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烽火岁月的家书,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里,有的落笔在残酷的战场上,有的疾书于告别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用朴实的语言,抒发着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惜英勇献身的赤胆忠心。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我们得以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感悟先辈们英勇无畏的家国情怀,重温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里,珍藏着5封尘封已久的家书。这些泛黄的家书写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穿过炮火硝烟,越过时光岁月,字里行间昭示着一位中国军人笃厚的家国情怀,见证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家书的写信人名叫林高峰,1917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一户贫农家里。1930年3月,林高峰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对党和革命事业更加热爱。  相似文献   

3.
正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图说红色家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录了45个家庭的60封家书,均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从民间征集来的,最早的家书写于党成立不久的大革命时期,最晚的写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几乎涵盖了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发展历程。家书作者既包括陶铸、邓子恢、滕代远、左权、陆更夫、帅孟奇、周扬、李真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朱锡绍、钟士灯、刘中新、冯庭楷、牟明亮、郭天栋、李骝先、许玉成等普通战士,  相似文献   

4.
正在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重读抗战家书》的出版(中华书局,2015年12月),使人们重新体会到了传承久远的"书信体"的魅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战年代的家书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在这些书信中,既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也能看到普通干部战士的心灵之声。和往常单纯印象不同的是,一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自抗日战争始,朱德总司令便肩负驱寇之使命,抱必胜之决心,忙于对敌之战事,率领指挥八路军英勇抗战收复山河,拯救国家人民于危难之际。烽火硝烟,家书万金,一封封家书成为总司令思念远方家人的情感寄托。为母亲度饥荒求捐助信自古忠孝难两全,朱德总司令自投身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7月13日下午,五师九十一团社区工会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写家书、传亲情"活动,社区职工、退休工人等50多人参加了活动。活动期间,老、中、青三代畅所欲言谈写家书的感受,一致认为通过家书方式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以良好家风感染家庭成员,弘扬家庭正能量,以家庭和谐促进  相似文献   

7.
<正>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抗战家书真实地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英烈、海外侨胞及社会各阶层人民参与抗日战争过程,反映了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信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正因为有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共同的目标和信仰,中华儿女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显得更加团结、更加  相似文献   

8.
张顺 《党史文汇》2023,(1):47-50
<正>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亦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一手史料,承载着不可磨灭的革命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作为红色家书的经典之作,左权将军家书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风范,每一封家书都是一段鲜活而震撼的革命记忆。坚定的家国“大我”情怀“家国一体”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没有国哪来的家”的道理。左权将军既是自然人,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是左权将军殉国、辽县易名左权县“双八十”周年。近日,在山西省左权县民间收藏家魏建忠创办的左权文史馆内,首次展出3张全民族抗战期间八路军战士使用过的包袱皮,其中两张上有来自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桐滩村的第一二九师战士申志来、李二贵用毛笔写的家书,落款时间为1942年7月4日。这两封家书穿越80年历史,展现了红色老区左权县“多少好儿郎当兵上战场”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家书     
一个人的一生,总要得到或写些家书,那家书也许是工整的,也许是潦草的,也许是寥寥数语,也许是洋洋洒洒数千言,无论哪一种,都那么让人动情。 家书,无疑就是一种情感的钮带和传送,真实而完美地表达着彼此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古时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相似文献   

11.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书面表达方式。写家书既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展示给他人,所以家书中的语言没有假大空,它除了浓浓的亲情流露,还蕴涵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朱德在抗战时期写给其前妻陈玉珍的三封家书,生动折射出一位世纪伟人舍“小家”顾“大家”的拳拳报国之心和妥善处理家事、国事的高尚革命情操。  相似文献   

12.
<正>家书原文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岁属丁丑八月傅常家书故事1937年9月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少城公园举行约万人参加的"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许多出川抗战的官兵都抱着必死的信念,给家人写下遗书。时任川军总参谋长的傅常给妻子留下家信一封,权当遗书。  相似文献   

13.
70多年前,共产党、八路军靠着"抗战为了人民,抗战依靠人民,抗战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引,在巍巍太行山上,走出了一条光耀千秋的"太行之路",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江山打下来了,政权建立起来了,这个传家宝丢不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到来了,新的长征开始了,这个传家宝更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要在历史照进的现实中,反思初心、明辨方向,汲取营养、增添力量,走好先辈们、烈士们走过的"太行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情感世界’栏目在本刊开辟后,受到关注和好评。我们敦请革命先辈的后人们,用深情之笔,写写父辈们牵注、关怀、影响和教育他们的事实,从中不但体现先辈们深沉博大的胸襟,还可以使人们体味到、省悟出许多大道理,引发、激励自己循着他们的足迹奋力前行。我们郑重推出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鼎丞同志的女儿张路宁的遗作,据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鲁坚同志介绍,此文‘可能写于一九九二年,张路宁同志因患癌症已病逝,终年四十五岁。我觉得她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选择的话,现代通信和家书方式,您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如果您给朋友写了一封信,他微信回复说您矫情,您会怎么办?""在工作中,您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您有没有采取书信的方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27°黔地标读书会首次走进高校,共话家书往事。  相似文献   

16.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生活作风节俭朴素,“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为了教戒儿子,使其认识崇尚俭约的重要,他以家书的形式写了一篇论俭节的文章,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3月开始,湖北省监利县实验高级中学开展感恩演讲、发表感恩宣言、争写感恩家书等系列活动,感恩教育随之全面铺开,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武装保卫山西》是抗战初期革命文艺工作者吕骥、夏川(笔名白炎)在山西从事抗战活动期间联手创作的一首战歌。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空前团结,开始打响了全面抗日战争。其间,一切爱国的音乐家"写抗战、唱抗战、宣传抗战",并形成高潮,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先父郑从政诞辰100周年纪念,也是他去世40周年纪念,我写这篇文章,不仅是表达对父亲的怀念,更是向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先辈们致敬,缅怀先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父亲原名郑荣进,汉族,1918年3月23日出生于广  相似文献   

20.
正我有收藏纪念章的爱好。每当看到手头的这些纪念章,就不由得想起革命先辈们的戎马征程,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历史辉煌。通过这些纪念章,以此来共同缅怀先烈。一、抗战纪念章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笔者找出多年来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