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胡绳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举行的著名的遵义会议,到现在已经60周年了。遵义会议是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党史研究者想就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谈几点看法。第一点,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  相似文献   

2.
红书架     
《当代贵州》2011,(29):65-65
本书围绕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手法记述了中央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退出中央苏区到遵义会议召开、在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的历史过程。作品史实准确、叙事宏大,语言朴实简洁、情节真实亲切,是一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化爱党爱国教育的好书。  相似文献   

3.
正无论是在遵义会议期间党和红军面临灭顶危险的重大转折关头,还是在西安事变这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关头,张闻天都坚持真理,一心为公,为党的事业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促成遵义会议召开的第一主角根据党史资料记载,对遵义会议产生重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应该至少是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四人,其中张闻天尤为关  相似文献   

4.
遵义会议不但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意义重大,而且在每一个参加者的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遵义会议的伟大精神照耀着1935年以后的中国革命史,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途上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前进。通过梳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遵义会议亲历者的相关评述,让人们对遵义会议的召开情况,以及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意义,得到更深切、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以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实事求是、独立自主,顾全大局、民主团结为基本内涵的遵义会议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1935年1月,我们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党和红军处于最危急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党史、革命史著述都认为这次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本人认为,遵义会议实际上也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因为。  相似文献   

6.
媒体看贵州     
《当代贵州》2015,(3):9
<正>1月15日上午,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大会在遵义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并讲话。他指出,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贡献,永载史册、永放光辉。要通过纪念遵义会议,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养分、增添力量,把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图为大会现场。(本刊记者傅泊霖/摄)  相似文献   

7.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都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这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使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国共产党重获生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运动到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先后出现过右倾机会主义,‘左’倾盲动主义,‘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错误,在这些转折和严重错误的大浪淘沙中,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得以酝酿和形成。  相似文献   

8.
长征初期,"左"倾错误给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调整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和党的政策已经迫在眉睫。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在危急的情况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而在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三个重要的会议,为遵义会议实现重要转折作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它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次具体的会议上,而应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考察其逻辑进程,区分出"狭义遵义会议"和"广义遵义会议"。对于"广义遵义会议",应联系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和毛泽东的重要贡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一方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的困境及反省等史实来加深对其历史背景的认识;应联系遵义会议之前的系列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的具体经过,以及之后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来全面理解其内容和历史进程;最后还应明确其对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并发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包含有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成功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留下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形成核心、忠诚核心是遵义会议最宝贵的财富。新时代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鑫 《世纪风采》2010,(6):15-19
众所周知,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及以后都是毛泽东的积极追随者,然而,早在1930年他刚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却曾与王明等一些自命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人一样,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王稼祥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马列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从“左”倾转向反“左”倾,并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完成这一重大思想转变的。  相似文献   

12.
费侃如 《当代贵州》2012,(23):20-21
为纪念遵义会议,1951年在遵义地区专员公署和中共遵义地委领导下,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由于遵义会议是在绝对秘密的情况下举行,因此,寻找会址颇费了一番周折。根据一些同志的回忆,当年红军曾在老城杨柳街的天主堂开过会(后经证实,红军确在此处召开过各界群众代表大会和红军干部会),就初步判定天主堂为遵义会议会址,并挂出了“遵义会议纪念堂”牌子。  相似文献   

13.
张小灵 《党的文献》2011,(5):126-127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具有历史转折的伟大意义。遵义会议之后,三名长征的亲历者郭化若、欧阳文、伍修权不约而同地分别写下一首关于遵义会议的诗歌,从不同角度抒发和表达了对会议前错误路线的反思和谴责、对会议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反映了广大红军将士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好书推荐     
《遵义!遵义!》阎欣宁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本书围绕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用文学的手法记述了中央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退出中央苏区到遵义会议召开,在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的历史过程,生动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  相似文献   

15.
中共领袖产生与新老交替机制不断完善,经历了2大阶段5种类型。第一阶段从中共成立到遵义会议,为共产国际指导机制。第二阶段则从遵义会议至今,出现过4种类型:党内民主斗争机制(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终身制并指定接班人机制(遵义会议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退休制任期制集体交接班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领袖预备人选民主推荐提名机制(十七大)。  相似文献   

16.
张闻天在《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一文中说:“遵义会议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这是一。第二,遵义会议改变了领导,实际上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中心的中央的建立。第三,遵义会议克服了‘左’倾机会主义,首先在革命战争的领导上。第四,教条宗派开始了政治上组织上的分裂。”遵义会议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分工为周恩来军事指挥的帮助者。会后不久,张闻天被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可是,张闻天为什么如是评价遵义会议呢?其中到底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真相呢?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的本质和结晶,是遵义会议基本内容的总结概括,其科学内涵主要是"实事求是,实践求真;独立自主,自主决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必求胜"。今天,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遵义会议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于传承我党精神遗产,提高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自我修复的机能,提高党重大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友军 《广东党史》2013,(10):46-49
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产生与更替都是由共产国际指导和决定的,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是如此。长征途中,党中央同共产国际的联系暂时断绝。遵义会议实质上罢免了博古的最高领导权,并选出了新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这次领袖更替是中共独立自主进行的,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更替方式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9.
正一、遵义会议精神的基石是信念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它仅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是永逝的过去。而这历史一瞬所蕴含的精神,却似流淌在共产党人身上的红色基因,恒久地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当代共产党人注入永不停步的精神动力——这就是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6月16日,习近  相似文献   

20.
对于遵义会议在中共党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我是通过学习党史才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刻。最近,随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到贵州遵义会议会址采风,听讲解、观影像、看资料,深受启发,深受教育,加深了对遵义会议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