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她曾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曾开设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规格还高的中关村大讲坛。没人能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她被"理所当然""舍我其谁"地请在这条道上,有人评价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她就是李佩,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正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她曾帮助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她的家是中关村一片孤岛。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  相似文献   

3.
李佩教授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曾长期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英语教授。作为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的创始人,她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在没有托福考试的年代,留学美国的推荐信中,只要有李佩教授的签名,就会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4.
卑劣的借口     
<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昊书太竟然"金屋藏娇"20年,而伴随他20年的"二奶"竟然小他23岁!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二奶"初为他的情人时,刚刚14岁……14岁,还只是一个孩子,张娇娜怎么会跟比她大23岁的"叔叔"走到一起了呢?是因为她的"英雄情结"被"叔叔"利用了——按理说,崇拜英雄的张娇娜对解救堂姐的公安局局长充满崇敬之情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吴书太却借着与家境贫困的张娇娜"结对"资助,轻取"猎物"。许多贪官做贪腐事时都会给自己找借口。有贪官借口"拒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8,(3):88-88
笑笑不说话纽约一名女子把肯德基告上法庭,称"全家桶"却完全不够全家人吃,涉嫌虚假宣传。这名64岁的女子说,肯德基给了她几张礼品券但她并不满意,于是提起诉讼,索赔2000万美元。对此,肯德基回应:全家桶是鸡的全家。有一次没钱花了,就在微博里说,谁能借我点钱?这时有粉丝私我,叫我把卡号发给他,还真打了200块,我激动地叫他再打点,他说,傻孩子,我是你爸,哪有人给陌生人钱的。这之  相似文献   

6.
正在二师二十四团呼都格社区总有一个身影,高挑的个头,瘦弱的身材,岁月的沧桑使她显得比同龄人老了许多,但是她依然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在默默地发挥余热,还在为社区安全工作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她就是连续六年被评为"五好"离退休职工、关工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曾庆芝。今年52岁的曾庆芝,是军垦第二代,一生生活在兵团。1997年7月份从二十七团来到二十四团,当时儿子还小,刚上小学四年级。她回忆起了刚参加工作的艰难岁月,"我15岁就已经参加了工作,住地窝  相似文献   

7.
《前线》2014,(11)
<正>近日,中关村创新云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云计算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建成后的云平台在融入基础资源、数据应用服务外,还首次增加了融资服务、创投服务和政务服务等,为云服务平台建设的全新尝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姜贵平,请她介绍中关村创新云的相关情况、重大意义,并畅谈北京市云计算发展现状和美好未来。记者:关于中关村创新云的作用,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延伸了政府的服务"手臂",您能详细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86岁,1949年进疆的老军垦胡德才住在农二师二十一团敬老院已有12个年头了,有一次,敬老院院长刘清为胡德才理发,老人端坐在凳子上说:"别看我有5个儿女,可是能来给我理发的还没有一个。"老人那茫然的目光,深深地刻在刘清的心里。从此,刘清成了敬老院的义务理发员,无论工作多忙她都要抽空为老人刮胡子理发,这时她经常看到老人眼里含着泪。建于2000年的二十一团敬老院,2002年5月从团招待所调任新院长刘清的时候,院里仅住有4位老人,团场离退休人员2000多人,如此低的入住率,与农二师第一团极不相称。而这位女院长时年35岁。二十一团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老  相似文献   

9.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哪家遇到了难事,都去找她帮忙……"宣汉县厂溪镇转角村村民编了一首歌谣,表达对村里农家书屋管理员李会芳的感激之情. 2015年初,转角村农家书屋从原来租借的狭窄的村小学房屋搬到了新建的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并新添了图书,还安装了互联网.念过初中,被公认为"文化人"的李会芳被村里聘请为农家书屋管理员,经常到书屋看书的村民亲切地称她为"小芳".担任管理员的小芳一有空闲就和几个姐妹在农家书屋利用网络视频学习各种广场舞的跳法.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转角村广场舞蹈队,舞蹈队现在已经发展到25人了,每天清晨和傍晚,活动中心的广场上便响起了欢快的音乐.舞蹈队里有位40多岁的大姐,丈夫在外打工有了不少积蓄,自家3亩多土地也流转给了别人种梨树,闲下来的她原来整天就和村里其他人一起打麻将.自从加入舞蹈队后,她再也不打麻将了,经常和一帮姐妹在农家书屋琢磨各种新式广场舞的跳法.  相似文献   

