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取青山铺     
长汀县的青山铺位于县城与古城镇之间,是闽赣公路旁的一个小山镇,地理位置险峻。红军北上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此设置了一个联保处,建造3座炮楼,并配备了有40多枝枪的反动武装。汀瑞游击队决定拔掉敌人的这个据点。汀瑞游击队有80多人,每人一支好枪,是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种子。但是汀瑞游击队缺少重武器,更没有大炮和炸药,倘若攻炮楼、打硬仗,难免自己会受到损失。再说枪声一响,汀城的敌人乘汽车半个小时就可赶到。古城团防局也有百余名敌人,离青山铺更近。所以对青山铺只能智取,而且要速战速决。  相似文献   

2.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踏上了漫漫征途。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面临的艰难困苦,令常人无法想象:前方有未知的无人区、瘴气毒虫,后面有国民党军日夜的追缴、袭扰;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轰炸、扫射,脚下是随时可能陷落其中的险滩、沼泽。伤病、饥饿、缺医少药……已经夺走了太多战士的生命,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仍然秉承着顽强的意志,迈着坚定的步伐,相互搀扶着前行。在长征队伍中,有一支部队承担着党中央"耳目"的角色,他们就是通讯部队。有了这支部队,党中央和毛主席就会更好、更及时、更准确地获知敌情,做出正确的指挥判断。正是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支部队成为敌人千方百计想要打击、俘获的目标。为了不让敌人的企图得逞,这支部队有了一个残酷的工作守则:"人在密码在,人亡密码亡"。多少战士用鲜血践行了誓言,以致于蒋介石都不得不为这支部队的品格折服。  相似文献   

3.
<正>"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我选择的价值坐标是把对党忠诚体现在我所做的每件事情上"……穿越历史的时空,多少共产党人用无怨无悔的生命点燃了忠诚,用全心全意的壮举书写了忠诚,使对党忠诚成为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底色。对党的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可以说,绝  相似文献   

4.
正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曾巧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而在1944年抗战时期,八路军于山东战场亦上演了一出鲜为人知的"空炮计",仅靠一门没了炮弹的92式步兵炮,没费一枪一弹,没损一兵一卒,就"攻"下敌人一处坚固的据点,书写了一段抗日传奇故事。虎口夺炮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鲁西采取铁壁铜围的"蚕食"政策,设立了众多炮楼。这些炮楼和日军据点,遥相呼应,如一颗颗钉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雷战是抗日战争的产物。其实,首创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领导下的闽浙赣苏区。1928年闽北崇安上梅暴动后,在反动地主军阀部队省防军的进攻下,暴动农民武装转入山上打游山,主要依靠古老的挨丝炮打击敌人。他们把挨丝炮改成挨丝地雷,埋在敌人进犯的路上,极大地杀伤了来犯之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有个"二路军",它是龙冈战斗的第二梯队——红三军团派出由黄克诚率领的2000余人,为阻击敌主力谭道源师北逃乐安,沿途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秘密部队。这期间苏区有个鲜为人知的"南团一仗",它是发生在江西永丰县中村牛角湾至宁都县南团之线的敌我遭遇追击战,因在南团附近打得激烈,黄克诚在回忆录中把它称作南团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五次"围剿"与"两脚骑兵" 1930年10月,南京方面派遣很多部队来进攻红军,开始了第一次"围剿".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我们于1930年12月30日俘虏了"剿匪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及其全师的部队,并缴获了1000支步枪来武装自己的部队.我们还从他那儿缴获了无线电机和电话--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撕毁协定,悍然发动内战,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我中原部队在党中央英明指挥下,决定实施战略突围。当时我在一纵三旅七团三营七连三排八班当战士。在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的率领下,南路突围部队从河南光山县泼皮河出发,一路冲杀,冲破了层层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鄂西北山区后,为了便于战斗,部队化整为零,我们一部在武当山周围一带打游击。 我所在的七团在团长厥子清的率领下,连续在十堰的园岭山、茅坪乱石尖打了两个大胜仗,敌人闻风丧胆。记得是农历九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七团在郑家沟误入敌人包围圈,连夜冲出重围,撤退到辽瓦的孤将山一带,敌人一八五旅的五五三团、五五四团,紧紧尾随在后,我们凭借有利地形同敌人进行战斗,由于敌众我寡部队伤亡很大。战斗中,班长小袁脖子  相似文献   

9.
正1938年9月起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命陆续到达山东。它的到来,加强和壮大了山东抗日武装的力量,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带来了空前活力。他们打击地方反动邪恶帮会、破坏敌人运输线、粉碎日军"扫荡",拔据点、端炮楼让日伪军  相似文献   

