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沆,北宋第十三位宰相。他在位期间,重视吏治、始终“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尤注意抑帝奢心,“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每谓人曰:“人主年少,当使知四方艰难。”故有“圣相”之美誉。同时,他又以克己奉公、清正廉明著称于世。且事迹颇多,真可谓处处摒私,以终其身。其一,不谋私利。北宋定制:宰相执政有“避亲”之规,其亲属不得担任朝廷重要职务。李沆身体力行。据《宋史·李维传》记载:其弟李维,颇有才气,因献赋,以节度推官之职试于中书,“擢直集贤院。”李沆遵章,着其“避知歙州”,直至沆逝,故而人们赞叹李沆:“动遵条制,人莫干以私。”  相似文献   

2.
寇准荐丁谓     
《宋史》载:寇准同丁谓交好,认为丁谓有才能。早在咸平初年(998年)前后,曾任过参知政事的寇准,从遭贬的邓州知州升迁工部侍郎,接着又晋升尚书工部侍郎后,就不止一次地向当朝宰相李沆推荐丁谓,但李沆始终不用。寇准问道:“相公为什么不用丁谓?”李沆答:“不是已经用了吗?”寇准不以为然,反问道:“像丁谓这样的人才,相公能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清末秀才,深感"世局之汹汹"而不愿为官;他是教书先生,却比青年学子更激进;他投身革命,却坚持人道主义,为实现社会平等,"流尽最后一滴血"。他就是被尊为"五老"之一的革命长者何叔衡。穷秀才造反1902年,26岁的何叔衡考上秀才,当年娶妻。县里给他下了掌管钱财的委任令,但他深感"世局之汹汹,人情之愦愦",拒不到任。在父亲的骂声中,何叔衡回乡种地教书。在乡间任教时,何叔衡与其他三位志同道合的秀才结为拜把子兄弟,他们就是被合称为"宁乡四髯"  相似文献   

4.
支部生活     
《实践》2020,(8)
正习近平用典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背景: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5.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说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评价或许有些夸张。但苏东坡还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则是比较中肯的。其他暂且不表,单说这"忠犯人主之怒",于韩愈就确不为过。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时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  相似文献   

6.
刘军 《先锋队》2013,(12):51
狄仁杰,唐大臣,先后两次任宰相,被当时人称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意在盛赞他一生执法严明,是捍卫法制尊严的国家栋梁。唐高宗仪凤年内,狄仁杰出任大理丞一职。他在处理武卫大将军权善才一案中,充分显示了执法不阿的品质。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领兵驻扎在唐太宗昭陵附近。唐高宗的一个侍卫军士在陵区犯法,权善才依据条例责罚了他。这个皇族出身的军士怀恨在心,借机求见高宗,故作悲泣,状告权善才  相似文献   

7.
正"肚量",本意"食量",引申为能宽容人的限度,亦谓"气量"。说一个人"有肚量",是说他有涵养,能容人忍事,胸襟宽广。"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说的是佛的"肚量"。人世凡尘"有肚量"的至高境界应该是"宰相肚量"。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要像宰相之类大人物那样宽宏大量,所谓"大人大量"。说起王安石,永远避不开的是"王安石变法"。众所周知,王安石毕生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便是推行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曾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熙宁新政".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失败了.毛泽东曾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教训,认为他"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王安石的新政,包含了多项变革,他自己最为得意的创新、也是最为当时人所诟病的是"青苗法".  相似文献   

9.
书讯     
《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 新华社记者乔云华著,新华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定价:58.00元。 李真的人生不长,但颇具传奇色彩,被称为"河北第一秘"、"二书记",四十一岁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0.
享有"全国食用菌生产基地先进镇"美誉的中江县玉兴镇,有一个被村民称为"菇王"的人,他就是现年43岁的玉屏村党员、村主任、农技师、镇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县食用菌协会副理事长、市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李昌武.  相似文献   

