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国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进入了快车道中,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如何利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国家稳步向前,一直是政府关心的问题.国家法治化建设的有力开展,离不开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国家的建设者和推动者,更需要提升法...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5,(7)
<正>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将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到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战略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建树就是法治思维的树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法治思维的结晶,对我们党治好国、理好政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语晗 《世纪桥》2023,(1):56-58
法治观是促进和谐的重要因素。法治与教育也历来是培育良好社会人格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力。法治教育意在指引每个人更好地接纳自我,尊重他人,敬畏生命。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七五”普法规划,依法治国定位十分明确。就目前情况而言,当前我国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法治教育仍然存在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脚步,将法治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构建起一套覆盖各教育阶段、层次递进的法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孙宝洪 《新长征》2014,(12):14-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进程的重要性《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4,(11):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扎扎实实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融入到推进我省法治建设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法治工作队伍是指从事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涉外法律事务、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法治建设力量,是崇尚法治精神、坚持法治理念、具有扎实法治理论功底、养成法治思维习惯、坚守法治原则、履行法治职能、恪守法律底线、捍卫法治权威、弘扬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化大背景下,推进法治建设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着眼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立足农村具体实际,针对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法治氛围缺失、司法体系不健全、普法教育不足等诸多问题和弊端,进行全面客观分析原因,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法制,健全司法体系,加强普法教育,才能引导农民群体不断提高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全面推进法治兵团建设,实现兵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全兵团法治意识,为推进兵团法治建设提供保证。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是全面推进法治兵团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法治文化是指一定国家的人们在参与各种法律活动时采取的行为模式和内心遵循的行为准则,反映了人们对法治性质、功能等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评价,体现了人们对法治的认同与尊崇。全面推进法治兵团建设,需要法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是推动法治兵团建设的人才动力和组织动力,在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法治兵团的大环境之下,提升兵团领导干部法治意识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大普法教育,严格对领导干部的制度约束,加强监督考核,强化法律信仰,使领导干部在办事处事中有较强的法治思维和法律逻辑,在遇事能够综合分析,依法行政,推动兵团法治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尤俊成 《实践》2021,(7):28-29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系统、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书记用"十一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部署,都是涉及...  相似文献   

11.
正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制定"路线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法治建设提出全新的规划,也为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根本方向和路径。在立法权的层面,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这是实行法治的前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在此基础上,要加大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改革自觉,实现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相互衔接,确保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在决策权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改善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还存在教育定位存在偏差、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方式方法相对僵化、教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薄弱环节和问题。应建强法治教育课程主渠道,丰富完善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法治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强化提升教师队伍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正>"法者,治之端也。"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长治久安,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面依法治国。探索法制之路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发现,中国历代封建社会并不缺乏法律制度。自国家出现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点鲜明的法律体系。我们所熟知的如《秦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例》。不过,中国古代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也正是由于绝对权力和特权的大量存在,中国始终无法走出"人治"和  相似文献   

15.
<正>经党中央批准,《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出版了。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为全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权威教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  相似文献   

16.
姚云凤 《当代贵州》2014,(32):28-29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重大任务,本刊特开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栏目,力求宣传、推动、记录好法治贵州的建设历程。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正式升级为“四个全面”。“四个全面”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四中全会《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做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其中的第五大部分,突出强调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一、法治社会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法治意识是一种基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特殊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运行制度的主观把握。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萌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新时代呈现出两个问题: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法律认同与西方思潮影响下的法治意识异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契机,通过立法主旨条款、具体的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条款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市域立法,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普法宣传、树立先进典型、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等工作,以此提升公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心理基础,是公民的文化共识、行为方式的价值取向,法治社会的建立必须以法治文化为支柱。全民守法意识,要发乎人们内心对法律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这是法治社会的民众基础。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