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丁伟祥 《德国研究》2002,17(3):31-37
本文对在红绿联盟执政的四年间 ,德国朝野各党和政要受政治献金案的牵连 ,献金丑闻对各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分析。对于即将到来的联邦议院选举 ,朝野各政党都面临诸多尴尬 ,尽管如此 ,各党仍在紧锣密鼓地为赢得大选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身份制度,贵族制度也随之消失。但封建时代的许多旧俗仍然不可避免地残存下来,并在现代日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小视的影响。其中,“世袭议员”现象就是最为典型的政治文化遗产,折射出日本政治中某些传统的潜规则。日本政坛长期以来存在的“家族世袭”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对过去几十年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世袭”现象也使日本政坛的关系过于复杂化,权钱交易丑闻时有发生,增加了政治和经济改革的难度。日本大选使得民主党和自民党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世袭议员”制度的政治传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然而日本民族文化深远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忽视。关注2009年日本大选背景下日本有关“世袭议员”现象的争论,从制度成因变化的角度分析日本政治的传统与变革之争,并尝试对“世袭议员”现象的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3.
派系政治曾经是日本政治的代名词,自民党也被称为“派系联合体”。自民党长期单独执政时期(1955年至1993年),总裁选举以派系为单位进行,派系是总裁候选人拉票或争取多数派工作的工具,非派系领袖担任总裁是一种“非常态”——自民党的紧急临时避难措施。在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选举制下,自民党派系政治表现出不同于中选举区制下的特点——派系功能及其约束力显著弱化。尤其是在总裁选举中,派系已经由“主角”沦为“配角”。非派系领袖出任总裁成为一种“新常态”,派系领袖出任总裁则是一种非常态。无论自民党派系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其不变的逻辑仍然是受不可见政治游戏规则的支配。  相似文献   

4.
以1993年8月为时间界定点,维系38年之久的“55年体制”崩溃,日本政党制度开始进入面向新制度的过渡期。经过5年多的变动,扑朔迷离的日本政坛已经暂趋平静。自从桥本带领自民党复归政权后,小渊又与自由党联手组成多数派政权;以往的“万年野党”──社会党的地位已被现今的民主党、公明党、先驱新党、社民党、共产党等所替代,日本政坛形成“一强多弱”的局势。从朝野对阵形势来看,未来日本政治是继续持续自民党一党“坐庄”的态势,还是演进为两党对立、甚或多党共治的政党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野党各派能否成功解决各种政治…  相似文献   

5.
基民盟政治献金丑闻公开化于1999年11月,文章详细阐述了该事件 的来龙去脉、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其对德国基民盟和对德政治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公明党是脱胎于宗教团体“创价学会”的政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在日本政坛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往往起到了左右政局的关键少数作用。公明党自建党以来坚持以“中道”政治自居,其政治主张对日本政治中的自公联合执政起到了重要的辅弼作用。探讨理解公明党的“中道”政治可以从其与创价学会的历史渊源着手,进而对选民群体的社会属性进行细致的剖析,再对公明党的政治理念与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政治实践等3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公明党在政治理念上的“中道”并非单纯意义上的中间路线或宗教的调和路线,而是根据现代政党运营中寻求政治稳定性的一种诉求,与执政的自民党政治方向或理念并不存在根本冲突,因此公明党在政治实践又以中派偏右居多,对自民党的保守政治起到了重要的辅弼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后,家族政治开始在日本政坛出现,人们对日本家族政治开始关注起来。1955年自民党成立,之后的38年间日本政坛大致经历了4代家族政治人物。在现任议员中“世袭议员”占了40%,在发达国家中这个比例是最高的。日本家族政治的形式在归纳起来大致为3大类:一是随同父兄进入国会、二是长期的工作上形成的信任关系、三是门生与老师的关系,当然家族政治也是按照一定原则形成起来的,其形成是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选举制度、派阀政治以及后援会的存在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2022年7月8日,日本宪政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行刺者是一位深受新兴宗教团体——统一教之害的中年男子。明治维新之后,安倍是第一位因宗教问题被刺杀的首相。虽然日本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了政教分离的原则,然而安倍遇刺后,包括安倍在内的多名自民党政治人物被揭露出与统一教有着各种利益交易。修宪是自民党自建党之初就定下的政治目标。为达到修宪目的,自民党内保守势力与试图寻找政治庇护的宗教团体彼此关联,有着各种私下交易,不仅违反了政教分离的原则也导致众多家庭遭受精神和财产的损失。本篇拟以安倍遇刺事件为例,揭示自民党保守势力的政治违宪真相。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政局的变化对日本对内外政策的影响 日本政局自90年代初即进入了新旧体制转换时期。1993年8月,日本七党一派联合取代自民党,成立非自民党系的联合执政党内阁以来,日本政局接连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1994年以后,各派政治势力进一步分化改组,政局出现了持续动荡。 首先,1994年一年内日本内阁首相三度易人。由七党一派细川内阁到羽田内阁,再到自民党、社会党、新党魁党三党联合村山富市内阁,内阁走马灯似的换了三届,执政党两度更替,这在战后日本政治史上实属罕见。更富有喜剧性的是,二战后在日本政界长期对立、相互攻讦的自民党和社会党在这次分化改组中居然短时期内尽弃前嫌,携手  相似文献   

