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举办了"发扬西柏坡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来自首都和省、市的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就西柏坡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西柏坡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地位 与会学者认为,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正是决定中国命运、使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伟大转折时期,肩负着领导党和人民推翻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双重历史使命,在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着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西柏坡不…  相似文献   

2.
第三章艰辛探索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3.
第三章 艰辛探索 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面对建设新中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的重要文化建设成果.它不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先进文化的政治诉求;西柏坡精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政策方面提出:“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在以往的关于研究西柏坡外交的成果中,大部分都侧重阐述三大外交政策内容,本文力图通过分析从西柏坡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探究西柏坡时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历史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家贺 《世纪桥》2003,(5):17-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成了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西柏坡精神就是这一系列革命精神中的一种。西柏坡精神形成于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党中央、中央工委在西柏坡驻扎期间,它对于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夺取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重温历史,重温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论述,对于我们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精神作为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在将革命由局部胜利引向全国胜利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党中央在西柏坡及时召开了会议,明确要求人民解放军要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于夺取全国胜利,这体现了西柏坡精神中彻底革命、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第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西柏坡时期,面对全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既要善于破坏旧世界,又要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要求,确定了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8.
正西柏坡时期,党加强纪律建设实际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顶层设计。回顾和剖析我党西柏坡时期加强纪律建设,具有很强的历史启迪意义。纪律建设须有针对性。西柏坡时期加强纪律规矩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当时革命形势一日千里,并且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然而,党内在新形势、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如果从1947年5月3日中共中央工委到达平山算起,截至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活动的时间也不到两年。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但却是中国革命形才々圯急剧变化的伟大时期,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成功、最辉煌、走向最后胜利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走向全面执政地位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在这至关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党走向全面执政地位后,如何执政,如何执好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与思考.回顾和研究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回答“如何执政,如何执好政”这个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到河北工作后,安排的第一次重要活动就是参观西柏坡,重温西柏坡精神。随后,他结合河北省情,及时提出抢抓新机遇、建设新河北,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八破八立"。"八破八立"是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形成于66年前的西柏坡精神,成为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精神动力。毛泽东同志不仅提出了"两个务必",还提出我们不当李自成,这在当时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13,(10):65-65
<正>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呀。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也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著名的对话,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久久不绝的回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把入驻北平、建立新中国喻为"赶考"。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因革命胜利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的革命,即将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对于即将  相似文献   

13.
一、西柏坡的历史选择与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命运的伟大历史转变时期,是新旧中国历史性大决战的交接点,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历史交汇处,在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走向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围绕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这一历史主题,党  相似文献   

14.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为迎接这一胜利,1949年3月初,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于1949年3...  相似文献   

15.
<正>"赶考"命题的提出是这一时期对即将胜利的政党未来走向所做思考的结晶,是经过长期思考和酝酿诞生的。伟大的命题离不开伟大的经典,仔细阅读主席这一时期的经典著作,特别是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可以梳理这一思想的产生背景、内涵,结合习近平关于赶考的论述,更可以梳理出这一伟大命题当今的重大意义。"赶考"命题是伟大胜利转折时期产生的独特财富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  相似文献   

16.
建立属于人民、受人民拥戴、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政府,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肩负起的历史任务。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夺取全国政权已基本成为定局。在这一历史转折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同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重要转折时期,党面临的中心任务是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因此这一时期,党的文化教育工作围绕这个中心任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十九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是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即将开展的新中国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党的队伍,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的滋长,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  相似文献   

19.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以及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即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历史时期创立的、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彻底胜利和顺利实现历史转变的伟大精神。其科学内涵具体表现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团结群众、实现统一的民主建国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赶考”精神。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在当年顺利实现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保障。而且在新世纪新阶段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在建立新中国及治国理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显示出高超的智慧和雄才大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赴京赶考"前夕严立规矩毛泽东预感到"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这‘四种情绪’可能表现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因此,在1949年3月于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