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彻底胜利,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由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时期所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和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肩负着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双重使命,需要完成由在野到执政、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双重转变。根据这一历史转折的主题所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则成为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座普通的山区小村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指挥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创新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国家理论,铸就了西柏坡精神;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科学地探析了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时代特征,迫切需要更好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仕良 《世纪桥》2014,(7):54-55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转折时期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思辨,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防止腐化变质、永远保持先进性和革命性,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须行西柏坡"为民、务实、进取、自律"之道,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圆满地解决了党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一系列重大方针问题。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历史。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群众路线对革命胜利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践行群众路线,最终与人民群众一起改写了中国历史的发展。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赴北平的路上,又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我们去进京赶考。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这是我党面对"长久执政"的考验时,清醒  相似文献   

8.
<正>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兴衰历史,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以及新时期反腐败斗争活生生的现实,无不彰显着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律。源自西柏坡的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了"两个务必"的优秀传统,彰显了我党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走向全面从严治党的光辉轨迹。一、赶考精神的核心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忧患意识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乘车离开西柏坡前  相似文献   

9.
正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农村走向城市、由革命走向建设的"赶考"之旅,实现了打碎一个旧世界、筹划一个新中国的创举。纵观这一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共产党人坚持并实践了其独特的民本思想。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既扬弃了我国的传统民本思想,也开创了民本思想在我国的一个新时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担负使命纪念"赶考"日,担负新使命,需要关联起两个关键历史时期。一个是西柏坡时期,一个是新时代。西柏坡时期,我们迎来"站起来";新时  相似文献   

11.
正70年前的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中国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组织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东方欲晓,一代伟人们在此亲手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会上,毛泽东还向全党同志郑重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那么,如此重要的一次会议,它是如何筹备的,会场是如何布置的,警力是如何安排的,会议期间又有哪些文艺活动呢?……让我们探秘寻踪,共同走进历史深处。  相似文献   

12.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这里是党立规矩的地方。"他还特别强调了1948年西柏坡召开的"九月会议"与请示报告制度的确立。回顾《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发布的来龙去脉,借历史启迪现实与未来,以促进我们今天的工作。历史由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提出了要建立健全请示报告制度的命题。1923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地方执行委员会开除党员后,必须报告其理由于中央及区执行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邢静 《党史博采》2016,(4):14-15
西柏坡历史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我党当前阶段作风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充足的经验和启示,本文围绕西柏坡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及启示展开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54年前,在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敲响了警钟,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一再提到李自成,并把执政喻为进京"赶考",衷心希望我们党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便开始铸造自己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气质。在建党初期,塑造了"红船精神";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了"井冈山精神";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铸就了"苏区精神";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孕育了"长征精神";延安时期,造就了"延安精神";西柏坡时期,成就了"西柏坡精神"。纵观中国革命精神史,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它们一脉相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  相似文献   

16.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彻底胜利,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到城市,由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时期所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和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由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晋察冀、晋冀鲁豫、冀晋、察哈尔、太行、晋绥、山东、陕甘宁、东北等解放区代表100多位。会议历时两个月,讨论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在陕北向全国公布实施。  相似文献   

18.
数字党史     
《湘潮》2020,(3)
正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了此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并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和"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1,(7):39-39
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北平解放后,必须召开第七属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以确定组建新中国的有关事项。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同年3月5日到13日,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中央全会。  相似文献   

20.
1948年9月,在河北省平山西柏坡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称"九月会议"。"九月会议"对党的组织建设起了重大历史作用。由乡村走向城市更需强调纪律和统一;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制定城市工作纪律,严防接管过程中的腐败,这几方面的内容,是这次会议为党的纪律建设制定的方针,同样为后来夺取全国胜利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