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各级党政公仆把怎样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当作一个重要命题来议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各不相同。我曾在宁武县化北屯乡担任党委书记5年。我体会到:看不见的政绩最可贵。现在干部出政绩难,搞农村工作的干部出政绩更难,而在农村最基层的干部出政绩难上加难。我在基层搞了30多年农村工作,我们都知道,政绩有看得见的“显性”和看不见的“隐性”之分。那些看不见的政绩,你尽管投入“九牛二虎”的精力,花很长时间,但是最终出了成绩也很难让人看得见。因此,现在许多干部都在追求一看就知道的政绩。自己本身的实力不足,偏偏要搞那些大工程、大…  相似文献   

2.
所谓"政绩透支"是指超出现实条件盲目追求政绩的一种倾向,是以树立个人政绩为目标、以损害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政绩为特征的一种腐败现象."政绩透支"五花八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超出群众的承受力去办好事、办实事,打着"人民事情人民办"的旗号向老百姓摊派,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使得群众苦不堪言,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5,(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谁谋求政绩、创什么样政绩、靠什么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问题,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也说政绩观     
怎样看待政绩,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不树立正确的政绩  相似文献   

5.
执政为官,必须有政绩。庸碌无&#183;为,不是好干部。出政绩,是群众对干部的最起码要求,也是每个干部应有的工作意识。一个时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在追求”政绩”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追求政绩不是为群众谋利益,而是以捞取政治资本、升官发财为目的,他们做事是为了给上级领导看,怎么”显眼”怎么做,怎  相似文献   

6.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其落脚点就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首先,要明确"政绩为谁而树".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是造福百姓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能够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决策,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顺利推进;其次,要明确"树立什么样的政绩".经验证明,深刻认识省情、市情、县情,认清发展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实绩.如果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乱铺摊子,就会劳民伤财,造成"个别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再次,要明确"靠什么树立政绩".实践证明,树政绩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可走,惟有脚踏实地,始终从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限内无疑要为党和人民做出一番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事业,留下值得人们称赞的政绩。庸碌无为,显然不是好干部。然而,政绩观不同,追求的政绩也不同。不正确的政绩观,就会指导其干出劳民伤财的“应景政绩”、“面子政绩”、“形象政绩”,使政绩变成“政疾”,损伤一方经济的“元气”,给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包袱”。不久前,媒体曾报道这样两例:一则是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因在九十年代中期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一亿多元“政绩债”,使新上任的书记、镇长天天忙于应付债主和法院传票。另一则是有“中…  相似文献   

8.
黑良杰 《共产党人》2006,(19):39-4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由此可见,共产党人应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主要内容,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4,(5)
<正>问一位当了几十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感悟,这位退伍兵出身的书记快言快语地说:"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短短的一句话朴实又生动。"不怕群众找",反映出他心中有群众,也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群众的当家人,就是为群众谋福利的,群众找你商量事情、解决困难是最自然的事。进而讲,群众找你,说明群众心中有你,把你当成当家人,是对你的信任和期盼。"不怕群众找",  相似文献   

10.
按照"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天然地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党政干部作为"政治人"群体,则追求政绩的最大化,这本无可厚非。但正如同"经济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常常因贪利而使行为非法化一样,政治人为追求政绩也常常走入歧路,综观现实政治生活中那些"顾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型政绩"、"只求面子、不顾里子的粉饰型政绩"、  相似文献   

11.
张柏安 《实践》2005,(9):11-12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政绩,是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实践中德才素质的体现,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创造 出来的、为广大群众所认可的成绩和贡献。领导干部树 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 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 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 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 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 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 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根本尺度。 干部追求政绩,不仅没有错,而且应当大加提倡。  相似文献   

12.
干事创业靠的是一种实干精神,靠的是一种对上对下负责的精神。现如今,有些干部陷入了政绩慌,拼命地搞政绩,总是以为唯有政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才能得到群众的公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是无可厚非。但是,"造福"要分清是造自己的福还是造群众的福。有的人,为官一任,"政绩"很多,但他们是给自己造福,最后加官进爵,飞到很高,留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树立正确政  相似文献   

14.
在呼和浩特,市民把渗水力强而又结实的人行道小青砖称为"牛玉儒砖",对为民鞠躬尽瘁的老书记念念不忘;在山东寿光,老百姓把带领自己种菜致富的老书记王伯祥称为"大棚书记",对其政绩赞不绝口;在福建东山,群众把引导自己走上富裕路的老书记谷文昌称为"谷满仓",清明节到其坟前烧  相似文献   

15.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的是,为官者,就是要干出政绩,就是要带领群众致富,就是要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把干出政绩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和行为,是十分正常的,也为我们党所倡导和鼓励.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政绩,为谁干政绩,怎样干政绩以及如何评价政绩,对这几个相关方面的认识和态度,就构成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渐人人心的大背景下,弄清上述几方面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把握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6.
领导箴言     
《当代贵州》2014,(3):11-11
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自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弄明白为谁掌权、为谁做事、由谁评判。努力形成用群众工作的结果说话、让群众作出最终评价的工作导向和政绩导向。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  相似文献   

17.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工作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从政为官有政绩,既是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党的干部应有的意识。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大多数领导干部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了很多名副其实的政绩。但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却出现了偏差,把政绩变成了“政疾”。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这样写道:"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毛丰美担任凤城市大梨树村"当家人"30多年,坚守在农村基层为民务实工作,正是践行了这一为民情怀,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事,体现出的是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追求。毛丰美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自然也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这一点,在基层工作的人最有体会。在世情、国情、党情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4,(11):14-1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晒出了对各地"政绩工程"的治理清单:全国叫停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新华社称,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叫停"政绩工程"。从山西的申维辰到广东的万庆良,很多贪官都热衷打造"政绩工程"。如申维辰主政太原时,执意将原本规划为绿地、公园的龙潭片区  相似文献   

20.
姚桓 《党建》2004,(Z1)
政绩,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在一定岗位和一定任期内做出的工作业绩。所谓政绩观,一方面,是说党组织如何正确看待干部政绩,科学衡量其政绩;另一方面,就领导干部个人而言,是指自己对待政绩的态度和观点,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为什么要出政绩(政绩目的);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政绩标准)和怎样做出政绩(政绩途径)三个方面。一个干部的政绩观,实际上是他的权力观、利益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工作中的反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个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政绩观上出现的偏差和扭曲,是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