10.
日本自民党战后的发展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5年以来,自民党长期执政,在日本政坛占统治地位,形成了“一党优位制”的政党体制。本文探讨了“一党优位制”形成的原因,自民党长期执政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日本政党体制的未来发展及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民党成立迄今已逾63年,树老根深并且历久弥新,一直处于日本政治的核心地位。每逢执政危机之时均能随时代而动,进行政党转型。按照政党组织学划分,自民党的政党转型经历了精英型政党、大众型政党转型尝试、卡特尔型政党演进3个阶段。建党初期,自民党主动开展"党的近代化"运动改变精英型政党特质;冷战后鉴于社会党的衰弱,自民党适时放弃大众型政党转型尝试向卡特尔型政党演进;小泉政治后,自民党历经政党转型的挫折,重新回归地方进行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进行的两次大的政治制度改革以及后来断断续续进行的仍处于其延长线上的制度改革,在促进日本政治体制转型与政治生态环境变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自民党的中央集权化。自民党内以派阀为代表的非正式组织功能弱化,以总裁为中心的执行部的重要性增强,权力向以总裁为核心的执行部集中。在实际的政治运行过程中,政治制度改革的两大制度性效应即内阁首相权力的扩大与自民党总裁权力的集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出现"首相支配"现象。"安倍一强"的出现,是自民党中央集权化趋于成熟的象征。强大的首相(总裁)权力仍然存在不能有效控制的空间——参议院。与众议院选举制度不同、议员任期不同以及宪法赋予它的法律权限等制度性安排,使参议院具有高度独立性,同时,自民党只要不能单独控制参议院过半数议席,与公明党在参议院的联合便不可或缺。首相则有必要在参议院与联合公明党共同通过法案的参议院自民党合作。参议院成为自民党的"软肋"。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至中日复交前,日本政界人士的中国观大体分为“情感型”和“意识形态型”两种类型。以“情感型”中国观为主导的自民党非主流派和在野党人士在推动中日复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意识形态型”中国观考量的自民党保守派以东西方阵营画线,采取敌视中国的外交姿态,成为阻碍和延缓中日复交进程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人“伙伴”意识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政治中的“派阀”、“世袭”和“学阀”现象,认为这三种现象都是日本的集团主义,特别是封建的宗派主义的表现。“派阀”是日本各个政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着重以自民党内的“派阀”为例,分析了它的现状和特点,也兼顾了民主党的派性并进行了分析;“世袭”也是日本政界普遍存在的“伙伴”意识的一种特殊反映,着重对其在选举中的作用和日本政界“世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以出身大学相同而结成的“学阀”现象进行了分析。无论是政党政治中的“派阀”现象,各政党内存在的“世袭”现象,还是日本社会广泛存在的“学阀”现象,都是日本文化中“伙伴”意识的反映。它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在政治活动中以宗派主义的形式出现,却使小集团的利益高于政策的制定,甚至由此忽视了政治理念的实践。特别是它经常无视民意的结果,还反映了日本式民主主义的封建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MMM公司金融丑闻在俄罗斯相对平静的政坛和社会生活里又刮起一阵风暴,掀起层层波涛。一桩经济案件何以会惊动政权上层,骚扰千百万平民?究其原因这一风波已涉及政治与权力和社会的安定。 高利率引发的一场斗争 今年初,俄罗斯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反复播映和刊登MMM公司的广告,主要内容是:1.该公司股票经常不断的升值;2.红利每年不少于2000~3000%。3.可在任何一天到该公司销售点自由兑换。手头有几张6月份该公司在报纸上刊登的整版广告,广告以事实说明从2  相似文献   

16.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3,(32):42-42
壹“台独”是绝路,“台独”分子“倚美谋独”,绝不可能得逞。近日,就赖清德日前接受彭博社专访时散布“台独”谬论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贰我向大家保证:这些事件不会耽误我的权力移交时间表。最近新加坡政坛频现政治丑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近日称,自己移交权力的计划现已重回正轨。  相似文献   

17.
日本股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及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组成。股东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与执行机构,监事会则专司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职能。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日益分离,日本现代股份公司股东大会的形式化成为必然,相应地董事及董事会则成为掌握公司大权的新贵。资本家便退居幕后,而由作为经营者的董事站到了前台。经营着巨大股份公司、起支配作用的是经营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20世纪是大企业经营者的时代。日本学者西山忠范称之为“经营者专政”。21世纪这种趋向只能是愈演愈烈。而日本公司相互持股制度,在公司内部又形成了一种彼此信任却互不追究责任的制度,更是导致了董事的无责任化经营。绝对的权力衍生绝对的腐败。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中发生的系列丑闻,经营者们就曾受到社会的责难。日本商法不断完善、强化公司董事义务,就在于对董事的权力进行制衡,约束所谓的“经营者暴行”,制止董事权力的滥用,以保护公司、股东及公司第三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陈冰 《新民周刊》2015,(12):26-34
3月18日晚间,一份李光耀“死亡”的网页截图在网上流传,引得世界各大网络纷纷中招。一名16岁的新加坡少年涉嫌炮制了这起乌龙事件。  相似文献   

19.
陈冰 《新民周刊》2023,(22):66-69
<正>现在的技术就像“大脑”一样,可以让多个模态完美地结合,并自如地切换和应用,从而能更容易地生成那些逼真的诈骗素材。AI诈骗爆发!10分钟从老板手里骗走430万元!AI换脸诈骗200多万元!涉嫌寻衅滋事罪!甘肃公安侦破首例利用AI炮制虚假信息案……日前,有关AI诈骗、非法获利的新闻层出不穷,“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的话题多次冲上微博热搜。AI生成的声音越来越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20.
李素华 《当代亚太》2007,(10):47-54
日本民主党自1996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党.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党兴起的政治社会基础,其一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整体保守化 ,其二是各政党的分裂与合并,其三是日本社会的变迁.从中可见经济、科技与社会变迁等因素对政党兴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