取证方向、物证书证的鉴真、证据关联性的确认以及作为证据链节形成证据链等四个方面的作用。虽然学界关于辨认的基本概念与规则已达成一致,但无论从立法还是在实践上,我国的刑事辨认制度都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辨认屡屡出现在错案之中,体现了辨认的局限。因此。要采取将刑事辨认纳入刑事诉讼法、制定和完善辨认规则以及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加强对辨认的控制等四个方面的措施,以其规范辨认行为,提高辨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侦查辨认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当前,我国侦查辨认措施还存疑许多.世界各国的刑事司法机关都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辨认制度,以确保辨认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本国国情,紧随司法改革进程,逐步补充完善侦查辨认规则,并增加侦查辨认形式,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明确侦查辨认措施的法定地位.  相似文献   

3.
冯姣 《公安学刊》2013,(6):57-61
错误的辨认是导致刑事错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辨认错误而导致刑事错案的模式可以概括为:错误辨认———确定嫌疑人———刑讯逼供———定罪量刑。辨认可能导致的刑事错案的原因主要有反应时间的影响、记忆的影响、案发时环境的影响、侦查人员的不当行为以及辨认者的认知水平的影响。建立科学的辨认规则需要确立对辨认笔录的排除规则、邀请专家对辨认的可靠性进行鉴定以及在进行证据裁判时的原子主义进路与整体主义进路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的辨认规则的目标在于减少侦查人员的影响、减少辨认者的压力以及提高辨认结果的可靠程度。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减少对照片的辨认、不知情的侦查人员的主持、律师在场权的保障、辨认时间过长时赋予辨认结果更小的证明力、全程录音录像以及侦查人员对辨认结果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制度,它的构筑,是以思想理论为基础,通过原则勾画出框架,再由具体的规定搭建起的规则体系。作为规则体系,每一种法律制度都离不开它赖以生成的理论基础。因此,我国刑事辩护制度要想发展和完善其自身,首先要认识和完善其理论基础,从而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在科学化、民主化、公正性等方面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之下进行。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为了消除辨认过程中执行人员对辨认人的暗示性影响,应由侦查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主持辨认过程。英、美等国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确立了辨认中的双盲规则,较好地保证了辨认结果的准确性。中国的辨认制度应当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根据,修改由侦查人员主持辨认程序的规定,确立辨认程序中的双盲规则。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根图雅 《前沿》2005,(5):118-120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所作的修改, 为适应审判方式改革、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仍然存在不足。本文从证人作证特权、证人出庭问题、规范交叉询问规则、证人宣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为完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高度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对于完善诉讼立法,规范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剖析我国现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缺陷与不足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完善立法、明确非法证据的效力和配套制度的建立等工作的推进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8.
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辨认笔录规制为法定证据类型,但随着庭审实质化情境下直接言词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与适用,庭审对证据能力的审查日趋强化。以记载言词表达为基础的辨认笔录不仅辨认机制存在内在缺陷,而且笔录制取严重违法违规现象频发拷问着笔录证据能力的合法性根基,辨认笔录不得不面临潜在的证据能力危机。化解辨认笔录面临的证据能力危机的关键在于全面梳理证据能力危机的实践诱因、探究深层的危机根源、建构起统一的辨认笔录制取与审查应用标准、完善混杂辨认与辨认见证机制、确立辨认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刑事证据规则,其中证据能力规则包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不可靠证据排除规则,证明力规则包括概括的证明力规则和具体的证明力规则。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存在部分证据规则缺乏法律依据、理论基础不明确、过于绝对化、必要的证据规则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解决,才能保障证据规则的顺利实施。对于缺乏法律依据的证据规则,应完善其形式合法性;对于理论基础不明确的证据规则,要以正式的立法说明等形式明确其理论基础;对于过于绝对化的证据规则应进行改造,使其具有必要的灵活性;对于缺失的证据规则,应根据我国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增设。  相似文献   

10.
刑事错案形成原因有证据收集的偏向性、"口供主义"盛行、检察机关监督职能弱化、舆论压力、轻视辩护意见、事实认定困难、盲目疑罪从轻等.刑事错案的防治应当以《刑事诉讼法》的原则理念为指导,完善错案责任制,坚持无罪推定,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完善证人制度,加强公检法的监督制约,以及健全错案申诉机制.  相似文献   

11.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建构起了中国式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其中的许多规定堪称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重大突破,被官方寄予厚望。但考虑到规则自身的不完善、配套制度建构的困难以及来自观念、体制等宏观层面的障碍,规则适用的前景不容乐观,很可能出现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不能。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对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促进加害人再社会化等起着重要作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制度作出了新的规定。但是新法中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从完善立法、配套制度和被害人保护等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监狱的刑事裁定制度直接来源于监狱的刑事奖励制度.它是由刑事奖励制度派生出来的一项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针对该项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不规范和不科学等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现为统领.统筹监狱的刑事执法和刑事司法活动.从推动立法、制订裁量标准、改革执行体制和完善运作机制等方面科学地规范监狱对罪犯的刑事裁定建议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司法现实中存在的刑事强制措施滥用等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实践和理论原因,根据我国国情,应采取调整与完善刑事诉讼结构与法律的措施,包括制度、法律上的调整与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以及律师帮助权的落实与加强等。  相似文献   

15.
侦查实践表明,刑事错案中侦查过错主要表现是证据调查中的不当"指证"与侦查辨认、侦查讯问中的非法方法及运用刑事鉴定等侦查技术中的错漏。因此,侦查阶段预防与控制刑事错案,一是贯彻科学的侦查理念;二是推进侦查专业化建设,着力提高侦查人员素质;三是正确处理讯问与调查的关系,严格规范侦查取证行为;四是完善侦查考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6.
蔡宏图 《人民论坛》2012,(36):116-117
当前,中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司法实践层面,导致证人作证不积极。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实践中仍应从建立专门的刑事证人保护机构、完善具体的保护手段和措施、完善刑事证人保护的对象及范围以及建立刑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入手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正趋向一体化 ,要求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TRIPS协议正是这样的标准。TRIPS协议是 WTO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TRIPS协议有别于以往的国际性公约 ,明确了知识产权执法程序 ,尤其是刑事程序。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相当广泛 ,其中透明度原则、有效性规则、合理性规则对我国刑事执法的影响比较突出。为此 ,我国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上要更加关注被害人的利益 ,在立法模式上要适应知识产权多变性的特点 ,在刑罚结构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降低刑事程序门槛 ,使刑罚趋向轻刑化。  相似文献   

18.
刑事申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和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申诉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现阶段我国刑事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改进和完善刑事申诉制度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自2013年《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以来,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花钱买刑"、司法机关滥用职权、民族地区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从立法和司法制度建构上均应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应从适用条件、范围的明确到办案机制、回访机制、主持方式等方面开拓出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进路,以期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健康有效地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刑事扣押物品的保管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坦中 《求索》2008,(11):146-148
刑事扣押物品的保管规则在立法和司法实务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以期完善。完善之道,首先是完善确定扣押物品同一性的规则;其次是健全包括扣押执行与扣押保管相分离、记账控制扣押款物流转等在内的扣押款物保管规则。此外,还要完善鲜活易腐物品保管规则和违禁品保管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