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霸权稳定论的理论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霸权稳定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者的理论核心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霸权稳定论不只是一种学术理论 ,而且是现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冷战结束后 ,两霸相争的国际政治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不少美国人认为世界是美国的单极世界 ,可以放手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霸权。因此 ,弄清霸权稳定论的来龙去脉对认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所谓美国单极霸权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一、霸权稳定论的理论结构霸权稳定论是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P .Kindlleberger)首创 ,罗伯特·吉尔平 (Rob…  相似文献   

2.
国际制度中的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霸权、国际制度是今天我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焦点.国际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长期规范性的惯例通过具体原因固定下来的制度;二是关于国际社会中资源、金融、安全等核心领域的利益分配的制度.而霸权则主要存在于后者之中,表现为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强大到能按其意志创建、维持和修订准则,也可能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大国家按其均衡利益制订、维护和修改准则,即"集体霸权".霸权与国际制度如此紧密的联系究竟源于何处?本文从理论、历史、现实三方面相结合的角度对之进行了集中剖析.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者关于"经济霸权"的界定中,"能力"和"支配"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西班牙和葡萄牙为16世纪的地区性经济霸权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被一致认为是自公元1500年以来历史上出现的三个世界经济霸权国家.关于"经济霸权国家的更迭",西方学者的理论可分为单因素决定论和多因素决定论,但从经济学视角看,则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因此,经济霸权国家更迭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战后以来,强大经济实力始终是美国霸权政治的基础,金融则扮演了美国经济"晴雨表"的角色。2007年后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削弱了美国霸权的经济"实力",使美国霸权战略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领域,奥巴马政府实施了经济优先战略,推动美国霸权战略的"国内化"转向,力图夯实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基础;在国际政治领域,加速推进"转型外交"进程,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协作;在军事领域,采取相对收缩的军事战略,适时调整海外军事布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是美国霸权战略的分水岭."9·11"事件为美国送来一个明晰的战略对手,强化了美国以保守主义为基础的霸权战略大调整.美国霸权由主导型霸权向帝国式霸权转化.美国的这一霸权战略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现实的图景则使美国霸权的前景似乎不被看好.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衰退令美国步履维艰,其经济发展态势与中国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点触动了美国有关权力转移的敏感神经。在中国及亚洲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太之际,美国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又深陷中东困局,凡此种种,直接引起了美国的"霸权焦虑",美不得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未搞定、阿拉伯世界乱局尘埃未定的复杂局面下,加紧将其全球战略重心全面转向亚太地区。美国担心如不尽快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其在亚太的霸权利益将受到侵蚀,其亚洲盟友对美国的战略信任也将为之动摇。  相似文献   

7.
防范金融霸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而言趋向和平,西方大国用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取代了传统的军事对抗观念,地缘政治论也逐步被地缘经济论所取代。进入90年代后,金融霸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形式,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金融霸权...  相似文献   

