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国际地位包括三个方面,即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地区大国,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决定了必须实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西方国家的猜疑,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经济要与国际接轨,英语教学理应首当其冲,不仅要在教学实践上与国际保持一致,还要在教学理论学术上紧跟国际潮流。但令人遗憾的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虽在英语教学实践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却难觅中国教师的踪影。笔者从个人角度出发,通过对一些国际学术期刊的检索,对中国的大学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通过对外文化宣传、文化外交和对外文化贸易等途径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的科学发展要求尚有差距,与迅速增长的国际地位不相对称,与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文化走出去面临国际文化激烈竞争和文化人才缺乏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中国要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中国领导人将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看作是中国实力提升后所必须承担的大国责任。中国只承担与自身国力及国情相适应的国际责任,无意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以地区冲突治理与全球经济治理为重点,集中表现在为解决中东地区热点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的"中国倡议"。从传统及现实的角度分析,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将成为中国外交转型的方向。它改变了中国外交的行为方式,使中国外交更加遵守国际规则、融入国际社会;更加自主、自信,更多独立提出解决方案;也催生了国内其他职能部门承担相应对外交往使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上重新认识国际体系与国家关系,把国际体系视为随着国家之间互动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构。该理论对于国家间新秩序的建立、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有助于我们从共有价值观念分析当代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的演变,并对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组织与国际事务,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塑造中国的和平大国形象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传统的“朝贡”国际秩序观导致了其隔离于国际体系并受制于传统国际秩序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新时期,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并致力于参与国际法制定以及国际秩序建设,从而实现了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6,(3)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是中国参与软实力竞争的战略重点。探讨核心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战略意蕴,对增进核心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国际理解与国际认同,提升核心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有效性,涵养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弘扬的内驱力等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对丰富全球治理理念,促进国际共识凝聚,重构世界文化新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等具有重要世界意义;对维护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等具有重要中国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际环境的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对中国外部环境的正确认识与判断,准确把握了时代特征,科学分析了国际环境,将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进入21世纪,世界局势处于深刻的变革与调整之中,中国必须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大国在国际秩序中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赫德利·布尔在他的《无政府社会》一书中认为,中国是他所处的冷战时期的大国,在国际秩序中发挥着大国的作用。布尔的观点代表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一种观念认识,这种认识具有以西方文明为中心、以冷战时代为背景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弱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前所未有。中国对国际秩序的作用与传统西方大国相比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区别。在现有国际秩序中,中国的角色是复杂而多重的,既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害者,也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缔造者、贡献者、塑造者、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世界上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他改变了中国对国际战略形势的看法,打开了古老的“中央之国”的大门,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他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理论,成为新时期我国制定国际战略的根本指南。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之时,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纵观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根据革命与建设的需要,创立了以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中国国际战略的调整、探索与经验总结的理论成果。它是基于对世界形势与国际格局的科学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正确估量,以维护与增进中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为根本手段,旨在最有效地实现中国国际战略目标的总认识与全局性的谋划。概括来说,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影响中国国家利益建构的各种变量中,国内环境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其它变量的作用都要经过这一环节;国际环境与国际机制则勾画了中国国家利益建构的舞台与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对自己的定位则是中国国家利益建构中的内在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文献的角度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政策特点,形成了以下结论: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正确判断是新中国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三个面向"是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全球化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中国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的目标,爱国主义为主、全球化素质为辅是新中国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内容的突出特点,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是新中国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国际社会,国际话语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国家软实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体现,是维护国家形象、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国际话语权还须进一步提升,且与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得益彰。中国国际话语权还存在不同领域差异明显,不同媒介平台国际传播力不够,不同国家认知各异的现状。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传播矩阵,不断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60年来,新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为本国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促进了国内经济、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外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努力开展多边外交.科学分析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国家协调发展.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如何理性处理中国和平发展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妥善处理中国和平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兼顾中国和平发展与促进世界共同繁荣,中国应承担怎样的国际责任,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正抗战伊始,由于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与中国的陆路、海陆通道均被切断,于是与苏联接壤的新疆,此时独特地域位置的作用便凸显了出来,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在抗战初期接收从苏联至内地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自1937年至1941年,中国战场上80%的国际援助物资来自苏联,这些物资的90%都是经新疆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运至内地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及不断上升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了中国模式及其发展经验的历史价值和世界意义。中国的渐进改革、减贫经验和民族关系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中国不断增强的世界贡献及其推动的南南合作,也正在悄然改变国际体系的演变进程。作为对当前日益紧迫的世界发展与国际治理问题的回应,中国模式显示了其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及对外辐射力,为中国赢得了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首次提出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主张既是对邓小平和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新时期全球战略的总结。“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的全球战略的主要标志,体现了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以这一战略指导的中国外交是一种“和谐外交”。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论与国际上流行的全球治理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和谐外交的根本目标、国际规制、行为主体、重点领域、主要策略等方面,既共享了国际社会普遍的理想价值,反映了人类在全球化时代的共同愿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吴凡 《理论建设》2024,(2):59-64
中国在全球治理、经贸合作、国际金融、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安全发展等领域提供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也不断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当前,中国国际公共产品面临自身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国际社会内生阻力较大、外部压力上升的挑战。为此,中国应增强自身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质量成色;以制度型开放加快中国参与国际规划的制定,创造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良好环境;加强国际传播,赢得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主动。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11)
毛泽东作为当代中国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在对国际组织力量密切关注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博大精深的国际与外交战略。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对于今天外交局面的开创,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均势化、帝国主义化、意识形态冲突化的复合性存在,给国际安全制造了结构性政治困境,同时深刻地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外部环境的建设。因此,进入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国际和谐环境形成了特殊的互动关系。中国必须实施和平崛起的外交方略,借鉴国际治理的操作方式,实行双赢性均势外交,实施睦邻友好政策。惟有如此,中国社会的和谐向度才能具备稳固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