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农村经纪人已经成为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去年开始,黎平县尚重镇盖宝村通过网络销售本村的刺绣和农产品,因为来自当地的快手网红"浪漫侗家七仙女"颇具人气,销售额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迅速达到数十万元,实现整村脱贫。  相似文献   

2.
正务川自治县石朝乡大漆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海拔1260米,云雾缭绕,郁郁葱葱的青山连绵起伏,交通不便,大山阻断了发展。如今,蜿蜒曲折的通组公路像一条飘带环绕在山间,把这个世外桃源和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客商拉着商品进山销售、收购当地农产品,曾经的"出山"变成了"进山"。2018年,一部以务川自治县石朝乡大漆村泉里组精准扶贫工作为题材的纪录片《出山记》登陆全国院线。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直播带货已成为领导干部助力脱贫攻坚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同时也提振了农民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别看这绿壳鸡蛋个小,蛋黄却特别大,营养成分高,尤其适合老人、孕妇、小孩……"4月22日,长顺县鼓扬镇岩上村第一书记韦健和村支书孙建伟变身网红主播,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日本的"一村一品",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一村一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理念是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组织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建设,发展市场潜力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加工业、旅游观光业等主导产品或产业,形成特色块状、带状经济,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近日,"江上协作"成了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热议词。江口街道加工产业发达,而上垟乡盛产杨梅等农产品,党建联盟让两地结对成立"江上"农业科技共富公司,解决了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问题。"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江口街道东魁村党总支书记解从波乐呵呵地说。近年来,黄岩区通过综合比对经济发展状况、组织建设情况,以示范村为龙头,串联企业、站所、合作社等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5月,大连瓦房店市西杨乡车家村第一书记高进毅带领村党总支的骨干党员成立了大连天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用推广"一核三化"促发展工作法,以应用专利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并将村民生产的各种农产品品牌化、品质化、商品化,在车家村成功绘就了一幅"富民美村图"。  相似文献   

7.
江西:电脑悄然进农家 水南村是江西省广昌县较为偏远的特困乡,全村仅有900多口人.以前,在现代化家庭用具的消费上总是落后于其他的地方,如今,饱尝信息贫乏之苦的水南农民终于"觉醒"过来,在电脑上抢了先机.据统计,该村购买了电脑的农民已有95%获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他们经常坐在电脑前上网了解市场信息,并以此来安排农业生产.去年8月份,村民聂金贵从网上了解到深圳一客商急需100吨新鲜白莲的消息,立即在网上与其进行洽谈,并签订了购销合同,仅此一项,不仅自己个人获纯利20多万元,也为当地农民的白莲销售开辟了一条新道.他们还将本地西瓜、生姜、白莲等10多种农产品上网,解决卖难问题.领略了电脑带来神威后的水南人十分感慨地说:"电脑还真管用!"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8,(14)
正为更好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小朱家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出了一条以乡村特色游、绿色农产品、特色种植养殖等多业并重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增强发展意识,做强主导产业。村"两委"班子带着村民完成旱改水1200亩,为小朱家村引进了新品种,引进了寒地水稻三超、水稻两段式育秧技术,动员种植大户试种,成功后在全村推广。到2017年,小朱家村种水稻的农民户户增产,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我饲养的野鸡在网上销售得很好。"5月13日,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海蚌槽村党员古邦泽点开网页,查看网上销售野鸡的情况。他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设备,不仅学习党的知识,还开通了农产品销售网,建立了立体农业生态园,年收入2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100多个搞种养业的农户走上了致富路。纳溪区在实施"党员教育全覆盖"工程中,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6,(9)
正2016年,兴安盟突泉县以发展庭院经济为突破口,坚持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村一品、整村推进,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结合示范带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发展基础和农民技术管理水平,重点引导发展五种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即庭院特色作物种植模式,庭院园艺模式,庭院农产品、传统食品、生产生活用品或手工艺品加工模式,庭院休闲服务模式,庭院种植、养殖、园艺、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制定并落实系列扶持政策,立足"小庭  相似文献   

