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 不论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从哲学史上看,都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即当一个普遍的哲学命题得以充分发展后,它的落脚处必将是一利方法论,即一种观看世界和分析事物的普遍方法,黑格尔曾说"哲学的真正的实现是方法的认识".同样,"理一而分殊"这一命题经张载、程颐和朱熹的发展而上升为一个普遍的形而上学命题后,随后它也就必然经历了一场方法论的意义转换.  相似文献   

2.
秦朗 《学理论》2011,(15):44-45
孔子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的仁爱观,这种仁爱观发展至宋明理学时期,即形成了理一分殊的仁爱观,而这种仁爱观在理学奠基人之一张载的重要著作《西铭》中有着集中的体现。文章将对这种理一分殊仁爱观作以浅析,以正方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至少发生过三次,第一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周蛮夷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的交流,融合于汉武帝时代的"独尊儒术",结果是汉代新儒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活力;第二次开始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其结果是宋明理学的形成,传统文化再一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第三次开始于清代后期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东传,融合还未结束,争论还没有结果,但从中西文化比较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优点在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在观念文化层面.因此,要想成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就应该将西方的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嫁接到中华传统的观念文化之上,构筑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社会学家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从总体上对当代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结晶,它从一个自反性的角度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深层的剖析和揭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前景表达了深度的忧思和关切.因此在吸收国内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当今中国的实际,应该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进行本体的考辨,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内生机制、本质根源进行哲学的透视,并据此提出社会风险和社会危机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5.
奠基于全面而系统的文本基础之上的理解,最终会呈现出一个与以往很不相同的马克思形象,形成对马克思哲学新的诠释,把其关乎理解世界的"哲学方式"的超越、新的"世界观"的阐释、社会历史的全新把握、社会认识论和"历史阐释学"的探究、鲜明的哲学归旨与思想特征等方面充分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宝生校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不久,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按照校委的总体安排,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探讨当代中国哲学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这里共同举办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2)。参加这个论坛,我感到非常高兴,一是和很多老朋友见面,二是又能结识许多新朋友,三是又有了向各位专家学者学习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