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马牛干部",即刮风、拍马、吹牛干部。一是刮风。今天刮种植风,明天刮养殖风;今天大办企业,明天挖山不止;今天上马"五大工程",明天培育"八大支柱"……这类干部"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花样多",但由于挂着思路清、办法新的幌子,很容易蒙骗人。"前官种柳平沙,后官换了梅花,新竹这官栽下,心惊胆怕,怕再来的偏爱枇杷。"小令中反映的封建官僚作风,就是今日某些刮风干部的真实写照。二是"拍马"。不把心思用在正事上,专事投机钻营,投上司之所好,整天不琢磨事,尽琢磨人,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你刚说准备出台一项农村政策,他便…  相似文献   

2.
<正>2月3日,新春上班第一天,武汉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指出当前武汉市一些单位和一些干部中还存在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的问题,并犀利地称之为"新衙门作风",要求必须彻底根除。脸热心冷的"新衙门作风"具有隐蔽性,危害不容小觑。在当前的政治新生态下,一些干部怕多做多错就缩起了头,"不贪不占也不干",只  相似文献   

3.
<正>"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李克强总理在9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近年来,我党对反腐肃贪工作常抓不懈,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随之"为官不为"现象也开始滋生。有的干部不吃请了,不跑不送了,工作也不干了;有的干部存在"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心理,乐于当"太平官""逍遥官";有的干部虽然工作态度好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借口规章制度,推诿扯皮,慢作为甚至不作为。此种干部已成为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但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理,出现了"不作为、怕担当"的现象。强化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应读懂担当的"三重境界",在实际工作中乐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乐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情怀。这是担当精神的第一重境界。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问题出发,频频推出顶层设计,指导全盘。构建"容错纠错机制",就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改善政治生态的顶层设计。"容错",本是工程设计术语,借用到干部管理上,是有明确针对性的。当前社会,改革环境还不够宽松,导致部分干部抱着"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心态混日子。构建"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解决干部"不敢作为"的问题。"容错",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作为敢担当,要大胆工作,以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为荣,以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耻。敢作为敢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品格和素质,无论是什么时候、担任什么职位,都应牢牢记住"为官避世平生耻"这句警言。然而,随着反"四风"、反腐败深入开展,党内出现了一些消极怠工的情绪,一些党员干部面对"为官不易",开始"守摊子""混日子",不作为,做起了"太平官",奉行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之道。究其原因,是明哲保身,怕干得多错得多,不干不错。然而,这是错误的。这种占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把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广大干部是关键,要靠他们在改革中敢闯敢试,破除沉疴痼疾,冲破利益梗阻,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但现实中,一些干部顾虑增多、动力减弱,出现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强调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相似文献   

8.
"三严三实"是蕴含着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方法论。从干事创业的角度,"三严三实"可以具体地阐述为"明大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处"事"之道。各行各业工作的党员干部,如果能够遵循六大处"事"之道,就是生动而具体的"三严三实"践行者,是干部队伍中好党员好干部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正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和鞭策。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能够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但也有少数干部庸政懒政怠政、改革勇气锐气弱化,没有担当,无所作为。有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奉行"既不落后头,也不出风头",怕决策失误,不敢拍板定事,干工作推诿拖延;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抓工作浮在面上,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措施落不了地;有的不认真履行领导责  相似文献   

10.
政坛好声音     
正"对于想干事又怕出错的干部来说,应当懂得,鞠躬尽瘁干事业、争着抢着拼奉献、敢闯敢试去开拓是为官者的尊严和价值所在。干部不干事,做官不担当,和做泥菩萨有何区别?"——经常洗碗的人难免偶尔失手将碗打破,自责之余,旁边不干活的人也不依不饶:"怎么这么不小心?"干了半天活,却因为小失误落埋怨、受责备,有人把它归结为"洗碗效应"。当前,"洗碗效应"成为一些想干事又怕出错的干部内心的真实写照。对此,《人民日报》发文指出,要干事创业、攻坚克难,就要坦然面对毁誉得失。  相似文献   