11.
正"请各位村民抓紧收菜装箱,明天上午将自家蔬菜运到交易大厅,有3家菜商到村集中收购。"蔬菜收获时节的张家口市宣化区马圈村一片繁忙。马圈村党支部书记谷田成正在安排第二天的蔬菜销售工作。提起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谷田成情绪激动、信心满满,"以前村集体底子薄、村民收入低,想为群众办点儿事也很困难。自从成立了合作社,我们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供生产服务,壮大特色产业,村集体有钱了,为民办实事更有底气,村民收入也日渐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走进马圈村,  相似文献   

12.
正老百姓增产不增收,一直是制约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瓶颈。近年来,贵州通过创新产销对接机制,让农产品增值创收,帮助老百姓实现了更高的经济效益。贵州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农产品种类和形态不断丰富。2017年,全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茶叶、辣椒、火龙果、刺梨、薏仁米等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中药材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19.8%和17.5%,无公害农产品达到2040个。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抓住两个"端":生产端解决农民就业和吃饭问题;市场端实现农产品经济  相似文献   

13.
正"农特产品人人爱,足不出户网上卖。今天,召集大伙来一起交流交流,跟电商办的老师学一学怎样把咱们村的农产品从网上卖出去……"4月15日,在三穗县滚马乡苗鸟村村委会,11家合作社负责人、35名种养大户正在接受农技培训。"我喂了5年小黄牛,想不到现在也能赶时髦搞电商销售,村里的这个'小课堂'给咱们种植养殖户帮了大忙。"培训刚结束,坪关组养牛大户罗国兵就把电商办老师拉到了家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以绿色党建为统领,激发党员干部创造力、增强干群之间凝聚力、彰显基层组织生命力、增强村级经济内生力,为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这几天生意不错,水果不愁卖不出去。"一大早就背了几背篓金钱橘和蜜柚来到公路边搭棚销售的印江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村民吴萍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昔蒲村的水果一直很畅销,2015年全村水果销售总收入达到580多万元。这得益于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坚持不懈种绿护绿,依靠种植精品水  相似文献   

15.
正从"杨书记"到"杨兄弟"、村民人均收入从1600元到7230元、海嘎村从"极贫村"变"景区村",七年驻村付出,杨波交出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位处贵州海拔最高峰乌蒙山小韭菜坪,被称为贵州海拔第一村。"杨波来到海嘎村,一心都为海嘎人,电通水通路修好,旧房变成新农村,我们村民过得好开心哟……"1月4日,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8,(12)
正轩达泰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黑沙图村。是呼和浩特市首家专业种植红心火龙果的企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200万元,现有社员35户,占地面积300亩,拥有日光温室大棚85栋。轩达泰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为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贮藏;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2015年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弘芙悦"  相似文献   

17.
正"漫河西瓜、霞口鸭梨以及杏梅、樱桃西红柿……"说起家乡阜城的农产,殷三强如数家珍。在他眼里,家乡土壤中孕育出的农产品是乡亲们汗水的结晶,也是阜城独具特色的宝藏。为了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殷三强不懈努力,一步一脚印让家乡的特产变成了乡亲们口袋里的财富。殷三强1989年在阜城出生,父亲在当地从事农产品加工,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农产品加工和销售。  相似文献   

18.
一、"万村千乡工程"实施背景和主要内容 现今农村的商业流通体系面临的具体问题是"三不"问题,包括:"不安全"即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存在,农民在购买商品上不能放心,直接影响农民消费的积极性;"不方便"即农村大多数的农民消费和农产品的销售主要靠原始的集贸市场和落后的代销店、"夫妻店"、甚至"小卖部"等等,这些过于原始、简单的交易市场不仅限制了农民的眼界,也严重限制了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导致城乡的脱节;"不实惠"即农民的收入没得到足够的增加,许多商品的价格令他们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9.
<正>在盘县四格乡坡上村活动室,一系列的荣誉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个村辉煌的发展历程:六盘水市民主法制示范村、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省市两级"五好"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李碧峰曾经的乡村教师经历不仅帮助他积累了知识、锻  相似文献   

20.
正"大公司收粮,一吨玉米比自己单卖要多挣400多块钱。"2017年11月20日,刚卖完粮的北林区张维镇张维村村民张洪亮算起了"细账"。张洪亮口中的"大公司"是落户在村里的象屿金谷农产品有限公司。从2016年项目开工建设到投产,"大公司"不仅解决了张维村"卖粮难"的问题,还为村民提供了近200个劳务岗位,并带火了村里的旅店、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