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幽默?幽默是一个外来词,最早由林语堂引入,意为语言和行动有趣可笑,意味深长。《当代汉语词典》解释"幽默"为"有趣、含蓄而意味深长。"谈到幽默,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滑稽、笑话、相声、漫画、小品、喜剧、电视脱口秀等艺术形式,脑海里会涌现出卓别林、马三立、周星驰、赵本山、周立波、郭德刚等艺术明星,感受到欢笑、娱乐、快感、荒诞  相似文献   

2.
听从党召唤     
《学外语》《苏三起解》《换包装》……这些耳熟能详的相声作品伴随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在笑声中人们也结识了相声演员王谦祥和李增瑞。深秋,记者来到中国煤矿文工团采访了“祥瑞组合”中的捧哏演员李增瑞。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相声相声,逗乐就行”。认为只要能把观众逗笑就是“高手”。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虽然相声是以引人发笑为其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并善长讽刺的一门通俗文艺。但,它应同其它喜剧艺术一样,只有做到“于嘻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李渔《闲情偶寄》),方能称得上是佳品。解放以后,在党和人民的关怀和重视下,广大曲艺工作者有了较旧社会无可比  相似文献   

4.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室内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之后,收视率很高,也引起了很强的反响。虽然人们的评说见仁见智、众口不一,但有一点应当肯定的,那就是《编》剧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艺术多样化的需求,为国产室内系列喜剧的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开了个好头。《编》剧得到了为数众多观众的认  相似文献   

5.
孙广勋 《前线》2016,(8):81-81
正近来读到一则有关马季的事儿,想来很是感慨,兹先简录如下:在文艺界,有关马季的流传最广的一段谣言就是,马季"文革"中曾经打过师傅侯宝林。几十年来,马季先生没有对这个事情进行过多的辩解,只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相声事业上,努力创作、说好相声。直到马季离世后,人们才在其遗著《一生守候》中发现他对谣言进行的正面回应:"社会上曾传言,说在‘文革’中我打了侯先生一个耳光。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出于对侯  相似文献   

6.
正曲艺界认为,是马三立真正将相声从撂地摆摊带进剧场殿堂的。相声界甚至有些说法:"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刻意模仿马三立谁说不好相声。"这样的赞誉在同行之间实属难得,他被公认为"相声泰斗"。马三立的表演影响了几代人,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据说,《天津日报》曾组织过一个活动,在卫国道塑20个人的雕像,马三立得票最多。  相似文献   

7.
(六)曲艺努力保持与大众的交流 最近10年是贵州曲艺创作比较活跃的时期,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创作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发展,在质量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有28个作品在中国曲协举办的历次全国性曲艺比赛中获奖。曲艺来自民间,形式简便灵活,贵州曲艺家的新作又注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大众,大众的理想、愿望、欢乐和疾苦能迅速地得到反映,因而保持了与大众的靠近与交流。 相声作为幽默和讽刺的艺术,继续引发着大众的回味与思考。《深圳行》、《农家乐》等比较优秀的相声,以精巧的构思、带有新意的语言开掘了生活的纵深。蕴含在这些相声里面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幽默,令人深思且有所启迪。从总体上看,帮助人们认识社会,激励人们去扶正祛邪、移风易俗的信念,始终贯穿在贵州的相声艺术创作中。  相似文献   

8.
相声是一种独特的讽刺艺术,讲究“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婉而多讽”,就是说,要让听众在笑声中得到教益,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引人发笑,乃是相声的艺术特色。引不起笑声的相声决非上乘;而低级、庸俗的相声,即便使人发笑,也只能归于下品。粉碎“四人帮”之初,曾出现《假大空》、《帽子工厂》等一批优秀相声;它们迅速而尖锐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以其鲜明、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幽默的语言而脍炙人口,引人发出痛快的笑声。然而,这几年相声创作却走了下坡路。为了逗人发笑,有些演员可谓不择手段: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寻开心,互相在辈份上找便宜,以至于  相似文献   