11.
图看天下     
已经60岁的方光罗被称为"最倒霉的校长",他在卸任副厅级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安全着陆"近两年之后,被原先的下属供出,跌入法网。  相似文献   

12.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开山鼻祖,"道承孔孟,学启程朱"。他在永州任职期间作《拙赋》,其中写道:"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意思是说,巧者光说空话,玩弄心计,故劳心而不祥;拙者则默默做事,以德服人,故心安且有福。如果天下皆"拙",将能实现官清吏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理想。显然,这个"拙",指的是不巧言令色以欺上瞒下,不挖空心思去投机钻营,而是  相似文献   

13.
正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在《原君》中指出":后之为人君者……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古代权力中枢将天下视为私产,而地方官只是他派到各地的"牧羊人",异地为官的避籍制度根本目的,在于提防牧羊人偷羊。虽然避籍制度对防范地方官腐败、防止地方势力坐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封建政治的弊病,有时甚至起到了反作用。避籍制度是如何失灵的?当下应该怎么反思其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  相似文献   

14.
寻找泡桐岗     
一我跑横断山那几年,爸爸张爱萍已经近90岁高龄,他天天从北京拨电话来询问我的行踪,连犄角旮旯的小地名也不放过。可惜当时我并不理解,我所追踪的那片珍稀植物的避难所、那个被称为"地球表面最凶险的褶皱区",正是长征中爸爸最难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他在道德标准上提倡以福众人之利,提倡为利天下而献身的精神.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追求幸福的最高目标,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构建了一个逻辑体系完整的利他幸福观.  相似文献   

16.
卑劣的借口     
<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昊书太竟然"金屋藏娇"20年,而伴随他20年的"二奶"竟然小他23岁!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二奶"初为他的情人时,刚刚14岁……14岁,还只是一个孩子,张娇娜怎么会跟比她大23岁的"叔叔"走到一起了呢?是因为她的"英雄情结"被"叔叔"利用了——按理说,崇拜英雄的张娇娜对解救堂姐的公安局局长充满崇敬之情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吴书太却借着与家境贫困的张娇娜"结对"资助,轻取"猎物"。许多贪官做贪腐事时都会给自己找借口。有贪官借口"拒  相似文献   

17.
<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修身,他"修其心治其身",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齐家,他入孝出悌,传承家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载中,有一段历史被尘封湮灭,使之成为千古之谜.这就是与宋、辽(金)曾鼎立近200年之久的西夏.可中国二十四史中,唯独没有西夏史.而西夏文字,因难以识别,更被称为“天书”.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培养人学这种文字,绝不能让它失传!”李范文教授,实现了共和国总理的期望.李范文,五十年代从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为了揭开神秘的西夏王国之谜,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来到了西夏古国的发祥地宁夏.他到了宁夏才知道,除了贺兰山下这沉睡的西夏王陵还挂了个“西夏”之名外,根本没有西夏研究单位可去.到了西夏故都不能从事西夏研究,他只好到了西夏大学历史系,潜心钻研西夏文.1972年,他被调到宁夏博物馆,参加了西夏王陵的发掘工作.当时,由于他是“摘帽右派”,不能干研究工作,给他分配了个管伙员的差事.但他比“编内”还热心于西夏残砖碎瓦的发掘.从这时起,李范文并不满足自己一个人学懂了那瑰丽多彩的四棱  相似文献   

19.
正欧阳修称,士人的理想是"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但谏官天生就是要监督宰相的,而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宰相,一般都不喜欢被人监督。监察官和行政官这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成了千年难解,他们彼此又"相爱相杀",最终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在冲突中不断磨合,客观上有利于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正王安石曾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熙宁新政"。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失败了。毛泽东曾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教训,认为他"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王安石的新政,包含了多项变革,他自己最为得意的创新、也是最为当时人所诟病的是"青苗法"。宋朝立国百年后,积贫积弱形势日峻。宋神宗赵顼继位后,面临内忧外患,思图富国强兵,有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