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英国在缅甸的早期殖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85年底英国最终吞并缅甸后,在宗教方面,采取了所谓的“中文化”不干涉政策;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和“金字塔型”的行政体系;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单一制”的经济掠夺模式;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世俗化”的殖民文化政策,笔者认为英国殖民者对缅甸采取的各项殖民政策导致了缅甸社会的畸形发展,这也是导致缅甸独立后社会发展及其缓慢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1997年缅甸加入东盟之后,东盟对缅甸采取了“建设性接触”政策,主要采取劝说、鼓励以及有限施压的方式,推动缅甸问题的解决.受东盟自身制度性、结构性制约,“建设性接触”政策未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缅甸新政府上台后启动的民主化改革表明,东盟及其一些国家长期对缅甸实行的接触、引导和鼓励对缅甸政策变化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姚勇  姚鹏 《东南亚》2011,(3):67-71
19世纪末英国占领缅甸之后,云南德宏户撤坝子许多阿昌族群众去往缅甸做工或贸易,他们最初冬去春来往返于中缅两地,被缅甸人称为“迈达”(Maingtha)。随着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他们中不少人定居在缅甸,特别是民国时期达到高峰,这些人及其后代形成了缅甸的“迈达”族群。  相似文献   

4.
作为缅甸最强大的组织机构,缅甸军方在其国家事务中扮演着双重角色。1962年奈温建立军事政权以来,缅甸军方在主导缅甸政治进程的同时,借助国有化政策实现了“藏富于军”。20世纪90年代,缅甸军方通过出口自然资源获得了大量预算外收入,成功解除西方的经济围堵和政治封锁,快速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组织机构的现代化转型。强大的军方经济体系对缅甸军政关系及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维护和强化了缅甸军事威权主义的韧性,为军方采取灵活策略、确保“有纪律的民主”提供了关键支持;二是市场化经济改革难以逾越军队利益固化藩篱;三是公民难以抵御国家的政治渗透,社会整体民主政治意识缺失。考察缅甸军方的经济行为,有助于刻画缅甸军事威权统治的全貌,深入理解缅甸军方在国家建构议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2021年,缅甸军队以大选存在舞弊现象为由接管政权,全国民主联盟支持者发起了“Z世代”和“公民不服从运动”的抗议,呼吁国际社会介入,并组建了“民族团结政府”和“人民防卫军”。军方与反军方力量矛盾不断升级,流血冲突不断。缅甸军队改组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大力应对COVID-19疫情,外交上以周边地区国家为重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对缅甸军方重启制裁,中国和东盟呼吁双方协商和平解决缅甸问题。展望2022年,尽管缅甸军方与反军方力量斗争仍然持续,但军方作为实力最强大的集团,将牢牢掌控局势。政治精英之间互不妥协和个体利益至上是缅甸长治久安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冷战末期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中缅政治合作,加大对缅经济技术援助,扩大在缅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些举措使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印度认为,中国“南下”缅甸对其在缅利益、国家安全以及“东向”政策的实施构成了挑战,遂通过政治拉拢、插手南海问题等措施,意图干扰中国“南下”缅甸的进程。中印在缅利益碰撞,不仅使两国在缅甸的合作难以开展,也促使缅甸加快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以期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在其国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缅甸变局发生以来,东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缅甸问题成为其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优先议题。东盟努力坚持既有原则,如强调维护成员国主权独立,坚决不干涉缅甸内政;保护人权、民主和法治,向缅甸当局施加适度压力;关注集体凝聚力和团结,希望缅甸变局能在东盟的框架内得到妥善解决;重视和平稳定,以及不希望缅甸变局引发地区局势动荡等,让自身赢得较高的信誉。然而,东盟无法左右更加错综复杂的缅甸局势,不能决定缅甸的未来,削弱缅甸的东盟成员国资格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东盟无力阻止美国和欧洲国家对缅甸的制裁等都在削弱自身妥善解决缅甸问题的信心。为此,东盟谨慎推进“建设性接触”政策方针,寻求与缅甸军方在相互斗争和妥协中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维护东盟和缅甸的共同利益。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政策主张,在推进东盟改善与缅甸关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琉璃宫史》是缅甸宫廷编写的一部史籍,在东南亚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通过从5个方面分析文本中有关中国的描述:中国人物的描述、有关中国物品的描述、有关“整体”中国(妙香国)的描述、有关中国与缅甸战争(战斗)的描述、有关中国与缅甸和平交往的描述,认为《琉璃宫史》中有关中国的描述反映出缅甸古代王朝对中国形象“真实”和“虚幻”的认知:中国是一个强大、富有和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与缅甸一样伟大,缅甸并不惧怕中国。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缅甸的地缘政治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中缅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转向,突出地表现为美国加强了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具体表现为:加大对缅甸公共外交的投入和预算;重视与缅甸的人文、教育交流;强调对缅甸输出美国政治价值观.美国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对中国影响较为深远,尤其体现在对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对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三个方面.对此,中国政府在对缅政策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建立两国间的互信机制,加强对缅甸的公共外交投入,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前言缅甸于1974年1月3日公布了新宪法,根据新宪法在3月2日召开了人民议会,恢复了中断十二年之久的民主政治。在奈温军人政权长期统治期间,缅甸虽然一直处于沉默状态,但是这次“还政于民”之后,人们可以予感到缅甸将会有一个新的变化。我作为海外技术合作事业团派遣的“伊洛瓦底江建桥计划调查团”的一员访问缅甸  相似文献   