9.
马三立(1914-2003),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回族,祖籍甘肃永昌县。出生于曲艺世家。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演出了传统相声200多段。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相声70多段。其中。《买猴》、《十点钟开始》、《西江月》、《讲卫生》、《猜戏名》、《祖传秘方》等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王洋 《世纪桥》2013,(1):40-41
喜剧《樱桃园》是伟大作家契诃夫留给我们的最后的著作。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对其戏剧类型进行激烈的争辩。契诃夫本人始终坚持认为它是一部喜剧。初看这部剧,剧中女主人凄凉可笑的生活,更让人觉得像是一部悲剧。但从作者本身的贫苦、医生职业及他的婚姻生活;以及作者渴望拥有健康体魄去迎接“新生活”的方面来看,该剧具有的喜剧特征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1.
<正>羊年央视春晚,反腐小品和相声成为一大亮点。尤其是讽刺为升职而逢迎领导、溜须拍马的小品《投其所好》,获得观众和网民好评。这一方面证明小品幽默犀利地戳中痛点,引发共鸣;另一方面也证明这种溜须拍马、投机钻营的行为,在现实中并不少见,亟待大力整治。早些年,厦门特大走私案主犯赖昌星有句名言:"我不怕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这话听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仔细一琢磨,却值得人们尤其是那些握有一定实权的领导干部们深思和警觉。诚如斯言,赖昌星及其同伙对他们认为"有用"的官员,先是了解、研究其爱好,找到突破口以后,就千方百计投其所好:你"爱好"钱财,黄金、美钞、人民币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到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繁荣我国的相声艺术,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首届部分省市相声邀请赛。我荣幸地作为一名评委,观看和评论了全部二十九个相声新段儿,深为大赛涌现了新人、推出了新作而高兴。特别是北京市曲艺团,参赛的四个作品、八名演员全部打进决赛圈,除囊括三项一等奖外,还荣获三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和三个优秀奖,成绩显著。我今天不去赞美捧走金牌的《武松打虎》,也不  相似文献   

13.
广闻博览     
正【热词百科】盘"盘",本来是文玩爱好者手拿串珠、核桃等物件来回把玩的一种状态,但随着孟鹤堂的相声《文玩》中的一句魔性台词——"干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儿都不圆润,盘它"的走红,"盘"字也频繁出现在各种语境下。如果你想表达对某人、事、物的喜爱,"盘"指的就是将其捧在手心里;如果你不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盘"则表达出一种"怼"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2-32
正"同志"称呼从何而来?它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被圈去,改为"毛泽东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想推翻满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孙中山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随后,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  相似文献   

15.
欧少久艺名欧宝姗。他不仅将相声等北方曲种首先传播到贵州,而且为贵州培养了几代相声演员。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竟给大总统蒋介石算卦,让许多人佩服至极。1946年夏天,欧少久表演相声《姓名学》。他说:清朝有一位道光皇帝,就冲这个名字他就  相似文献   

16.
张瑞芳,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便在大后方享有话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声誉(另三位是白杨、舒绣文、秦怡)。在风起云涌的抗战岁月里,作为一位亿万人民热爱的表演艺术家,她的激情的火焰始终在无数观众的心头燃烧。张瑞芳也许与戏剧有“缘”,早在中学时代就特别爱好话剧。初中的时候就演过田汉的独幕悲剧《获虎之夜》和《梅雨》,还天不怕地不怕地演过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大型喜剧《心病者》。高二的时候又主演过中国著名喜剧作家李健吾的三幕喜剧《这不过是春天》,老师、同学人见人夸:“真像,演得挺不错!”张瑞芳实在太爱演剧了…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旦,侯耀华亮相上海,参加《笑林盛典》直播。接受采访时,他炮轰现在中国相声的现状是“说相声的在工作室里胡写、上台胡说,观众在台下胡听”。  相似文献   

18.
快乐大叔 《党课》2009,(8):96-98
马三立先生是著名的相声大师,活着的时候,是国内“辈分”最高的相声演员。去世后,人们又把他尊为中国的“相声泰斗”。马老的相声段子,比如稻豆你玩儿》,已经成为华人世界耳熟能详的“段子”。其实,马老的一生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逗你玩儿”,在逗观众乐,在为这个世界带去欢笑。即使是在他受到不公正的迫害、事业低潮时期,他依然积极向上,以自己的豁达乐观来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思凝 《党员文摘》2021,(1):18-19
在喜剧界"一壁江山"的见证下,背着吉他、逃避现实的王勉在2020年9月23日晚落幕的第三季《脱口秀大会》上夺冠,王建国则蝉联三季亚军,人称"三亚"。比起前两季,这一季《脱口秀大会》好看太多,不仅时常霸占微博热搜榜,许多"爆梗"也被人津津乐道。他们是一组当代年轻人的群像杨蒙恩、李雪琴等一众新人,初见即让人惊艳;王勉、杨笠等"前浪",浴火重生、焕然一新;王建国、庞博等前辈身经百战,不再一味讨巧,而是尝试真诚的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20.
公文姓"公"     
公文姓"公",自古亦然.正因为这个"公"的属性,其文章才得以上升至"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的高度.其中,更多地包含了人们美好的追求和愿望,人类的属性,对共同的、大家认可的公平、公正是有共识的,涉及具体对象,公事、公务往往不容懈怠,"公,平分也(《说文》)."是以人们把"天下为公"作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