10.
正每天天刚蒙蒙亮,在农七师一二九团六连钟吉群的家,她已开始忙着给150多只羊加水,准备好出门放养,跟在羊群后面的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今年42岁的钟吉群1995年开始养羊。因为刚来新疆,收入不高,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难,而且冬季农闲时间没有事做。那时团场搞养殖的人还不多,由于饲料贵,养羊利润微薄,钟吉  相似文献   

11.
正十三师红星二场司法所副所长孙咏梅,今年42岁,可她却有一个绰号叫"婆婆"。孙咏梅听到这个称号不但不生气,还笑呵呵地。大家之所以给她叫这么个绰号,是因为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年来,以火一般的工作热情,以"婆婆"一般的耐心态度,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人民调解工作,有时候是和风细雨式的,有时候却是千钧一发式的。如果调解人员不及时赶到,有时候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2.
在素有"花卉之乡"、"芹菜之乡"之称的彭州市北君平镇,有一个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刘孃孃"的女领导干部,她就是镇党委书记刘林.今年不到40岁的刘林,虽然任镇党委书记还不到3年,但在老百姓中却有着极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13.
正知性、美丽、干练,这是留着一头短发的林颖婷给人的第一印象。她是中国南方航空(集团)贵州航空有限公司乘务长和客舱一分部副经理,这份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是她辛劳细致的付出。自2005年从中国民航飞行大学毕业,林颖婷平均每个月有80到100个小时在空中度过。13年来,她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获得过"南航十佳感动之星"等多个荣誉。不过在所有荣誉中,林颖婷最为珍惜的是网友"授予"的"最美侧颜空姐"称号。  相似文献   

14.
正白晶莹今年58岁,年近花甲的她在周围人眼中,却是个精力充沛的"女超人"。她是人民公仆,为脱贫事业自掏腰包,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她是"草原绣娘",传承一方技艺,有着"技达四海,能行天下"的信心。她是脱贫领路人,足迹遍布全旗,有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51岁的冯新云是七师一三○团育才路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她患有乳腺癌,曾动过两次手术,可她硬是坚强地挺了过来,现在的她性格乐观开朗,爱说爱笑,不但担任了楼栋长、志愿者,还担任了"三老"巡逻队员,在社区忙碌着。不过,在忙碌之余,她总会骑着一辆三轮车带着88岁的老母亲遛弯,走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歇歇,给老人整整鞋子、揪揪衣服,摸摸老人的头,让母亲安静下来。这样的"遛弯"路,冯新云已经带着母亲  相似文献   

16.
雨还在下着,海伦镇通达社区居委会主任牛月兰早早就起了床,拎起一包洗过的衣服,打着把老油伞,出了自家的小院儿.牛大妈已六十多岁了,还整天为居委会的事儿东跑西颠地忙活,今天种花种草,明天修路修桥,没个消停时候.于是,社区居民便给她个"小巷总理"的美誉.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件红色的外套搭配一条黑色热裤,年已四十多岁的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委婉、温柔,走近她的家,栩栩如生的各种手工编织的绢花把整个家庭布置得温馨、舒适。她曾荣获兵团级"2013年度巾帼编织女能人"称号——她就是三师四十八团学校教师范玲玲。范玲玲不仅是一名教师,也是团里的巧手一枝花。她从小就喜欢手工编织,只是因为当时家庭条件和时间有  相似文献   

18.
今年41岁的王芹英,是四师六十一团农六连的一名女职工,多年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强的毅力、无私的爱心,绘制出一幅幅幸福感人的生活画卷。她,微胖的身段,一双笑眼透着甜蜜和幸福。她的一句话"这年头光靠有干劲还不行,得用脑去经营,才能致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钱江 《党史博览》2002,(8):40-42
"从牛到爱"伴随一生 在北京中关村一处浅灰色的楼群中,坐落着有"中国居里夫妇"之称的钱三强、何泽慧教授的家.钱三强已于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逝世,但在何泽慧教授照料下,他的书房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仿佛每天早晨钱三强还要走来坐在桌前工作一样.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师十团十连,提起何艳琴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她身残志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感动,她用自已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何艳琴今年45岁,她出生6个月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脚残疾。2001年,她刚来新疆第一年给职工拾花,赚了几千元,第二年,就给连队领导申请,想要承包土地。连队领导看她是残疾人,关心地对她说:"承包土地很累,你能不能吃得消?"何艳琴听了,便说:"我不怕苦,只要能赚钱。"连队领导看她态度很坚决,就给她分了40亩地。何艳琴第一年承包土地,没经验,亏了本,有人劝她说,你承包土地不赚钱,还不如给别人打打工,不会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