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 8 0年之经验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和胜利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三个代表”。可以说 ,“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 80年历史经验进行深层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对于在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具有重大意义。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2.
叶茂 《廉政瞭望》2012,(13):20-22
中国人有没有信仰的基因?追问信仰这个话题,也使得我们得以一个中国人的名义,一边记录今天,也一边同头看看这个国家的过去。其实,若从“中国”二字来看,本来就是一个含有信仰意味的词汇。中者,天地四方之交汇也;国者,天地四方之苑囿也。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一个人的灵魂,是力量之源、精神支柱.目前,官兵们的信仰正在经受着“多元”背景条件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用发展的眼光看,占领青年官兵信仰精神高地关系到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正信仰是一个人的指路"灯塔",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7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汇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旗帜之下,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不离根。对走过97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个源,  相似文献   

5.
杨淑玉 《世纪桥》2014,(5):77-78
人生信仰经历了从稳定——混乱——政治——危机的发展变化。时代背景不同,所体现出的主题不同,所以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人生信仰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社会,受儒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人生信仰。近代社会,中国历史始终是以"革命"为背景的,为完成"革命"的任务,政治信仰突出了,人生信仰更突出政治性的一面,政治信仰取代人生信仰。当下社会,在崇尚物质丰富、精神自由的同时,现代人的精神却无家可归,人生信仰出现了危机。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8,(2):30-30
坚定“一个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共产党员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没有第二个信仰。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新的更加全面的阐述和党的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为新的起点,中国道路进入了新阶段新境界。道路决定命运。传承历史、面向世界、面对当下、走向未来,坚持中国道路,需要强有力的领导,需要有先进正确的领导观念引领,因而也就需要率先并且不断变革领导观念。这一变革,既是冲破僵化,也要避免西化。变革首先是理念上的、价值导向上的,首要的是实现从发展导向到信仰导向的根本性变革。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信仰和核心价值体系,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发展的发展,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这是真正回到了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根本理想和信仰;把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和每一个人的梦统一起来,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改革创新、开放包容、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这些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我们全党和全民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8.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踏着明媚的春光走在齐河乡村碧野,发现境内所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共508公里的道路两侧,各100米地带,尽“染”绿色,“千里绿色长廊”尽展春之缭绕。齐河人用行动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今年2月24日到3月12日,10万群众齐上阵,不到三周时间,植树2860万株共26万亩,一个“绿色齐河”呼之欲出。然而这仅仅是他们“绿色梦想”的第一步。齐河的决策者们早已制定出发展林产业、打造“速生经济”的“三步走”战略:今春以“千里双百绿色长廊工程”为主线,植树26万亩,秋后发展8万…  相似文献   

9.
蒋方 《学习月刊》2013,(19):53-54
“信仰”一词虽然谈论不多.但并不陌生.以往通常只在谈论宗教时说到“信仰”。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信仰”这个词在各种场合被言及的频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已经不限于宗教的范围了。这表明.信仰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精神支柱是一个人的精神依托,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就会使党、国家、民族陷于灾难。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历史使命的完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景。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崇,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5):36-36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  相似文献   

13.
信仰是一个人的"总开关",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统率人的灵魂,是人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个人如果动摇或丢掉了信仰,就会失去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目光短浅、思想空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甚至会走向反面、走向犯罪、走向毁灭。事实说明,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的危机是致命的危机。习近平同志指出:"信仰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对于共产  相似文献   

14.
邢国忠 《唯实》2009,(10):74-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律信仰成为中国法学界乃至全社会的热议话题。对于法律信仰命题的解读,必须立足于中国语境和中国现实当中,而不能照搬照套西方语境的理解。法律信仰的真、善、美的彰显与实现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无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根本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一部分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出现危机。有的竟然附和马克思主义“破产论”、“失败论”和“真理多元论”,有的信神、信鬼、信迷信、信宗教,热衷于烧香磕头、求神拜佛,并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党组织不该过问。浙江富阳县原县  相似文献   

16.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法治必须要被信仰,这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代中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着现时代的法治信仰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不仅能使国家治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而且是国家治理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需要。它能够间接作用于国家治理过程,从而减少治理阻力,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凝聚治理力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个概念、范畴,在人们的头脑中总和各种疑问交织着.“信什么?”“为什么信?”“怎么信?”这些思想扣子不解开,马克思主义信仰难以真正在人们头脑中确立起来.解决好这一课题,应将信仰内容划分类别,用目标信仰教育回答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终极关怀和终极归属的诘难;用理论信仰教育化解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信仰合理性的质疑;用过程信仰解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疑虑.  相似文献   

18.
漫画     
阿里  王芳 《党风建设》2002,(2):47-47
回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遍布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但大部分居住在西部,尤其是在西北地区。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回族人口大约有近1000万。回族居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唐宋时期来华的穆斯林蕃客,以及元明时期东迁的西域回回,在其居住下来后,为了宗教生活和婚丧嫁娶的方便,首先要建造清真寺作礼拜场所。  相似文献   

19.
<正>"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关于法律信仰这一命题的阐释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学界议论的焦点。由此,本文试图从法律信仰的内涵与普遍法律信仰的确立、法律信仰建设与法治发展的关系的角度为长期以来围绕法律信仰的种种阐释做一次系统辨析,探讨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如何建立一种普遍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10):43-43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38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又处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环境下,保持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的纯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困难又更为重要。各级党组织要严格管理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严把人口、加强教育、强化监督、畅通出口。现在有的人入党、当干部,不是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矢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