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泠 《新湘评论》2010,(2):46-47
2009年10月29日,爷爷贝时璋在睡梦中安详辞世,享年107岁。此刻我身在异国他乡,窗外是连绵的秋雨。但我知道在那层层乌云之上,浩瀚的宇宙里,以爷爷名字命名的那颗小行星,依然闪耀。一切就好像他幼年时读到的李白的诗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相似文献   

2.
贝泠 《学习导报》2010,(2):46-47
2009年10月29日,爷爷贝时璋在睡梦中安详辞世,享年107岁。此刻我身在异国他乡,窗外是连绵的秋雨。但我知道在那层层乌云之上,浩瀚的宇宙里,以爷爷名字命名的那颗小行星,依然闪耀。一切就好像他幼年时读到的李白的诗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相似文献   

3.
葬也该平淡     
人之生也平淡,死也平淡,葬也该平平淡淡。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的主旨,就是对于人类的个体生命的必然归宿———死,有其惊人成熟的、彻底面实的洞察,因而就有珍惜人生的意识,有了一种追求超脱豁达的人生观。《菜根谭》对此有精辟的凝炼和高度的提升。曰:“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巨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如何看他不破而怀贪生之虑?如何看他不重而殆虚生之羞?”又曰: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意思是…  相似文献   

4.
叶茂 《廉政瞭望》2012,(7):20-22
中国人有没有信仰的基因?追问信仰这个话题,也使得我们得以一个中国人的名义,一边记录今天,也一边回头看看这个国家的过去。其实,若从"中国"二字来看,本来就是一个含有信仰意味的词汇。中者,天地四方之交汇也;国者,天地四方之苑囿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相似文献   

5.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懦弱时变得勇敢,骄矜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真可谓是七字箴言。 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辈子,春发、夏荣、秋收、冬藏,看来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暂的一辈子。每当我为俗务劳心的时刻,想到那七个字,便忆得李自春夜宴桃李园记中“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句子。而在哀时光之须臾,感万物之行休中,把周遭的俗事抛开,  相似文献   

6.
<正>荀子:推崇"五经"的儒者第一个提出五经备天地万物之道荀子推崇五经。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他认为,学者从学为士到学为圣人,只学习五经就够用了,因为五经已经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学问。所谓"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毕"是"尽"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的学问尽在这里了。这是从学问  相似文献   

7.
孟子讲“仁民而爱物”,讲爱有差等。朱熹把对孟子“仁民而爱物”的解读,与“理一分殊”结合起来,强调爱人与爱物的差异,又通过其《仁说》讲“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认为此心“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并最终把“爱物”解读为“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样的解读,不仅具有经典诠释上的新意,而且可以为当今生态危机情况下寻求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方鹏  刘艳 《学习月刊》2013,(6):23-24
《荀子·不苟》:"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  相似文献   

9.
正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范畴,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说文解字》云,“云气也,象形”,是云气、蒸气、烟气以及呼吸之气的总称。如“天地之气,不失其序”,此处之气,指云气、天气;“通天下一气耳”,此处指构成万物的始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则认为人的精神也由气构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则赋予气以道德性和情感性。到了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气韵生  相似文献   

10.
莫明 《求是》1998,(15)
有跑江湖的,跑码头的,干嘛不能有“跑官”的? 吾辈原本倜傥,向不以厚颜无耻为念,深感此举无须遮掩、躲闪,学那位古代妇人,以琵琶遮面。谨以开诚之貌、坦露之心、不矫不饰之语,敬告天下: 夫天地者,众生灵之天地也。容得你  相似文献   

11.
梁文俊 《求贤》2008,(2):26-26
汉字充满灵性。许多汉字中蕴涵着人生的哲理与警示。 “人”字,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之所以为“天下贵”,是因为人有“灵气”,是采天地日月之精华、集阴阳五行之灵秀,并在宇宙万物亿万年的历史进化中形成之最优者也。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时刻离不开他人的支撑,也应当念念不忘支撑他人。正如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歌中所唱:“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人生之考验,莫过于在道义和生死间的选择。自古以来,殉道以身者有之,弃道求生者有之,叛道偷生者也有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事业和自己的生命只能任取一个的时候,他们是如何选择的呢?请读读下面三封烈士遗书。  相似文献   

13.
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Keep young while growing old),英、美人相勖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欤?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相似文献   

14.
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Keep young while growing old),英、美人相勖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欤?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相似文献   

15.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6.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样的人品最高?答曰:"不诿过者。"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饰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不诿过,在真理面前勇于否定自己的谬论、谬误,改正自身的缺点、错误,这是共产党人无私  相似文献   

18.
孙金贵 《当代贵州》2013,(23):36-36
滔滔的江水如果没有高低的河岸,就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诗篇;辽阔的草原如果没有骏马的奔腾,就没有蒙古人写下的壮烈战歌;在这个宏阔巨变的时代,如果不高扬理想之帆,就没有民族的希望和富强。陈独秀先生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就像春天的开始,像早晨的阳光,像正要开放的百花,也像磨刀石上刚磨砺出来的刀刃,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同样也是立志之时、奋斗之时。  相似文献   

19.
“过客”,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过路的客人、旅客。网络也常用“过客”一词,称谓那些没有在该版块注册,又进入网页逗留观览的网者。曾几何时,“过客”一词与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们联  相似文献   

20.
四季人生     
正活出丰富多彩的四季人生人之一生,有生老病死,恰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间因为四季更迭而变化多彩,人生也要像四季一样,活得丰盛。如何才能活出丰富多彩的四季人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