10.
圳下村险中冷枪1929年1月,当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入赣南山区后,险象环生。从1月24日到2月2日,不到10天的时间,毛泽东就三次遇险:1月24日.红四军攻入赣粤边界的大余县城后.前委驻扎在城内一座天主教堂里。清晨,一阵剧烈的枪声把红四军官兵惊醒:"敌人攻进来了!"毛泽东等红四军官兵没有料到敌人来得这么快,事前未作应敌准备。在极度混乱中,前委组织部队一边还击,一边撤退。贺子珍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发现敌情后,即从天主教堂出来,组织指挥溃退的红军部队。"'毛泽东即被暴露在敌人面前,处境十分危险"。突围时,"毛泽东的身边…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我军历史上,先后有过3次大规模接收知识青年入伍的高潮,随之带来了军队质量建设的突飞猛进和革命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青年学生走进"圣城"延安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知识青年从军高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部队的战略展开与数量扩大,干部严重缺乏。有的部队甚至把抗战前的老战士全都提拔为干部,但仍难满足需要。与此同时,日寇铁蹄深入,神州陆沉,大批学生走出校园寻找救亡  相似文献   

12.
<正>第六章洪学智在长征途中刘少奇说:“我是专门停下来,要见一见你。”1933年10月,刘湘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集结四川大小军阀部队,组成六路围攻军,对川陕根据地发动新的进攻。红四方面军仍然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术,将兵力分为东、西两线,由总指挥徐向前指挥,展开反“六路围攻”的作战。在反“六路围攻”开始后,第九十三师部队先守王家坝,后在鲜卧堂激战,给敌人很大杀伤,但红军也有很大伤亡。  相似文献   

13.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役打响了!我所在的26军76师226团3营是抗战时期由家乡(山东莱芜县)子弟兵组建的一支老部队。攻击开始后,敌人全部龟缩在地堡、暗堡群里;我们在明处,敌人在暗处,火力又猛,对我们威胁极大。3营副教导员耿殿昌  相似文献   

14.
拥护整编 轻装前进 遵义会议刚开过,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同志便来到我们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团.他向姚喆和我问过部队的情形后,告诉我们:党中央决定把我们团的3个营,分别编到红一、三军团.并且说:"从撤出中央根据地两个月的许多事情看来,要实现北上抗日战略目标,非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不可.整编能够使机关精干,加强战斗部队,在有利的情况下歼敌制胜,在不利的时候轻装疾进,迅速摆脱敌人.这样才能达到保存红军、打破敌人围追堵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孔令勤(又作孔令芹)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鲁西南一带响当当的抗日英雄,他随抗日游击大队同敌人巧妙周旋,端炮楼、打鬼子、除汉奸,常常搞得敌人晕头转向,损兵折将……直到今天,他的英雄事迹仍流传在鲁西南群众中间。"打鬼子很重要的一条必须要勇敢"1921年7月1日,孔令勤出生于鲁西南定陶县邓集乡孔庄村的一个贫寒农家,自小饱受磨难,性格耿直,做事坚定果断。  相似文献   

16.
正大家都知道三国时代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1944年的抗战时期,开国中将、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8分区司令员的曾思玉在山东战场"依葫芦画瓢",亦曾导演过一出精彩的"空炮计",仅靠一门没了炮弹的92式步兵炮,没费一枪一弹,没损一兵一卒,就"攻"下敌人一处坚固的据点,书写了一段抗日传奇故事。虎口夺炮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鲁西采取铁臂铜围的"蚕食"政策,设立了众多炮楼。这些碉堡和炮楼,遥相呼应,如一颗颗钉子钉入八路军鲁西军区根据地。日军驻在鲁西郓城县的是32师团的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六天磨难岳长奎我叫岳长奎,是平谷县门楼庄张辛撞村人。1943年8月的一天清晨,天刚暖暖亮,马坊炮楼的日本鬼子和警备队偷偷地包围了我们村,将我们十几个为村里打更的人抓住,又用粗绳子捆起来,押到马坊西大街炮楼南边的空地上。这里有一眼鬼子用的水井,水...  相似文献   

18.
<正>从上井冈山,到参加中央苏区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粟裕身经百战,数次负伤,善出奇兵,从一位指挥10多人的班长、30来人的排长,一步步晋升到师长,成长为高级指挥员。游击战争中屡建奇功1928年,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和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新成立的红四军和敌人开展了各种  相似文献   

19.
1942年入春以后,冀南区的抗日斗争形势进入最艰苦时期。敌人除继续对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和频繁“扫荡”外,还加紧增修据点、炮楼、公路和封锁沟墙,一时间,据点、炮楼星罗棋布,公路、沟墙纵横交错,使抗日军民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夜宿炮楼下,仰观路上灯;行军必过路,天天闹敌情。”这几句当时广为流传的顺口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进行正酣之时,一支数千之众的红军队伍从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出发, 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向敌人的后方挺进,去执行中革军委赋予的“别动队及游击队的任务”,这支部队历史上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最为关键的时刻,中革军委将这支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