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社交媒体的兴起和网络社会化三大新趋势,提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几项举措,即澄清互联网内容事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育网络意见领袖、警惕网络异化现象、引导网络交往新风,以期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热门的概念,虽然其确切概念众说纷纭,但综合看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参与感、便捷性、数据思维、用户体验、开放共享。干部网络培训工作是"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本文拟在分析当今干部网络培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互联网思维的几个关键概念入手,探讨如何从培训形式、培训课件、培训设计、培训资源共享四个角度入手,增强干部的在培训中的参与感与用户体验,促进干部网络培训创新。  相似文献   

3.
时下,农二师三十团干部职工的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各种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消费正在这里兴起。网络成时尚。几年前,团场人对互联网还很陌生,可如今逐渐富裕起来的团场职工们,已把互联网作为自己日常休闲娱乐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团六连有60%以上的职工家配备了电脑并安装了互联网,平时上网查询一下种植技术、市场信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问政、网络反腐改变了传统的反腐模式,网络涉腐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如何做好互联网时代网络涉腐信息研判,甄别腐败信息真假,既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又打击网络谣言,是摆在纪检监察机构面前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就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网络涉腐信息的特点及面临的困难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提出了有效应对涉腐网络信息及处置工作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既为高校统战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要从强化网络媒体的责任、加强对网络舆情参与的引导等方面着手,塑造健康有益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从高校统战工作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推进高校统战工作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工作、建立高素质的高校统战工作网络队伍、着重培养"网络舆论领袖"等几个方面,建构网络舆情环境下的高校统战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强化互联网思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深度交融,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力、社会影响力、舆论渗透力与日俱增。谁掌握好、运用好互联网思维,谁就掌握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必须始终聚焦以下几个方面: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落点就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要真正实现准确传递、精准送达和完全覆盖,必须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  相似文献   

7.
路倩颐 《世纪桥》2015,(12):91-9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各类互联网创新基金业务不断兴起,其中余额宝的发展更为快速。伴随着余额宝的发展,我国国内的货币市场基金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环境下,我国相当部分用户的理财方式均转向使用余额宝。余额宝的出现亦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创新成功的代表,其发展趋势亦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基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基础上,以余额宝为例,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运营风险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松 《党建文汇》2014,(3):29-29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最新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对网店经营者资质提出规定,要求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的经营者,应办理工商登记,并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电子链接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一、网络发展与互联网法治建设自1994年4月20日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20余年间,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与此同时,网络也给社会进步注入了巨大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达成交易、创业兴业、学习交流、购物娱乐、在线互动……现代人正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9)
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的能力是领导者的个人品质、综合素养和能力在网络环境中的反映,包括领导干部的互联网观念态度、网络应用能力以及网络引导能力三个方面。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党员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主要是领导干部互联网在线交流能力、信息辨别能力、应对互联网事件反应能力、互联网舆论引领能力、利用互联网政务能力有待提高。提高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的能力,需要领导干部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努力,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互联网媒介素养、改进作风、"网上"与"网下"互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深刻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面对互联网时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大力提升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政治、网络舆情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素养,善于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全面增强网络执政能力,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无政府主义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文昭 《探索》2005,(1):48-51
互联网发展中兴起了新式无政府主义思潮它活动于网络之中,秉承传统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念,强调虚拟空间的独立性,反对政府对网络的管制,挑战权威,崇尚在自发基础上建立虚拟的无政府主义社区互联网的非中心建构以及一些新式网络技术是无政府主义的技术基础互联网初期的放任发展和先驱们的乌托邦理想,以及历史和现实中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是网络无政府主义的社会渊源。网络无政府主义对社会尤其是虚拟社会的秩序,有一定的冲击力和破坏性随着社会生活向互联网的转移,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正在日益强化在治理网络无政府主义的同时,也要警惕网络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13.
侯莎莎 《求实》2012,(4):79-82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取得的突出成绩,显示了领导与网民良性互动的正面效果,也为通过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充分认识通过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积极解决群众通过网络反映的实际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切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互联网发展不仅开启了社会生活的新时代、新空间,而且开辟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新空间。一、网络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挑战1.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尤其是手机网民数量也在飞速增长。"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丰富了各类消费平台,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习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网络等进行的网络购物模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相应地也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新问题。要进一步健全网络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监管体系,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建立健全网络购物在线纠纷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日常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互联网一方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导致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出现前所未有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总结出影响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构建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党和政府全面推行"互联网+"工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空间的网络话语权至关重要。需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创新网络话语内容和传播方式,培养网络意见领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汇聚人民群众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8.
公共话语借助互联网空间的释放是中国网络民主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网络公共话语表达的种种局限性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公共话语的主导权归属、网络参与的双重现实影响、网络谣言的"泡沫悖论"、网络舆情的极端主义情结等,展示了当前网络公共话语所面临的民主之困,为网络民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反思性视角。  相似文献   

19.
转型,首先要明确目标定位面对网络、手机等新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快速普及,最近几年关于报纸是否会消亡或者萎缩的争论一直不断,报纸尤其是要闻版(首页或封面)如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4,(10)
<正>2013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5.8%,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已成为网络大国。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产业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互联网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今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20年,在新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互联网技术及产业变革的机遇,将我国从网络大国打造成网络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