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与道德     
昨天看电视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会议。人大代表厉以宁发言,说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两点是最基本的,一个是法律,一个是道德(大意)。听后,我颇有同感。当然,细究起来,不光是市场经济,哪一种社会形态也离不开这两点。这两点,一个是社会的规矩,一个是心理的规矩。心理的规矩在先,而社会的规矩在后。没有心理的规矩,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规矩。  相似文献   

2.
<正>没有过户的房屋存在三大法律风险,这是因为根据物权法规定,房屋属于不动产,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在房屋买卖中,即使买受人按照合同约定住进了购买的房屋,如果没有及时办理房屋过户手续,仍然会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难以保障在购买的房屋内长期"住下来"。风险一:枉替他人还贷款房屋遭恶意出售2000年,刘某与王某签订了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不管法这张“天网”如何“恢恢”,总有漏网之鱼;不管法调整的范围有多广阔,总有鞭长莫及的地方。从这种角度来说,凡是法所不及的地方,皆是德治的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离开道德,不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而且整个社会也难以稳定。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的相互关系究竟如何呢?一、道德与法律的联系1.法律与社会基本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法律与社会基本道德都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意志…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道德他律弱化。道德导向失去作用的情况下。必须强化道德他律机制,以增强道德约束力。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面临的法律困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实践调查,从探究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面临的几个法律困境入手,从政策、体制、执法理念等角度分析存在法律困境的原因。最后,文章肯定文化综合执法改革的方向,并针对所述法律困境与成因,提出了"明晰政策、理顺体制、立法规范"的解决思路并逐一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7.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伦理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罗国杰先生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理论的创建者,既反对法律至上的独尊论也反对道德优先论,而是主张道德与法律相协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他所阐述的道德与法律相协调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的思想,立意深远,高屋建瓴,对于推进当代法治与德治理论研究的深化及建设良法善治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半月谈内部版》第1期刊登天津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志松的文章说。当工业、资本、现代交通、网络等快速发展,现代化潮流席卷而来,乡村道德大厦面临严峻考验。当下,对乡村秩序侵蚀最严重的是主流价值观的扭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柏峰在其《去道德化的乡村世界》中举了两个例子。在一些地方,以前村民对在外面"做小姐"的妇女及其家庭都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这些妇女的家人觉得抬不起头。但现在,在外面"做小姐"挣了钱的妇  相似文献   

9.
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宗亮 《唯实》2008,(7):63-65
“人权”在其静态上包括道德上的权利和法律制度上的权利。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有些道德权利对于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这就需要立法者适时地将它们提升为法律权利。两者在界限上应当保持清晰,在数量上应当保持协调,以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浮出水面。作为十分重要但同时又极容易被忽视的风险,对其防范不利时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后果。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的法律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深层嬗变的一种标示,必将从根本上呈现人的身体、欲动、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这便把现代人抛掷于"分工社会的发展和道德共识的瓦解,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基础的崩溃"这一现代性危机中。道德的统一性丧失,道德分化成为现代伦理最为重要的现象。现代人的道德出路便是,如何开放个体自主的伦理责任,以使伦理秩序获得个体的主动责任感和良知意识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日报》4月19日刊登魏后凯的文章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我国城镇化正在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需要理性看待,进一步探索解决。城镇发展不平衡。少数大城市因承担功能过多,产业高度集聚,导致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房价偏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凸显。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不足,就业岗位较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13.
陈鸿 《实事求是》2014,(2):77-79
法律有其固有的道德特性,道德也不乏其法律品性。道德与法律始终存在一个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内在必然关系。法律对道德的形成与转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引与促进作用。师德是一个国家与社会道德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师德的重要性及其当前的各种问题表明师德建设已经十分迫切。师德建设离不开教师的自修自律的努力,更离不开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他律制度体系的导引与促进。  相似文献   

14.
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问题像横亘在中国在本世纪头一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上的一座座关隘和一个个瓶颈,严重地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出了突破这些体制性障碍的号令。 那么,我们在哪些领域还残存着体制性障碍?每个领域又面临着一些什么样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镇企业目前状况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相比,相距还甚远,尤其是在企业上档升极,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竞争力等方面。文章从分析乡镇企业面临发展、资金、技术、人才的困境入手,提出了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和就业机会,为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几年,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本身自主创新能力就不强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经营成本增加,出口压力增大,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方面的困境。要破解难题,对今后的发展路径进行抉择。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道德变迁的一个重要促变因素来自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法制对道德的影响不仅有保证和促进的方面,也存在某些负面因素:在法律与道德关系中存在局部的背反与冲突。通过对“背反现象”的分析与调适,不仅对于未来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和伦理设计方向,而且对使法制产生预期的良好社会效果的问题,均可产生有益启示,从而推进和完善法制与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等是古人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见解,此观点有失偏颇。所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指的是法律与道德这两种规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作为手段或策略的道德教化手段与法律惩罚手段之间的关系。这两种规范在其产生过程中如何相互影响?其在使用过程中又如何相互影响?两者冲突时应如何取舍?这是法律和道德关系问题应该回答的。  相似文献   

19.
很多国际政治学者认为现实主义的道德主张是"非道德"或"不道德"的,这两种观点都未能准确把握现实主义的道德学说。只有从人性论假定出发才能揭示现实主义道德学说的深刻内涵,现实主义者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持怀疑态度,他们是道德相对论者,他们发现政治家们经常深陷道德困境中,审慎是应对道德困境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国家意志为指导的经济社会活动,不是一般的经济活动,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开发工作更是任重道远。在经济活动中,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增加投资项目来实现既定目标。而在落后地区从事人才的开发、培养、使用却远非如此简单。从根本上讲,人才队伍是由自然人组成,由于所学专业以及部门、行业的不同,只靠行政命令来协调远远不够,人才的流向一般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是规律。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同时,得到更高的回报。这中间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资待遇乃至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