8.
"失败国家论"和"新帝国主义论"--新世纪的霸权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国际观察》2002,(5):46-50
"失败国家论"认为"失败国家"没有在国际社会生存的权利,"新帝国主义论"主张对"失败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两论"是新世纪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英等国提出的新干预理论,"两论"的实质是要美国借当前国际反恐之机依靠武力建立新世纪霸权.在国际社会求和平、求发展的时代,"两论"势必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两论"也不会有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美元霸权的困境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元世纪"之说之所以日渐盛行,多半因为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许多规则及制度的制定都与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的美元密切相关。冷战结束后,支持美元滥发的经济基本面已不复存在,当世界其他国家再也无法忍受美国的过度透支行为而不再愿意借钱给美国并开始放弃使用美元时,美元的信用就会发生严重危机,进而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崩溃和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动摇美元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引发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与此同时,正在形成之中的美、欧、亚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格局预示着国际金融权力正从"霸权"结构向"均势"结构变革。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战略重塑与维护霸权的国家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教育战略,1983年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战略性报告之后,又制定了"2061"计划.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3位总统都高度重视教育:老布什总统签发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克林顿总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的8项目标,小布什总统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主张.这一系列教育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解决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阶段质量低下的问题,企图通过提高学生课业标准、加强科学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坚定品格等措施,实现教育的"全面卓越".其目的是把一个强大的美国带入21世纪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美国学者近来提出的“绝对核优势论”入手,对“9·11事件”以来美国核战略的变化及其影响做了分析。从指导思想、战略手段以及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角度看,美国追求核武独霸战略有新的表现,这将对国际军事和军控格局产生多重影响。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核战略针对的主要对手,面临的战略压力将会增大。对此中国应客观分析,应多管齐下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12.
The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embraced a particularly aggressive counter-terrorist and counter-proliferation strategy after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The “Bush Doctrine,” as it became known, reflects a “primacist” approach to grand strategy that aims not only to eliminate global terrorist networks and cowl rogue state proliferators, but also to dissuade potential near-peer competitors from challenging the American-centred international system. Critics expect that this ambitious approach to strategic affairs has become unsustainable in the face of the growing quagmire in Iraq. But “security addiction” in the post-9/11 environment has instead created conditions for a bipartisan consensus on the overall direction, if not the particular modalities, of “primacist” grand strategies. Despite the unpopularity of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and significant American commitments to Afghanistan and Iraq, it is highly unlikely that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ill heed calls for military retrenchment or strategic restraint.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筑起双边联盟体系,但近年来对于加强多边安全合作更为积极。美国近几届政府在亚太安全战略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都在推动双边合作转向多边合作,而为何发生这一转变值得探讨。美国在权力优势明显时,倾向于采取双边合作;当美国权力优势缩小时,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其安全合作形式是接近于联盟还是相对松散的安全合作,则取决于外部威胁性质和内部分歧大小。美国亚太安全合作形式的调整取决于中美实力差距、外部威胁变化和成员国分歧,多边形式可以更大范围地进行国际动员,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拥有稳固的合作基础、灵活的多边形式和共同的身份认同,有助于美国调动战略资源和联合应对共同关注的威胁。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增强了美国的安全动员能力,冲击了亚太地区秩序,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安全压力。但不同合作机制也面临合作程度不一、成员战略分歧和合作议题分散的影响,合作进程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The emergence of an ‘American democratic empire’, rising from the global informational and transportation revolution, that has its epicentre situated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US), has produced a profound metamorphosis in world affairs. National power elites, including those in America, are confronting a dilemma. They are compelled to accept, favour and even defend the so-called globalis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avoid further erosion of thei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On the other hand, this process is also directly threatening this same power. The paradox is that the US is the main promoter and defender of last resort of the new global ‘order’, which at the same time is restricting its own margins for sovereign action. The ‘democratic empire’ is thus fostering the rise of a democratic hegemonism at the expense of a ‘US hegemonism’. This democratic hegemonism is a gradually rising—and fragile—consensus on a proliferating set of perceptions and values, stressing individual freedom, responsibility and political and social activism. This consensus arises from the material possibilities of a more individualistic way of life and the increasing capacity of single individuals or organised groups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and local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his is a process that favours the empowerment of interest groups whose reference is no longer solely the nation-state. Hence, traditional power elites are progressively losing their ability to present themselves as the ultimate embodiment of a national ‘general interest’. The irony of the seemingly intractabl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S hegemonism and democratic hegemonism is that the actual spreading of the logic of the latter is closely dependent on US power and willingness to defend its own national interest. The greatest challenge for the coming decades will be the construction of supranation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under democratic hegemony, so as to avoid a classic imperial self-isolation of the US—a situation that would trigger the inevitable demise of democratic hegemonism and, for the time being, of any order as such.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洪华 《国际观察》2006,46(1):17-24
20世纪是美国霸权的时代,其间三次国际秩序建设的诉求都是与美国霸权目标直接相关的.伍德罗·威尔逊的世界秩序设计和霸权目标是奠基性的,制定了20世纪美国的外交政策议程及其霸权方式.富兰克林·罗斯福接过其世界秩序的火炬,促成了联合国的创立,以此为基础的国际制度体系,将美国推上了西方世界霸权的宝座.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乔治·W·布什遵循具有帝国特征的单极秩序逻辑,体现了美国大战略的转轨.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美国经济霸权的影响,国际、国内意见纷呈.本文试图以历史和政治视角,从解剖实力与霸权这对概念入手,分析美经济霸权的现状和前景.文章从时空条件、发展空间、国际信誉、支配渠道、军事拉动等五方面进行论证,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冷战后美各种矛盾累积并发的结果,美经济霸权陷入某种"结构性衰弱".但因其经济实力尤其是综合国力依然强劲,断言美从此走向衰落还为时尚早,美未来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奥巴马变革.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中东政策的非理性正在破坏它已维持数十年的同盟关系 ,正在更大范围内激起对美国的仇视与不满 ,美国的政策还使中东所有的合法政府感到无所适从 ,甚至危机四伏。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正在酝酿新的变化 ,一些国家的政策及行为模式也将面临调整。一场新的动乱正在中东地区生成 ,由于这场动乱由美国直接导演 ,而且美国自己也深陷其中 ,因此 ,这场动乱很可能成为美国霸权的陷阱。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外投资收益与经济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国际贸易逆差已持续30多年,对外投资收益和向外国投资者发行政府债券是美国支付贸易逆差的主要手段,美国商务部近期发布的2007年美国国际收支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拥有经济霸权.美国综合运用政治实力、贸易逆差战略及对美元汇率的掌控,获得了非对等收益.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world structure and America‘s status in the world have become important topic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re have appeared three views about U.S. status in the postCold War years. The first view is that a unilateral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only pole dominating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