11.
缅甸的政治转型进程表明,只有将观察的角度从客观的外在条件转移到行动者们的“意义制造”过程,才能全面理解当前缅甸政治的演变。缅甸2019年修宪与2020年大选虽然没有对军方的权力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但却引发了缅甸近10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动荡,即2021年军人接管国家政权。原因在于,这两起事件在其“表演”过程中产生了远超其事件本身的戏剧性意义,使缅甸军方感受到严重的威胁,并深刻地破坏了民盟与军方的关系,最终促使军方以“接管权力”的方式来解决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30日,云南大学“西南周边国家社会研究中心”和“缅甸研究中心”在昆明联合举办了“2013年缅甸形势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社科院等机构的官员和学者共计4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毒品的生产和走私仍然是美国和缅甸两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臭名昭著的“金三角”位于缅甸、老挝和泰国边境的交界处,系种植鸦片的山区,面积有六万平方英里。因为“金三角”也有一部分在缅甸境内,所以鸦片和诸如玛啡、海洛因等衍生物就从“金三角”经过缅甸运往其它目的地—一主要是美国。缅甸一直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禁止种植鸦片并截捕出入该国的鸦片和海洛因的走私者。为了帮助缅甸进行这项工作,美国已经提供了两架直升飞机,并且答应再给十架。其中有一架直升飞机参加了最近对靠近泰缅边界的城镇孟萨的一家海洛因制造厂的成功的袭击,有两百个叛军在这家工厂里从事海洛因的制作。  相似文献   

14.
缅甸尽管受到制裁,但在经贸方面从未遭受类似南非过去的厄运.西方不厌其烦地要求制裁缅甸当局,但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使其推动效力,且东盟采取积极的“建设性接触”政策,使投资者接踵而来.甚至连昂山素季的定居英国也把经济利益摆在“民主”之上。证券经纪人菲力浦·迪尤斯在一次叫“英国周”的研讨会上发言时说:“缅甸需要英国的技术知识和投资。”会议代表哈特兰·斯旺认为缅甸在咨询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很有发展前途。英文至今仍是商务用语。在1962年之前,缅甸以英国的会计惯例和商业法作为准则。如今许多惯例和法律仍依旧在沿袭使用。  相似文献   

15.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派遣到南方的日本兵当中进行最“幸福”的战斗的人们大概就是开战前夜从事缅甸工作的南机关的人们了。虽然是短期的工作,但南机关的年轻机关员们相信“大东亚共荣圈”、“东亚殖民地解放战争”等口号并非虚构,而是具有实质性的,而且他们能够与献身于缅甸独立运动的年轻缅甸青年同心同德,并肩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已经形成的唯一的反共的社会主义即“缅甸式社会主义”,现在正面临着严重的局面。在由于印度支那三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出现的东南亚两极化中,追求第三种社会主义的奈温政权体制的动向是很值得注意的。“缅甸式社会主义”确实在东南亚提出了一种国家建设的新类型。然而对其在缅甸是否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纵横》2008,(6):96-96
1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在发表“五一”国际劳动节贺词时呼吁全体国民积极参加全民公决,投票通过新宪法草案。缅甸全国除部分灾区外10日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以产生一部“符合国情”的新宪法。缅甸新宪法全民公决委员会15日发布公告说,在缅甸全国325个镇区中的278个镇区举行的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中,选民赞成票率为92.4%。按缅甸宪法公决法,新宪法草案已经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东盟对缅甸政策的变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盟吸纳缅甸入盟后,对缅甸奉行“建设性接触”政策,反对联合国安理会介入缅甸问题,一度成为缅甸抵御西方压力的主要屏障。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缅甸国内的一些原因,使东盟受到一定影响。面对来自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东盟一些成员国对缅甸问题有不同意见,要求东盟调整对缅政策的呼声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金三角”动荡不安的背景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金三角”,是指位于缅甸、老挝,泰国三国交界的地带。中南半岛古代被称为“苏万纳普米”,意为黄金之地,或称黄金半岛。因此,缅甸、老挝、泰国也被称为黄金之国,其交界处就称为“金三角”。我们现在所指的“金三角”包括缅甸掸邦和克钦邦的部分;老挝的波乔省(原会赛省)、乌多姆赛省、南塔省、琅勃拉邦省的部分地区;泰国的清莱府和清迈府、夜丰颂府、难舟的部分地区。“金三角”是中南半岛地势最高的山区,有“黄金半岛屋脊”之称,面积15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86,(1)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是陈毅同志生前所作《赠缅甸友人》诗中的词句,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两国的客商沿着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的河谷进行贸易(主要是中国的丝绸与缅甸的珠宝玉石)。在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中缅两国人民结成“胞波”情谊(“胞波”是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亲切称呼,意为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