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社会科学是事关一国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其自身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发展和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取得许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刻分析和把握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现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区域发展,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区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和贯彻执行,坚持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服务,坚持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区域发展的领导和组织,依靠和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推进区域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7,(6)
<正>编者按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大部署,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  相似文献   

4.
建国60年来,在铸就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必须自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优良学风,突出和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服务功能;必须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切实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必须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6,(6)
正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分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本着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两个不可替代",点出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意义的重要命题,并在"点题"的同时又进行了"解题",就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行了科学回答。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先导,具有历史批判功能、现实引导功能和未来激励功能,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时代意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马克思主义构建路径,为唱响中国道路、谱写时代篇章贡献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新格局,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振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质量、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系统工程。在构建过程中要深入挖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理论渊源,深刻领悟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新格局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价值意蕴,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教材体系三个维度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新格局构建,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快构建理论创新体系;必须坚持围绕中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7,(6)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回答中国问题,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总结中国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及"双百"方针;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必须积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相似文献   

12.
正编者: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根本的是各门学科研究者自己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事本学科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重大责任,是以自己创造性研究新成果和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起共同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强化领导,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树立了自己的旗帜,同时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人类及其社会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与自然科学一起构成人类知识体系的两大类别,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的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十五大报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给予高度评价,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看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向社科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回顾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工作,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直指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核心问题。今天,我们必须深刻思考: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出时代最强音?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胡锦涛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国哲学…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7,(3)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坚持、离不开对"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贯彻、更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地培养出一批批"有信仰、有水平、有担当"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引领学术领域发展,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中,对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其中特别提出希望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这是江总书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切期望。江总书记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在我们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些同志有意无意避讳这个问题,似乎一讲立场就是极左。这当然是误解。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有个立场、观点、方法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