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习总书记"七一"讲话,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重大历史命题,博大精深、催人奋进,需要我们长期学习践行。讲话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在告诫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是在警示全党,面向未来,面对挑战,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2.
正习总书记在七月一日讲:"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明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总  相似文献   

3.
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方面要求,为的就是告诫全党,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的就是警醒全党,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党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正习总书记在七月一日讲:"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明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总书记讲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反映代表了党心、军心、民心,也是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共同心愿。鼓舞人心,激励意志。我们要认认真真学"初心"  相似文献   

5.
《前线》2016,(10)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什么是初心?我认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阐述的信仰、理想、信念和宗旨。  相似文献   

6.
抗震精神     
正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周年视察唐山时饱含深情地说:"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  相似文献   

7.
《前线》2019,(7)
<正>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深刻论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切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这句古语。他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出处:语出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意思是照明镜是为了看  相似文献   

9.
姚咸达  郭九林 《求贤》2006,(8):33-34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作为亲身经历过抗震救灾的人们.不会忘记这场空前灾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更不会忘记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驻津部队官兵不顾自身遭受严重灾害。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感人事迹。在“八一”建军节之际,我们根据当年采访的一些原始资料.整理出这篇回忆文章,献给那些已经离开我们和至今仍健在的抗震救灾英雄们。  相似文献   

10.
正40年来,抗震精神已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里,铸进唐山这座城市的性格中。唐山正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路上奋勇向前的生动写照。革命导师恩格斯有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但历史也是有选择的。它的慷慨回馈,要看补偿给谁,谁有资格得到补偿。人若沉沦,天也无奈。人若精神不屈,精神不朽,孜孜以求,生生不息,天亦有情。回望历史长河,天灾人祸导致一座城市甚至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1.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方面要求,为的就是告诫全党,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的就是警醒全党,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党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正伟大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苦难中奋起的强大力量。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中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淬炼的新时代"战疫精神",就是这场灾难馈赠中华民族的"历史的进步"。从艰难困苦中走来,在风霜雨雪中跋涉,我们对困难和挑战不陌生,我们对成功和胜利也不陌生,我们对精神和信仰更不陌生。从红船精神启航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路披荆斩棘,孕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  相似文献   

13.
正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强调,"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4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暂一瞬,但对唐山人来说,那是何等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40年!40年前,唐山大地震以"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这里没有漂亮的教学楼,没有清脆的下课铃声,没有400米的橡胶跑道,没有绿树成荫的校园。距离"4·20"芦山地震过去了一个多月,当"六一"节来临时,我们再次前往灾区,惊喜地发现了一张张天真欢乐的笑脸。  相似文献   

15.
正《新京报》7月14日刊登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的文章说,2020年刚过半程,却已见证不少"历史性时刻"。澳洲森林大火、非洲蝗虫入侵、新冠疫情、南方洪灾、唐山发生"迟到"40多年的大地震余震……于是,一些宣扬"庚子年必多灾多难"的帖子又一次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这类消息大同小异,多认为每逢庚子年,就会有很多灾难,例如1840年鸦片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等。甚至还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每到庚子年,太阳、地球、木星、土星和银河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7)
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7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7.
生民之殇,国家之痛.5月12日,一场灾难猝然来临,留下了近5万致残人士.或许是上苍不忍,3个多月后的9月6日,北京残奥会召开. 灾难与尊严从来都是人生的永恒主题,正如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在震后不久接受采访时所称:灾难并不是人生的结束,它是另一种全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正1976年的大地震对唐山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民用住宅几乎全部倒塌,工业建筑绝大部分震毁,工业设备损坏率达56%,24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16万多人顿成伤残……就在西方媒体纷纷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被抹掉"时,英雄的唐山人民将悲痛化为力量,将决心化成勇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重建历程。历经40年栉风沐雨,唐山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如今,一座城市功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和谐、精神文化深厚的现代化城市在昔日的地震废墟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6,(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此语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忘不了95年前的湘江码头,毛泽东、何叔衡怀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救国救民志向,去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又与10多位代表一道,辗转登上南湖的那艘红船。从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扬帆启航、正式出发了。95年来,我们党始终肩负起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11,(Z1):111-112
一线见闻:在唐山中国建设银行工作的老刘,是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电影《唐山大地震》从一个家庭的角度去审视灾难,彰显了中国人的顽强坚韧和人间大爱,让他们一家都特别震撼。《唐山大地震》创造了6.7亿元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的纪录,不但让很多人在银幕前泪光闪动,还被评价为"坚持社会责任与主流情感相统一,坚持本土化的故事元素,富于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是中国电影实践‘三贴近’创作原则的一个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