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二月①,车驾东巡②。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③。"诏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④!’‘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⑤!’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⑥!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⑦,令屯田⑧。"于是群臣不敢复言。  相似文献   

2.
读懂忠诚     
正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其《四言铭系述》中说:"尽心于人曰忠。"忠诚,就是对人真诚,没有二心。忠诚,代表着忠实、诚信和服从,是为人处世、为官从政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到东汉经学家马融"善莫大于作忠,恶莫大于不忠",再到蜀汉丞相诸葛亮"人之  相似文献   

3.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②;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相似文献   

4.
正古语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廉洁作为"四维"之一,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根本。官无廉洁,政权都有倾覆的危险。所谓"廉洁",东汉学者王逸认为:"不受曰廉,不贪曰洁。"春秋时,宋国有人得了一块玉,拿去献给当地的主政者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者说,我给做玉器的人看过,确认这是件宝物,才敢拿来献给您。子罕答,你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我若是收下,你我的宝物就都丢失了,我们不如留着各自的宝物啊!  相似文献   

5.
[原文]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录自《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有个来访的客人送上几条鱼给鲁国的丞相.但丞相不肯收下.客人问:“听说相爷您是特爱好吃鱼的,现在我送鱼给您,您却为何不肯收下呢?”丞相答道:“正因为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不能接受.我现在是丞相,有经济能力买鱼吃;可一旦因为接受了别人赠送的鱼而被免职,那又有谁还会送鱼给我呢?因此我不能收你的鱼.”  相似文献   

6.
乍看到这个题目,人们会觉得两者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两个典故所反映的道理还是有相似之处的。据《论语·乡党》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说的是2000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时代,一天,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来,只问伤着人没有,没有问马烧得怎样。几百年以后的西汉宣帝时期,有一位贤明的丞相,名叫丙吉。据《汉书·丙吉传》记载:暮春的一天,他带着几个随从,坐着马车,外出办事。路遇行人斗殴,打得头破血流,丙吉并不理会。可当他看到农民赶的牛步履蹒珊、不停地喘气时,却马上让车夫把车停下来,令随从去找  相似文献   

7.
姜少勇 《廉政瞭望》2010,(13):49-49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许多人物青史留名。东吴孙策在遗言中交待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当时群臣都以为丞相之位非张昭莫属,出人意料的是,孙权却选择了当时并不怎么有名的顾雍为相,让许多人感到诧异。然而事实证明,孙权的眼光是正确的。顾雍为相之后的几件事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传统解读韩愈<马说)多以感叹良才不遇于世、有待伯乐以识为文章旨归,由此托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论断.本文在传统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历史材料、以哲学的思维重新审视韩愈<马说>,指出围绕"伯乐相马"之议,应当形成一合理的人才现.它同时蕴含"任物自然"与"自我实现"双重寓意,只有此双重寓意的贯通乃可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9.
刘建明 《实践》2013,(1):56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样的人品最高?答曰:"不诿过者。"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饰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不诿过,在真理面前勇于否定自己的谬论、谬误,改正自身的缺点、错误,这是共产党人无私  相似文献   

11.
正《孔子家语·好生》中记载,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弓,他说:"我失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楚王能有"王民合一"的境界,值得称赞。但孔子却认为楚王的境界尚不够大,他说":失弓的是人,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3,(18):59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  相似文献   

13.
正"水关"是一个见诸明代文献的关口,应在白沙河谷内,不同于水门和左水关。结合这通碑刻,"水关"应该就在今庙灵嘴附近。海龙屯一共有多少道关隘?以屯前(即屯东)为例,向有土司杨应龙于屯前筑九关之说。诸葛元声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印的《两朝平攘录》记载:"止有屯前一条小路,又造极险九关:一曰海门,二曰飞凤,三曰海道,四曰铁铸,五曰飞虎,六曰飞龙,七曰朝天,八  相似文献   

14.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①,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②,官无事③,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④。召阿大夫⑤,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⑥。昔日赵攻鄄⑦,子不救;卫取薛陵⑧,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  相似文献   

15.
正《史记》记载,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意思是说,魏文侯召见李克问:"先生你经常对我说,‘家里贫困就想得到一个好妻子,国乱就想有一个好的国相帮助治国’。现在我要设置国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你看  相似文献   

16.
甘拜下风     
正出自《左传》,指真心佩服别人,承认自己不如别人。甘,甘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处于劣势地位。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春秋时,秦晋交兵,晋国战败,晋惠公成了秦国的俘虏。秦军带着晋惠公返回秦国,晋国的大夫们垂头丧气地跟在后面。秦穆公对晋国的官员们说:"虽然晋惠公忘  相似文献   

17.
金陵客 《唯实》2006,(9):128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  相似文献   

18.
强权如瓷器     
《党建》2008,(5)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上,如何对待力量是一个中心论题,其思想成就,说得简单些,无非就是王充提出的四个字。中国思想家王充批评韩非子时说到:"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德"与"力"并提,成为治国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据《管子·小问》记载,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这段对话说的是,齐桓公考察马厩,提出一个问题:“在马厩里,什么事情最难做?”没等管理马厩的官吏回答,管仲就以切身体验,不仅回答了编排马栅栏最难,而且  相似文献   

20.
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贤相晏子就提出了自己的"和而不同"观。《晏子春秋》有两处记载了晏子关于"和而不同"的阐述: 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成。今据也甘君也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