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村民共同制定遵守的行为规范,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制度化体现,是基层民主的产物。在农村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强化村规民约的自治性、约束性有助于基层民主完善和平安农村建设,而推进村规民约的法治化则是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面对村规民约"价值显然、问题突出"的现状,亟需通过相关措施来应对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某村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20多人对本村一处违章在建的"土坯房"予以强制拆除,并对违章建房者处以800元的罚款。该村对此处罚的依据是执行本村制定的《村规民约》中的有关条款:"对捉青蛙、捕野鸟、电触鱼、乱倒垃圾、违章建房、焚烧秸秆、虐待老人等违法行为,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处以50元至800元的处罚。"因建房者认为此处  相似文献   

3.
<正>一百多年以来,册亨县弼佑乡秧佑村在"敬碑亭"碑文的约定俗成之下,村民遵纪守法,和睦相处,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册亨县弼佑乡秧佑村,是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布衣村寨。建国以来,秧佑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这得益于当地淳朴的民风和健全的村规民约。秧佑村的"村规民约",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100多年过去,当地村民沿袭着老祖先制定的规矩,在法律的约束下,制定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依托法治社会建设新  相似文献   

4.
笔者经常下乡,看到一些村的村规民约明显违法。例如"牛啃树杀牛赔"、"让外地车进村你就是罪人"、"偷鸡一只罚跪半天"、"与人争吵罚款50元"等等。近年来,大多数村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印在纸上、写在墙上,对农村开展村民自治,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村规民约应该是政策法规的有益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的召开,加速了四川全面推进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在这种背景下,以村规民约法治化为基本路径,在尊重群众"原创精神"的基础上助村规民约"升级",成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村规民约"升级"要广征民意"接地气"。增强村规民约的刚性约束,达到自治效果,必须顺应广大村民意愿,符合广大村民心声。村(社区)可以通过"坝坝会"、入户走访,"一户一表"的形式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将集体资产处置、户口管理分配、婚姻家庭、社  相似文献   

6.
村规民约是村级管理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有助于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当前,各地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陆续完成,村级换届之后,一些行政村将着手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以更好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正满月酒、周岁酒、剃毛头酒、生日酒、订婚酒……五花八门的乡村酒席曾在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十分常见,村民不堪重负。走进今日的塘约村,村里随处可见醒目的村规民约"红九条":"除婚丧嫁娶外,其他任何酒席都不得操办,村民也不得参与除婚丧嫁娶外任何酒席的请客和送礼,以及为操办酒席者提供方便……"据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介绍,2015年,塘约村广征民意,经村民代表大会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  相似文献   

8.
278个村民的手写签名,其中还有16枚鲜红的拇指印.5月4日,在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记者看到了村规民约承诺书原件,"拇指印是不识字的村民的手印."天宫乡乡长王毅解释说.这份带着体温的村规民约是2014年5月9日经天宫院村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作为"一约三评"工作法激发村民自治活力的内容之一,一诺千金,历经3年的实践让人越发感受到它的分量.  相似文献   

9.
略论“准法规范“-村规民约建设及其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便作为中国农村基层的基本政治制度被确立下来。村民自治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村规民约不仅是村民自治活动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基础,也是农村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得到推广和完善,其中,村规民约建设无疑起了巨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因此,对村规民约建设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农村民主制度的法治化进程。推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村规民约是基层农村…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种现行法律制度的有益补充,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权牢牢联系在一起。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应当看到村规民约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及价值。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开始考验基层的执政水平。农村生活方式在变,要"管"的东西越来越多,农村中许多上升不到法律层面的事情,运用行政手段管理,效果不一定理想。仅靠行政管理这只"有形的手"远远不够,还要借助乡村道德约束这只"无形的手"。这就需要村民之间订立契约,重构乡村道德、凝聚人心,村规民约按需出炉。用民意订新约2013年5月,中江县规范推广村规民约工作启动,作为试点镇,东北镇以党委  相似文献   

11.
村规民约作为村民整体共识的反映和利益表达形式,源于乡土社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郁的草根特色。村规民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对整合乡村社会资源、内化村民思想观念、维持乡村日常秩序、优化村民生活环境、促进乡风民风淳化,有着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李永忠 《廉政瞭望》2011,(15):31-3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管理体制不复存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1980年前后,在广西河池地区的宜山县等地,一些村民自发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  相似文献   

13.
南街村的最主要特点,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关系取代了个人的社会关系,个人的权利不能谈,"村民如违反了村规民约上的规定,他们享受到的福利将一项项被剥夺"。村规民约不是国家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阐述健全民主制度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199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要求“加强以民主管理为内容的村级制度建设”,“坚持实行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制度,制定村规民约。村里的大事由村民作主,村民关心的事情,都要向村民公开”。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我国广大农村以村为单位建立了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性的组织。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村村民委员会根据宪法的要求,在开展文明村的活动中,采取制定“村规民约”的形式来实现群众自治。“村  相似文献   

16.
周铁涛 《求实》2017,(5):89-96
传统中国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发源于乡土社会的乡规民约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规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政权直达基层,乡规民约被废弃。乡政村治体制下,传统村规民约得以复苏并开始现代转型,部分村规民约被改造后失去了原初的价值和功能,形同虚设;部分村规民约转型为法律、政策的地方化版本,重获新生。在目前的农村基层治理中,村规民约成为推进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整合农民利益的重要平台、农村民主治理的基本规范。应通过基层政府的指导和备案引导村规民约良性发展,其内容则须突出村域特色、坚持不突破法律"底线"。  相似文献   

17.
村民通过自己制定规章制度,直接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保障农村妇女权益,在现行条件下起到了弥补法律空白、延伸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对蚌埠市的村规民约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在村规民约的修订中存在着维护妇女权益的内容薄弱、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妇女生殖健康权利易被忽视、留守妇女婚姻家庭问题隐患多等诸多问题,必须通过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男女平等意识;提高妇女在村务管理中的参政水平;建立并完善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体系;加强对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保护妇女权益的氛围,加大维护妇女权益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4日,在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村,记者碰到来村委会填写《规范操办酒席申报备案表》的村民卢飞。卢飞今年5月份要结婚摆婚宴,但根据黄连村《村规民约》的要求,凡是要操办婚宴酒席的,需提前10日到村委会填表备案,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操办。此外,黄连村《村规民约》还规范了婚丧宴席各项事宜,倡导村民要形成"婚事新办、喜事省办、丧事简办、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村     
依法治村广西灵川县灵川镇同化村依法治村,将各项村务活动公开化、法制化。一是制定了由群众大会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每个自然村选出四五名办事公道的村民组成执行小组,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理,并向群众通报。二是建立民主选举制度。村委会干部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中国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发源于乡土社会的乡规民约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规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政权直达基层,乡规民约被废弃。改革开放以来,乡政村治体制下,传统村规民约得以复苏并开始现代转型,在目前的农村基层治理中,村规民约成为推进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一、传统村规民约的现代转型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