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近年来,内丘县积极探索"党建+"模式,把基层党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先后高标准打造了西张麻、小辛旺、文孝社区、扁鹊大道片区等一批省级美丽乡村。内丘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相似文献   

2.
正怡人风景扑面来,美丽乡村画卷新。2013年5月启动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给燕赵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既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更是扎扎实实的实践与行动。几年来,全省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推进面貌改造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这一讲话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重要的遵循。那么美丽乡村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这些都是摆在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面前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村环境一旦破坏,再恢复会很难;农村的美一旦消逝,人们的乡愁也将无处寄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重在治理农村"五大环境",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6全面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当下的  相似文献   

5.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从改造"空心村"入手。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的"村落整治"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共同享受现代化和城市文明的成果。农村社区建设应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6.
正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就是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也在积极探索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饱含对农村和农民的深情,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提高湖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5,(1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目标,其核心理念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大,正确认识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五中全会再次重申生态环境质量问题,要求质量总体改善。一、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农村要有新风貌新生活。15年来,浙江省坚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扎实行动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这一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述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的重要抓手,围绕"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的总体部署,加快规划  相似文献   

11.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本文以福清市为例,从福清市农村环境整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探讨、理论思考等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认为,"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农村是主战场,农民是主力军。近年来,吉安市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围绕创建"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和矛盾,如规划建设千篇一律,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建设资金不足和农民收入较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低等问题造成美丽乡村发展后劲不足。邹城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注重"形象美"又注重其"内涵美"的挖掘和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乡村儒学,打造美丽乡村政德教育教学点,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德"教育相结合等做法促进了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发展后劲与村民幸福满意度,实现了宜业宜居的"美丽效应"。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18,(4)
正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先提出并部署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十五年来,浙江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奋力开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村环境一旦破坏,再恢复会很难;农村的美一旦消逝,人们的乡愁也将无处寄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重在治理农村“五大环境”,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第5期,本刊以"美丽乡村新画卷"为题,以13页的篇幅,系统总结了几年来全省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本期的"美丽乡村新画卷(续)",将以16页的篇幅,全省各地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展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骄人成就,同时,让广大读者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后燕赵大地呈现出的田园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7.
红塔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存在规划不精、建设特色不明显,建设资金难筹措、管护资金的持续投入无法保障,农民素质提高难、乡村文明与文化氛围难以培育,产业转型培育难、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编制村庄布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多方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村民素质、全方位改善软环境,注重生态建设、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维护、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制度、创新长效管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的内在品质表现为“四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细胞。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创新之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层落实,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期所盼。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物质富裕的过程,也是精神富有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要体现在"四美":自然美,发展美,文化美,生活美。一、美丽乡村要具有自然之美的品质,山清水秀,鸟语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20,(13)
正国家于2013年正式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在2014年2月正式发布了包括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等在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发展模式。不同的美丽乡村创建和发展模式各有侧重,但是总体上突出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5,(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所以,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对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十分必要,而且对创造农民幸福生活也是必要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王宪魁书记亲自组织调查研究,召集有关部门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