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既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又有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2 0 1 3年,陈力执导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曾出色地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深入河北农村调研,与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心连心共渡难关的感人故事。也许是因为仅表现周总理的4个昼夜让她感到不满足,这才有了此次对周总理27年伟大人生的再现。该剧剧本部分取材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创作的《我的伯父周  相似文献   

2.
在任职国务院副秘书长前后,我曾以周总理的秘书和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的身份,在周恩宋总理身边工作过多年,深受教益。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我军和我国政府杰出的领导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同志在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的26个春秋中,他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惊人的胆识和毅力,卓越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之际,回忆自己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实践和周总理的行政管理行为,谈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以此作为对人民的好总理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3月1日,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将军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捐赠了周恩来生前佩戴的"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语录章,并在捐赠仪式现场讲述了该章背后的故事。高振普1961年进入中南海西花厅,任周总理卫士,并伴随周总理夫妇走完生命最后的岁月,在1976年1月15日、1992年7月18日先后亲手洒掉周恩来骨灰、邓颖超骨灰,执行周总理夫妇遗嘱;在  相似文献   

4.
<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近40年了。在周总理晚年,我有幸见过他老人家几次,他循循善诱地对我们演讲,还指挥我们唱歌。他的言谈话语、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中。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四人帮"还在台上,他们一天发出几个电报,不许设灵堂,不许佩黑纱,不许戴白花,竭力压低悼念周总理的规格。在这样高压的形势下,来自北京和外地的上百万人民群众,还是冒着凛冽的寒风,站在长安街两侧,为周总理的灵车送行,灵车经过哪里,哪里就一片哭声。  相似文献   

5.
1976年,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这一年,三位伟人相继离世,唐山大地震惨不忍睹,可谓灾难深重。但也在这一年,文革浩劫就此结束,中国命运掀开崭新的一页。当时的耳闻目睹,如今已成记忆,现在串联起来,也是一段难忘的历史脚印。周总理逝世悲中忆当年1976年1月9日,《人民日报》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在晚年,胸前一直佩戴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纪念章。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后,这枚从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所穿的灰色中山装制服上取下的纪念章,至今仍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内。 这枚纪念章为横长方形,大小仅有2.5×1.5厘米,右边浮雕毛主席侧面头像,左边镌刻毛主席手书题词“为人民服务”,红底镀金。周总理非常喜爱这枚寓意深远,构图美观的纪念章。据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郑淑芸《革命就是为了人民》回忆录记载:“文革初期,有一天,总理办公室的门开着,我走过时见总理正在仔  相似文献   

7.
1976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困难的一年。1月8日,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去世了。在“四人帮”的策划下,发生了残酷镇压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的“四五”天安门事件,邓小平又再次被打倒了。7月7日,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朱德元帅也因病逝世。9月9日,我党的伟大领袖毛洋东主席逝世。“四人帮”认为时机到了,因此更加变木加厉地进行篡党夺权活动,党和国家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8.
正《海棠依旧》作为纪念建党95周年的献礼作品,该剧以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和生活的感人故事与经典瞬间,不仅在电视剧选题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也在历史沧桑的纵深处彰显出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大义与崇高人格,壮怀激烈,意蕴高远。纵观全剧,尤其在以下几方面值得圈点。一是伟人形象的形神兼备。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月8日,是全国人民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40周年的日子。在全国人民深切缅怀伟人的时刻,太原重型机器厂万余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永远忘不了周总理对太重的亲切关怀,更永远铭记周总理在全国军工会议上对太重的高度赞誉:"太重,太重,太重要了!"同意批准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谈起周总理对太重的关怀,让我们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说起吧。1950年5月,政务院重工业部在北京召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前,天津的居民住宅具有明显的殖民地特征。一方面,有五大道等地各式各样的洋楼,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居住设施简陋,环境恶劣。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兴建了一批住宅项目,解决了许多职工和家属的居住问题。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天津,  相似文献   

