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视剧《海棠依旧》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把握住了周恩来的人格特质和精神气质,把握住了历史环境中具有生活质感的细节,把握住了时代精神和人民期盼。实践证明,文艺作品只有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人格之美,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总结近期播出的《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三八线》等的创作实践,有几点经验。第一,尊重历史史实,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历史,坚决摒弃唯心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在涉及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海棠依旧》之所以让观众亲而近之、近而敬之,首先是因为该剧在真实展现历史进程的同时,把镜头对准周恩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用"海棠依旧"这样诗情画意的视角,拓展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空间。其次,该剧从总理"家事"铺陈中透露出"国运"的信息。周恩来深爱自己的家人,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对亲属的要求近乎"苛刻",明确要求不要说出和他的关系,不能受到特殊照顾。弟弟周同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引发了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该剧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和影响:对于深化改革具有积极影响,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具有突破意义,对于党史和国史研究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正确宣传和维护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人物形象具有示范效用。《邓》剧的成功,对今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和播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陈力,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国家一级导演。1986年,陈力开始从事电影及电视剧导演工作。1991年,执导个人第一部传记剧《少年毛泽东》,获得第1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陈力以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见长。从《少年毛泽东》《谁主沉浮》《湘江北去》《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到《血战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走进学生心灵,开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新境界,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研究领袖人物的人格精神,显得尤其重要.文章通过对邓小平的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开拓精神以及矢志不渝的求"道"精神的解读和分析,从而阐明领袖人物的人格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21,(6):2-2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本期"学习头条"栏目全文转发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首篇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学习材料,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18,(4):59-60
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大道 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道,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1,(9)
正伟大斗争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伟大抗战精神作出深入阐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5,(11)
从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到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再到2015年7月7日习近平参观《伟大胜利历史贡献》抗战主题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本文分别从"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功勋与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方面,来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海棠依旧》作为纪念建党95周年的献礼作品,该剧以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再现了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和生活的感人故事与经典瞬间,不仅在电视剧选题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也在历史沧桑的纵深处彰显出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大义与崇高人格,壮怀激烈,意蕴高远。纵观全剧,尤其在以下几方面值得圈点。一是伟人形象的形神兼备。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相似文献   

11.
余艳  彭春华 《湘潮》2016,(4):135-140
杨开慧是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知识女性。她与领袖毛泽东的爱情堪称千古绝唱。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由省委宣传部主抓、杨开慧纪念馆配合的《杨开慧》系列创作历时三年完成。作品自始至终弘扬伟大的开慧精神,即——坚定信仰、志向远大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牺牲精神。紧扣"三种精神",我们又在两方面下功夫:思想上,突出杨开慧跟毛泽东理想的高度一致;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长诗,与开国上将王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兰丽影 《奋斗》2022,(18):12-14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持敢于斗争”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斗争精神》《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等4篇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斗争思想的新时代阐释,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敢于斗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8月初,河海大学社会实践团队之"初心照亮赶考路,红色振兴新乡村"实践团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感悟穿越时空的伟大精神力量。来到西柏坡,每走进一个参观点,我们就仿佛置身于一个不同的历史场景。走进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坐在木椅上,凝视着主席台,"两个务必"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响起:"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5.
<正>"1963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雷锋之歌》,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把雷锋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之间,揭示出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诗歌气势磅礴,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著名作家贾漫评价说:"《雷锋之歌》的爆破力和凝聚力,是贺诗的长诗中首屈  相似文献   

16.
《理论建设》2022,(1):82-89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灵魂、初心使命、行为遵循、政治担当的有机统一,其形成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借鉴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当坚定信仰信念,筑牢伟大梦想;践行初心使命,建设伟大工程;锤炼革命意志,推进伟大事业;强化政治担当,引领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红色革命老区泸州市古蔺县。近20名编辑记者分别深入该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太平镇红军驻地和二郎镇二郎滩等地进行采访,结合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革命故事,围绕弘扬长征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6,(6)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伟大的史学理论家,他的史学思想在其名著《文史通义》中得到体现:他倡导研究历史一定要有一种通感;评论文章要做到"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在刘知几史学创作"三才"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史德"的概念;他提倡要克服古文十弊,教会史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史学研究和史学创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陈的橱窗里静静地躺着一本封皮褪色、卷了毛边的书籍,翻开泛黄的书页,依旧鲜活的思想、依旧动人的旋律跃然纸上,人们仅是翻看歌词,内心就已不再平静……它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九一八大合唱》的歌词和曲谱。这首大合唱用艺术真实地给历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抗战见证。  相似文献   

20.
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红色革命老区泸州市古蔺县.近20名编辑记者分别深入该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太平镇红军驻地和二郎镇二郎滩等地进行采访,结合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革命故事,围绕弘扬长征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