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强而又通俗易懂,容易使学生初涉教材就自认为懂了,好像没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其实,这种“无疑”并不是真正无疑,而是没有用心钻研教材,没有找到认知矛盾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疑点,鼓励学生发现疑点,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材的重点、难点,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打破时空限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学生传授政治学科知识,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能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初三思想政治第四课《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巧设“疑”、“奇”、“争”、“乐”、“情”、“用”六趣,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之以“疑” 导入新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照本宣科,强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呢?根据中学生求知欲强、喜欢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设疑导思是个好方法。一、于无疑处设疑,疑中激化于无疑处设疑,疑中激化,就是教师有意在不难理解或看似无疑的内容中发掘疑点,引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正可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因此,在无疑之处设疑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例如,在初三《思想政…  相似文献   

4.
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问题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现象已大为减少,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已渐成为“时尚”。但笔者根据教学、听课的情况认为,为了提高课堂探究的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还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问题的设置。为此,我的体会是:一、在创设情境之后,不易直接将概念、原理设置为要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探究中,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后,就直接将概念、原理设置为要探究讨论的问题。例如,创设了母鸡孵小鸡的情境之后,就直接让学生探究讨论什么是内因、外因,二者关系如何,其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这样地设置问题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巧思妙引创情境 千变万化激兴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主要是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和修养为内容,理论知识较多,较抽象,初一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初一教材内容的特点,如何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认真学、学得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有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创…  相似文献   

6.
运用电脑多媒体促进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索着,如何真正打破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枯燥 、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让鲜活生动的东西走进课堂,特别是如何处理知识容量和要求的 扩大与有限的学习时间、空间产生的尖锐矛盾,让学生真正有序、高效、自主地参与教学过 程呢?在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出这样一条途径:大胆采用电脑多媒体,打破“教师、教材、 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格局,这对促进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电脑多媒体,有利于创设参与的情境参与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起到了引发、导向的作用。教师根据…  相似文献   

7.
课例;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课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创设贴近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考、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是老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北京丰盛中学的陈英老师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中以“情境活动”形式进行了尝试。1.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工作,努力挖掘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中的潜在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将其渗透在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中。即结合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点,有意识但又“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一、利用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的首要条件。然而,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却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我…  相似文献   

9.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促使我们每一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教学,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着过多注重形式,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是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教学,教者以理性的“问题意识”作指导,以问题为纽带组织设计教学程序,并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思好问”的学习品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培养想问、好问、敢问、善问的学风,这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源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政治课而言,思维能力培养是政治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笔者现就政治课教学如何运用“问题连动导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训练问题,抒之己见。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  相似文献   

11.
据史载,唐太宗李世民教育子女时注重“遇物而诲,择机而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若能创设和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把握政治课教学的“最佳时机”呢?一、乘“悬”而教。悬念在我国古典章回小说中被称为“扣子”。它往往是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读者急切想知道其结果时,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给予读者一个期待的情境或企盼。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制造与授课主题相关的悬念,并进行恰当的烘托渲染,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活跃、积极的…  相似文献   

12.
提起思想政治课,学生常常感到乏味、枯燥,尤其对注入式教学方法更感头痛,学生常常是“平时应付差事,考前临阵磨枪”。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不利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根据中学生年龄及心理的特点,按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原则.改变“注入式”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思考”有机地…  相似文献   

13.
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特别倡导教师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新课程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成长特点,恰如其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道理很简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14.
一、在思想政治课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青少年。心理特点需要思想政治课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掌握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初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并使之与生动、形象的教学艺术相结合,能够形成接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发挥多媒体功能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促进其认知的有效措施。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其形、声去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激发学生感情的参与,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政治课…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常用策略有: 引而不发。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思维这只“小鸟”,同时又不使它感受到束缚,从而唱出美妙而动听的歌声。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设疑是“开而弗达”,“引而不发”,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引而不发’林现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导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之后,学生渴望知道得更多。这时,教师并不倾箱倒筐,而是提头留尾,或择举一二,余者让学生自己探求。讲授到…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 ,如运用新闻照片、漫画、典型人物的材料、录像、语言描绘、歌曲等 ,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多方面的作用。一、设置情境 ,可以有效地导入新课有效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成功的课 ,往往离不开好的开头。新课的开头 ,如果贴近内容巧妙设置情境 ,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创造力 ,而学生也会带着兴趣或解疑的需求 ,探索问题的思考 ,进入新课的学习。笔者在讲高二下册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的未知知识间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主体认知需要,引导其主动探究,发现新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思维的起点。21世纪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一、与语文课相结合,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而要深刻理解所创设的情境,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不可能做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运用语文教学方法来分析、讲解,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二、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首先,教学要与史地知识相结合。如教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可以结合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位置、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说明香港、澳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同胞同根同祖,已们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促使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疑,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内驱力,激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中如何“设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