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被誉为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续西行漫记》(韦尔斯著)中,记述了一桩在中国文化史、话剧运动史上值得纪念的盛事:鲁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传》于1937年春由抗日剧社首次搬上舞台,轰动了延安全城。  相似文献   

2.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平出发,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西行漫记》经久不衰,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3.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北平一路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写下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这个名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中国人民革命的杰出代表,大约在本世纪30年代末出现在日本,它是随着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的发表而在日本出现的。1937年《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一出版,很快就秘密传入日本,当年11月,日本的《中央评论》就把它作了部分介绍,一些关心中国革命的日本人为河上肇等看到斯诺书中所描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整理藏书时,偶然翻出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我漫不经心地翻了起来。这本书我原来是读过的,但十几年的工夫,竟然全部淡忘了。我为《西行漫记》遭到冷落而遗憾,更为斯诺所颂扬的红军传统的丢失而气愤。我特意在笔记本上抄录下这么两段: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与中国革命事业相联系的一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在国共谈判中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的重视。周恩来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伟人,也是世界性的人物。对周恩来的研究起源于外国。第一部介绍了周恩来革命历史的著作是斯诺的《西行漫记》,接着有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彼森的《1938年的延安:与中共领导人的几次谈话》,波多野乾的《国共合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周恩来传》。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对周恩来的研究机构,并  相似文献   

7.
李安葆 《党史纵横》2008,(12):61-61
人们都知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是外国人记述红军长征的最早专著,但人们对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写的长征专著《神灵之手》却知之甚少。其实,1936年出版的《神灵之手》要比《西行漫记》还早出版一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名高鼻子、蓝眼睛的“洋鬼子”闯进当时的“红色禁地”延安,进行了几个月的调查,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1939年,他再次访问陕北时,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自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西行漫记》一书的封面,是一位英姿焕发的红军小号手.迎着朝阳,吹奏着前进的号角。他是谁?为什么斯诺偏偏选中了他?图片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他与《西行漫记》一书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些谜团一直到60年后才被解开。  相似文献   

10.
当年对红军苏区报道有过三本书:《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和《新西行漫记》.成书过程都是作者有幸会晤毛泽东的结果.斯诺来到保安城1936年下半年,斯诺带“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来到当时毛泽东所在的保安城(现志丹县).他是这样记叙和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的:“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象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0月,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长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出版了那部震憾世界的《西行漫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拥有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充满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慨的红军队伍。《西行漫记》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斯诺的成功与他所具备的优良品质是息息相关的,应该说是他的超凡的职业修养成就了他,是我们新闻记者学习的楷模。1928年,斯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受聘于国外新闻机构驻中国的采访编辑部门。为了采集新闻,他游历了中国的东北和西北,遍…  相似文献   

12.
《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西行漫记》一书的封面,是一位英姿焕发的红  相似文献   

13.
<正>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出版4个月后,由上海秘密出版机构——复社翻译成中文,并改名为《西行漫记》,于1938年2月出版。当时上海华界虽已被日军占领,但各界爱国人士不屈不挠,在租界内有一个文化界人士参与的“星二座谈会”,经常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地下室餐厅聚会,讨论抗日宣传问题。胡愈之在座谈会上介绍了《西行漫记》一书,提出翻译出版问题,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  相似文献   

14.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赴陕北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立刻轰动了欧美各国,西方舆论高度评价: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与描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部宏篇巨著里竟然觅不见当时在党和红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王稼祥的踪影,这是事出有因的。  相似文献   

16.
陈晓崑 《廉政瞭望》2012,(11):42-43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让全世界了解到中国革命的真相,在国际和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到中国,发表了许多介绍中国的著作,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会想到埃德加·斯诺。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他对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他数十年如一目,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被称誉为“中美人民间的活桥梁”。  相似文献   

18.
美国记者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访问延安后写的《西行漫记》,在全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而他对新四军所作的报道,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9.
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人──斯诺与他的《西行漫记》阎丽娟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的作家、新闻记者。本世纪20年代末40年代初,他在中国度过了13个年头,1942年至1943年之间又来过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60年、1964年至1965年和1...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自1927年11月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在湖南省东南部成立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长城,再回来报道他的经历。"这里所说的"中国的第一个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