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一个德国留学生在国外因为迷恋赌博,导致破产、失业、离婚,欠下了五十万欧元的债务,人已经在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他的大哥,五十岁,决定去德国打工,一边为弟弟还债,一边看着弟弟戒赌。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妻子身体不好,女儿正上高中。为了这个决定,气恼的妻子和他离婚了。他只身一人去了德国。到了德国,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地下赌场谈判。他说,我是个一无所有的人,来这里就是为了救弟弟,如果你们再放他进去赌,我第一不会还债,第二就报警。如果你们想砍死我,请便。  相似文献   

2.
<正>"同志,请问这里是区纪委吗?我有点儿事情想找组织反映。"门口一位五十来岁、皮肤黝黑的男子小心翼翼地说。"对,有什么事您请说。"我站起来回答道。"我想向组织自首,主动交代我的违纪问题。"他一脸真诚地说。在纪委工作两年了,第一次有人主动上门来"自首",我听了,连忙招呼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水,一边听他讲述,一边做好笔录。原来,来访的这个男子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4,(12):78-78
正笑话机智姥爷一直不太会接手机,经常给他打电话但被挂掉,今天老妈灵机一动,录了一段语音:"来电话啦!来电话啦!翻开盖子!按绿色的那个键!"然后设成了来电铃声。顿时觉得老妈是个奇才!密码在酒店吃饭问服务员WIFI密码,老板说LYP82NLF,我说这好难记,服务员笑答:来一瓶82年拉菲,好记!我一边念一边输密码,刚输完,只听"嘭"的一声,服务员笑着说:您的拉菲,三万二,谢谢……  相似文献   

4.
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扩大贵州农民画的对外影响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值得追求一生的梦想,不然生活便没有动力。"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水城县的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54岁的公司艺术总监徐承贵在画室内一边勾勒着线条,一边给记者讲述他的"农民画之旅"。"我小时候只要得到一本‘画书’,就高兴得不得了。经常照着画书用树枝或笔在空地、废纸、墙面上模仿着画。"徐承贵说,小时候,他  相似文献   

5.
“我对党和人民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是她们的辛勤培育才使我由一个贫苦牧民的孩子成长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我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内蒙古农业大学蒙古族领导科学研究专家那仁敖其尔教授动情地向笔者倾诉了他的心声。1936年9月,那仁敖其尔出生于内蒙古科右中旗一个贫苦牧民的家庭,母亲的早逝使他在幼时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也使他过早地懂得了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他一边照顾半身不遂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弟弟,一边不畏艰难,刻苦自励,发愤读书。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他所走过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一听说谁家困难他就往一边躲,为啥?唯恐有人向他借钱,因为自已穷啊!现在好了,只要人家说干的是正事,他会毫无疑问地回答:"我给你想想办法。"两年来他毫不保留地帮助汉族兄弟脱贫致富,被人们传为佳话。他就是七师一二九团十五连回族汉子马季刚。马季刚原是甘肃籍的回族小伙子,于1985年来到一二九团十五连,勤劳忠厚的他1988年与本连回族职工谢金兰结婚,婚后夫妻俩恩恩爱爱,  相似文献   

7.
正"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做电力线路建设征赔工作的宁夏电力公司宁东供电局的吴海峰不会唱歌,但他很喜欢《国家》这首歌里的两句歌词。他说,征赔工作一边是大家,一边是小家,手心手背都是肉,两边都不能受一点委屈,所以心中必须有一  相似文献   

8.
<正>1938年春,河北故城县通往山东德州的路上,一名十几岁的青年正拿着一包点心、一打烧纸急匆匆地赶路。当来到德州城边时,站岗的日本兵端着上了刺刀的大枪拦住了他的去路。小伙子一边掏出"良民证",一边不慌不忙地解释:"我是去上坟的。"日本兵上下打量着他,恶狠狠地说道:"我看你不像良民,倒像土八路!"不由分说,就抓住  相似文献   

9.
正平日里,老赵在自家是三天两头见不着人,为了工作走东家串西家,老赵媳妇不乐意了。"家里啥也指望不上他,那点儿工资还不够他帮困难户的呢!"而老赵却有自己的想法:"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我都得去;贫残孤寡,我不管谁管?去也不能空着手啊!"在记者和自己媳妇面前,老赵一边尴尬地搓着手,一边红着脸辩解道。还是老赵媳妇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找回了面子:"老赵当这个村干部,就得为老百姓服务,要不然就别干这苦差事,咱家人还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主角     
正我有一位影视界的朋友。有一次,我们谈及一个正走红的导演,她淡淡地说:"虽然他目前的市场状况挺好,但就我看来,也不过仅此而已,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发展。""何以见得?""我差点儿加盟他的一部片子。但是拍戏的第一天,我就退出了剧组。你知道为什么吗?"朋友笑道,"他居然对我  相似文献   

11.
关上房门,美丽的少妇陈晓丽自豪地摇了摇头,精神抖擞地朝着火车站的方向走去。 “都结束了。”她想,终于分道扬镳了”……而且,不是他离开了我,而是我离开他而去。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自我决定,也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事情。我高兴地对自己说:“我自由了”。我自豪地走了—一只拎着属于我的一只小皮箱子。我一边走,一边琢磨着:“现在我自己可以主宰我自己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高兴的话,我就去看五彩缤纷的电影,情绪好的时侯呢,我就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大早,职工张国同就来到"职工书屋"要借阅《玉米高产管理技术》。不一会,职工王纪勇也来了,他要借本羊只繁育改良的书籍。王纪勇一边翻着书架上的书,一边说:"这两年我在这里可学了不少养殖技术。瞧我的羊,不是全连最多的,但我敢说是全连最棒的。"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三连"职工书屋"有书籍1000余册,光盘百余盘,书架上种植养殖类、科普生活类、家庭教育类、电器维修类……一本本适合职工"口味"的实用  相似文献   