11.
<正>狠刹"四风"起到了正风肃纪、固本清源的效果。然而,一些干部面对"新常态"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或是感叹"为官不易",或是抱怨"官不聊生"。有的甚至以"多干多错"为借口玩起"大撒把",以"束手束脚"为理由赌气"撂挑子",不敢担当、不肯负责、不愿碰硬等"为官不为"现象有所抬头,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亟需治理。一、"为官不为"现象的症状表现"为官不为"是个老问题。面对驰而不息的作风建设、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少数干部又给"为官不  相似文献   

12.
《求实》1991,(10)
中共南康县委组织部陈元君通过对本县百名下村挂职机关干部调查发现,下村挂职机关干部存在三个心理障碍.一是吃亏抑郁心理.一些下派干部,认为下派到村会"变相下放",成为机关精简对象,给本人及家庭带来困难,以致"误了孩子、累了妻子、丢了位子、苦了自己".甚至怕"下派"会在某些人的心目中误认为是"有错被贬",因而终日抑郁不安.二是紧张自怯心理.下派干部到村挂职后,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变换了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当中一些缺乏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感到难以适应,觉得茫然无措,无所适从,常为"想干但使不上劲"的状况困扰着,产生了紧张自怯心  相似文献   

13.
政坛好声音     
<正>"干部争做‘太平官’,为了不干错干脆不干事,因为‘怕出事’而懒政怠政,最终将导致改革措施难落地。"——对于干部"容错机制"的具体操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强调应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尤其是让公众参与免责认定。"贫困户致贫原因千差万别,有的是因病,有的是因学,有的是因没有劳动能力。脱贫攻坚到了现在,必须用好‘绣花’理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徽省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局长马昌如认为,脱贫攻坚越往后越难,绣好精准脱贫这朵花的前提就是入针准,贫困对象确定精准了,扶贫政策才能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基层治理中滋生出一系列管控困境:在各式各样繁忙工作之下",管理"变成了"管控""、严管"变成了"严控""、管好"变成了"管死",由此一些基层干部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工作心态,并最终导致基层干部中存在"创新担当缺失""能干事而不敢干事"的"难作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管小事”和“说大话”李翔昌凡人的顺口溜难免尖酸刻薄、时有偏颇。譬如评论干部形象的就有这么一句:“大干部管小事,小干部说大话。”这不,某些大干部为体现深入实际,总爱不分场合地干些小干部们分管的事,如鸡毛蒜皮、针头线脑等,都要事必躬亲一一过问;而某些小...  相似文献   

16.
《江淮》2008,(2)
某市一位领导同志在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某些基层领导干部华而不实、抢风头、爱张扬的工作作风:"一些同志信奉‘一要干二要吹’那一套,为群众做一点事就拼命‘咋呼’,还说什么‘别把肉埋在饭碗里吃’。这种浮躁、虚夸的作风很要不得!"  相似文献   

17.
曹晓敏 《江淮》2011,(9):30
休宁县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争当"想干事、善谋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五事"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在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中创先争优。围绕"想干事",强化励志关爱举措,提升干部原动力。加强宗旨  相似文献   

18.
##正##一次在基层,听群众批评干部的作风说:"工作挂在空挡上。"此话很深刻,也很生动。空挡者,马达轰鸣,只有声不做功。现实中这类事可谓不少。比如会议多,干实事少;会上的空话多,听者如风过耳;文件简报多得  相似文献   

19.
观点     
<正>"第一,要让官员知道如果再靠食利在官场上要被淘汰,不是踏实不踏实的问题。第二,如果在转型中不能适应也要淘汰。第三,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干部,每年700多万大学生都能干;最好干的也是干部,你只要不贪、尽职尽责,不要怕。"——王岐山的老同事、现为民营企业家的蔡晓鹏,曾在中纪委座谈会炮轰基层小吏。他认为,现在改革方向明确,官员阶层不要定心丸,而需要转心丸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4)
<正>在工作中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要真正把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凡认准的事情,要千方百计去办实践是个大课堂,要注重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精心谋事、专心做事,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提高能力和水平。一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各级干部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这不仅是对各级干部转变作风的明确要求,也是各级干部提高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我们都要多考虑群众需要不需要,多考虑对工作是否有益;少琢磨上面知道不知道,少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