11.
1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举国哀痛,铁路工人和家属用各种方式寄托哀思,表达对人民的好总理的怀念之情.1976年10月30日,是“毛泽东号”机车命名30周年的纪念日,来自全国铁路100多位先进机车司机云集北京,其中有历任“毛泽东号”司机长和“朱德号”现任司机长,很多人都曾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有的多次担任过牵引周总理专列的任务.在座谈中,大家满怀深情地缅怀周总理生前对铁道事业的关怀,一致要求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1977年9月,国务院领导通知铁道部,中央同意命名一台“周恩来号” 机车.铁道部政治部和机务局多次讨论,考虑到”毛泽东号”和“朱德号”都是货运机车,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哈尔滨,对“周恩来号”的选择一致顷向于在南方.经铁道部党组决定,在上海铁路局选一台担任客运的国产内燃机车命名为“周恩来号”.10月1日,上海铁路局正式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同志虽在1976年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伟大业绩、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仍留存人间。一个人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活着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在死后仍活在人们心中,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他不仅活在我国的十二亿人民心中,而且也活在全世界人民心中。他是中国的伟人,也是世界的伟人。我曾有幸同他见过面,亲眼目睹了他的一些感人风貌。陪同总理到哈尔滨电机厂1963年的一天,周总理陪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崔席位委员长来哈尔滨访问。当晚在省委一O七招待所大礼堂为周总理举行了舞会,我亲眼看到他利用舞会与各界朋友交谈,他有时与工厂工人边…  相似文献   

13.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深重的哀痛中。当我想到周总理是逝世在“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这样一种政治气候中,他临终不能不带着难言的抱憾时,我的哀痛更加无法排遣。作为党的一个高级干部,我深知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中国有一个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能够忘我地辅助毛主席工作,能够坚持原则而又忍辱负重地和“四人帮”进行周旋和斗争,使  相似文献   

14.
周令钊 《湘潮》2012,(9):1-1
平江、长沙、湖南,是我出生、成长和艺术启蒙的故土。我1919年出生,今年已满93岁,经历并见证了近百年中国历史大动荡、大变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到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尽管在家乡时日只有十数载,过细思量,80余年的艺术生涯与故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1976年2月24日清晨的福州,人们还没有从失去周总理的悲哀中解脱出来,东街口邮电大楼门口的大理石廊柱前,却传出了一阵阵发自内心的赞叹声。在一张题为《‘阿斗’的呼声》、署名“三名共产党员” 的大字报前,三三两两的行人伫足观看,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一、万分沉痛地哀悼周总理逝世,学习周总理高尚革命品质,继承总理遗志,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进行到底; 二、林贼虽死,阴魂不散,他们千方百计为林贼修正主义路线翻案,妄图推行没有林彪的林彪修正主义路线; 三、坚决粉碎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股分裂党中央,把矛头指向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反革命妖风;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周总理身边的最后一批秘书之一,武警指挥学院原副院长纪东同志撰写了《难忘的八年》一书。该书记录了从1968年8月至1976年1月这8年中,他在周总理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本文选取了《难忘的八年》一书中的几个小片断,献给广大读者。通过几件小事,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周恩来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孙云贵 《共产党人》2006,(10):49-52
“我的房子一定要处理掉,决不能同毛主席的旧居相比!”周总理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原淮安县)的驸马巷,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小宅院组成。总理生前对旧居的处理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胸襟,深深地感动着故乡人民。新中国成立初期,淮安县委就对周总理旧居进行了初步修缮。这既表  相似文献   

18.
1962年6月4日晚,周总理在大连会见柬埔寨政府第一大臣宾努亲王。深夜,其他人已散去,总理留下大连市委第一书记郭述申、市长许西.交谈了大连人民在困难时期的吃饭问题。谈到清晨,总理提议到农村去看看,不许市领导陪同。 总理连早饭也没顾上吃,坐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上路了。车快要进村时,周总理叫停车,说,我们步行,以免打扰老乡。 周总理看见在一间露天的碾房里,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在吃力地推着碾子。老大娘打量着周总理问道.你是谁家的亲戚?我眼花认不出来了。周总理说,我们是在政府里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挫折和损失最严重的时期。河南深陷其中,历经坎坷,教训极其深刻。  相似文献   

20.
正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都以各种形式纪念周恩来。对于如何纪念周恩来,作为"挚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不需立纪念碑,搞什么仪式"1976年2月22日,正在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特地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拜访邓颖超。尼克松说:"我正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我相信他不会喜欢立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