13.
习惯用语     
正东启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康近几天心中忐忑,办公室电话一响吓一跳,住宅外警车一叫心一惊,夜里总是噩梦不断。老伴儿问他,黄书记总搪塞过去。没人的时候,他就呆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村里陆副书记前天被带走了,不知道他都交代了什么。前年村改厕项目回扣给我的5万元,去年村虚造杂工套取后分给我的3万元好处费,今年农民救济款套取分得的1万元,他不会都供出来吧?说好了一对一呀!  相似文献   

14.
做蛋羹要用温开水,做群众工作要有一颗"烧开"的热心。带着一颗"烧开"的热心,就能够真正走进群众,就能够与群众水乳交融。从农村老家来城里住的老母亲迷上了吃蛋羹。那蛋羹"水蛋交融",软嫩如豆腐脑,入口即化,味美营养,特别适合没牙的她。但我家人不会做蛋羹。我们吃的蛋羹是从单位食堂买来的。为了能让母亲经常吃到蛋羹,我和爱人试验了很多次,但不管怎样搅怎样调,做出来的"蛋羹"要么"蜂窝"太多,又老又有韧性,没有滑嫩感,要么干脆水是水,蛋花是蛋花,"水蛋不容"。我爱人厚着脸皮去请教单位食堂专门做蛋羹的大妈,那大妈说了半天,我爱人记了半页纸,但回来一做,还是不行  相似文献   

15.
美文佳品     
《支部生活》2013,(8):52
风景独好春天来了,我登上一列开往南方的列车。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老人,靠窗坐的是老人的儿子。火车开动了,跑得越来越快。车上仅有的几个小孩都很安静,倒是小伙子很兴奋,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他一边把手伸到窗外,感受吹过的风,一边兴奋地向老人喊:"爸爸,我看到树倒向后面了!"老人微笑着看着他的儿子,告诉儿子:"不是树在动,而是火车在动。"我旁边坐着一对夫妇,听着父子的对话,都悄悄地笑这  相似文献   

16.
<正>熟悉贾天兵的人常说他见面喜欢聊文化。他笑答:"做银行的事不一定要就银行谈银行,有时要忘记自己是银行,反而做完事发现业务也一并做了。"自2012年初到贵州后,贾天兵一边忙着处理公务,一边记录他对"贵"字的内涵以及贵州历史人文的思考,最后集结成书,近期付梓,书名为《贵知行》,内容涉及阳明心学,文化遗址,红色文化,原生态文化,贵州历史名人,本土方言等,有不少"一家之言"。担任贵州分行行长伊始,贾天兵连夜挥笔写下《知行聚合,方显锦绣"黔"程——致全行员工的一封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引力     
<正>曾经和一名外国畅销书作家聊天,我还记得他说了一句现在依然在我耳边回响的话:"年轻,如果安全感太多,你就不会安全。"他还在知名的脱口秀节目中激动地说:"年轻人买房就是扼杀未来。"当时的我,把这些话奉为圭臬。在房产经济开始疲软的年代,人寻求安全感的方式一如既往。时下,流行一个新的名词  相似文献   

18.
正"参加社区活动能给我带来快乐也能给受助者送去温暖,我的晚年过得非常充实,我觉得很开心。"这是3月5日,在八师一四八团二社区,70岁的老党员陈洪国一边忙碌着分报纸,一边给笔者说的话。2004年,陈洪国退休后住在二社区。"闲不住"的他在社区当了一名调解员。近年,随着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连队职工搬进社区,住上新楼房,陈洪国就更忙了——发现乱丢垃圾的他就上前进行劝导;居民在社区院子里为抢晾晒被子的位置吵红了脸,他拉起一条晾衣绳让大家共用;楼上  相似文献   

19.
丑有所值     
老傅在群里说,他在某短视频平台弄了个账号,让大家都去关注一下.我打开短视频一看,他一边弹吉他一边自我陶醉地唱歌,可惜弹唱都不在调儿上,而且方言味太重,简直滑稽.朋友嘛,鼓励为主,大家都"闭耳"夸.一片违心的赞扬声中,老傅飘了,竟然还开起了直播.  相似文献   

20.
拜访廖成美将军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1996年1月5日上午,笔者依约来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萧克将军家,在谈话中得知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闽西籍老红军廖成美将军也住在附近武定胡同23号之后院,我便和爱人林捷一同前往。廖将军住的是一座北京老式四合院,室内装饰简洁,摆设整齐,听说来了福建的客人,他心里非常高兴,赶忙出来迎接。当得知我是卢胜、熊兆仁等首长处的秘书时,更是格外的亲切。他的身体极好,步履轻快。他一边让坐和倒水,一边向我询问福州老战友们的身体情况。不一会儿,我们就像成了老朋友似的,讲话非常随和。叙谈中,廖将军向我讲述了他在闽西红军游击队难忘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