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安研究》2009,(2):96-96
胡子祥、徐文生、罗爱林在《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2期撰文认为,家庭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所学校。数据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家庭功能和社会网络素质水平较高;家庭功能在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网络素质在专业、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功能是大学生社会网络素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网络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高等学校应探索与建立家长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新机制;学生家长应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大学生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彝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状况.方法:以"青少年心理调查表"为主要工具对彝族地区中小学的7个年级共700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素质得分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性剐之间在少量项目上得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彝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随年级分布为近似的倒"U"型,但是归因风格却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趋向积极或乐观归因.除高三年级外,各年级彝族男女青少年在心理健康素质水平上的差异性远小于共性.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新特征——以苏州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自编量化问卷,对苏州大学600名在校学生的调查分析表明: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总体上呈现出较高水平,其特征与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同步;在道德修养的多个子维度上,不同性别、不同学科及不同年级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追求与困惑凸显时代特征,他们表现出的知行脱节与二律背反现象亦有着深刻的社会渊源。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相关教育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参与是反映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行为水平较高。其中,专业、年级和学习成绩等个人基本属性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参与行为的因素;性别对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家庭收入仅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参与”;而家庭住址不同的大学生在“信息沟通”和“社会活动参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国性问卷调研数据的交互与回归,分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中11种因素对我国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自我教育、社区教育、媒体教育显著正向作用于我国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掌握程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水平增长上的应有功能未充分发挥.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对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的培养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继续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家庭灾难教育的素质能力;切实发挥学校在大学生灾难生存技能培养中的应有作用;继续完善社区灾难生存技能教育功能;强化媒体在灾难生存技能教育中的积极引导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我国互联网用户中最大的群体 ,调查发现 ,大学生的网络素质非常不平衡 ,差异较大 ,从长远来看 ,大学生用户将是未来网络用户最主要的一支力量 ,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是我国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也是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基础。因此 ,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网络素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网络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信息素质、知识与技能素质 ,提高网络素质应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本文对以上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与探讨 ,尝试提出了大学生、高校和社会在网络素质建设方面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王雪艳  胡文彬 《前沿》2013,(12):116-117
以问卷法测量天津三所高校242名大学生,考察其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的指导可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参与意识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较强,其中,性别、年级、政治面貌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而专业学科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其影响并不显著。高等学校应当改革高等教学和管理体制,拓宽大学生社会参与的渠道,树立社会参与的优秀典型,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网络行为主要受网络固有特点、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在伦理与道德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网络的功能和特征使网络成为一柄“双刃剑”。当代大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品质方面都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与网络结合时,表现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不成熟。学校、家庭与社会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产生了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家庭和教育环境,决定了其在个性特征上与70后、80后大学生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思维早熟,具有批判精神;个性张扬,抗挫能力不足;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合作;时代感强,功利心明显。高教工作者应根据其特征进行引导教育,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