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一体化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实际上是欧盟法律制度对于国际法的影响。作为一个自成一类的法律体系,欧盟法增强了国际法的硬法性质和效力,扩展了国际法的法律渊源,丰富了国际法主体的理论和实践,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的渊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法基础理论的传统理论问题.在国际法学界,学者们对司法判例是否构成国际法的渊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国际法院(ICJ)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两大国际组织的司法实践切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司法判例不但构成了国际法的渊源,而且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的渊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法基础理论的传统理论问题。在国际法学界.学者们对司法判例是否构成国际法的渊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国际法院(ICJ)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两大国际组织的司法实践切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司法判例不但构成了国际法的渊源,而且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我国对国际法理论的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已成为我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它改变了国际法的法理基础,丰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完善了国际法的理论体系,指明了国际法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国际法治改革的根本遵循,推进了全球治理变革的进程,拓展了国际争端解决的新思维,对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分为自然法与实在法两种范畴,这两种范畴对国际法的渊源进行了粗略的分类。归属于自然法的一般法律原则虽然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但在国际法的实践中始终起上位指导作用,对国际法有着极为重要且独特的补充机能。需要从资源型要素、进路性要素和动因性要素三个方面全面理解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的内涵,并从法的渊源理论入手,结合较为成熟且与国际法有一定相似性的民法理论,具化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增强其应用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温树斌 《前沿》2006,(12):133-135
近20年来国际刑法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对国家主权、个人国际法主体资格、国家领导人豁免等国际法基本制度产生冲击,但同时也强化了国际法的法律性。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协调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对国际法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正日益得到强化,因而必须善于运用国际法来维护本国权益。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具体问题时,必须考虑国际法的各种规定,应选择对本国最有利的规定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是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3月20日开始目前仍在持续的伊拉克战争使普通老百姓对国际法的效力产生疑问。确实,美、英等国的对伊战争对现代国际法产生了巨大挑战,并将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正因为有违反国际法准则的情况存在,更须了解、掌握相关国际法知识,运用人类公认的这一法律工具去约束国家行为,判断是非,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一、美、英等国发动对伊战争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 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国际法产生于近代,其标志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国家主权及主权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刘志秀 《前沿》2010,(14):93-95
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国际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权力政治学派的挑战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冲击下,国际法陷入困境。从法律和政治角度分析,国际法困境的根源在于:立法理论上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司法参与、执行方面的软弱性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法的使用态度。  相似文献   

10.
何志鹏  魏晓旭 《探索与争鸣》2022,(1):155-163+180
随着国际社会的历史嬗变,国际法的形式也有所发展。与此相对,国际法在形式层面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推动和改变了世界历史。因循国际法形式变革的足迹可知,条约和习惯经历了从零散分布到数量巨大、范围广泛的过程,学说教义、判例、原则和国际组织带动造法等多种国际法形式也先后亮相;而部分国际法形式在当下逆全球化的趋势下又陷入滞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形式变革并不是超验于人类社会的独立进程,而是随着国际格局的变迁因势而动,应被解读为国际法面对历史变革所作出的回应。同时,国际法形式变革也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一定的软约束和引导作用。总体而言,历史变革与国际法形式变革呈现出螺旋并进、相互但非等量影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法效力的基础——从古罗马万民法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法的效力与效力基础是不断演变的。从实在与理念状态而言 ,古代国际法以权力与理性为其效力基础 ,近代国际法以主权和契约为其效力基础 ,现代国际法的效力基础则是集体制裁与基本价值的实现。另外 ,在当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国际法效力基础的异化现象 ,应引起足够注意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剖析这些机遇和挑战,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意义重大。目前,人类共同关注的利益逐渐增多,马克思主义国际法思想的发展也应从国际和平、和平共处等"共处国际法"向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共进国际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杲 《求索》2010,(5):172-174
国别研究国际法是国际法方法论中的重要环节,而加拿大作为重要的发达国家,考量其国际法特征是国际法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加拿大国际法的源流主要有三个方向:英国普通法传统、法国主权与人权思想、美国现实主义思想。由此形成了加拿大国际法的别具一格的特点,即尊重国际法与自治观念并重的国际法接受理论、国际法体制创建理论与实践,包括国际司法体制的创建与维护、国际人权体制的支持与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罗嘉航  李化 《求索》2012,(4):241-243
可持续发展是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克服人与自然关系失衡而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发展权"在国际法领域发展的继续,是一项基本权利。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本质有初级层次和高级层次之分。国际社会的发展要求国际法体系包含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法各主要分支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宣示,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本质,获得了国际习惯法的效力,已发展为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杰豪 《求索》2008,(4):127-129
国际法与国际道德联系非常紧密。国际法的道德基础主要表现在国际法的形成渊源、存在依据、评价标准、价值追求等方面。作为一定社会的普遍行为准则,基本国际道德的法律化,构成了国际法的重要渊源和依据。国际道德既能在人们心理上内化成某种“法律确信”,通过诉诸舆论还深刻影响了国际法的构成和发展。国际社会的分散结构使国际法的作用显示出了某种不完备性,特别需要发挥国际道德的价值指引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晓冬  马玮 《求索》2005,(4):61-63
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对国际法主体的发展产生了突出影响。随着国际环境保护运动以及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国家仍然是国际环境法的基本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也还是国际环境法的重要主体。但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已经可以是国际环境法乃至国际法的主体。作者认为,这种变化是符合国际法主体的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看来,固执地以国家一项独霸国际法主体领域确为可笑而过时。即使对近代中国大多数的国际法学者而言,国际法主体范畴的松动也已成世界情势促动的客观结果。伴随国际关系与利益需求的演变,以个人主体资格为代表的新兴国际法主体问题亦逐渐进入近代中国尤其是民国研究者的视野之中,其留存于今的思辨争锋,实为近代中国国际法学术积淀之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国际法的发展使国际法基本原则领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国际政治格局日趋复杂,一极多强是其特征;多元化和全球化是当前最大的国际社会的现实;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关系依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国际法碎片化问题日益严重。围绕变动的国际政治格局,面对国际社会的现实,学界出现了改革国际法体系的呼声,国际法基本原则领域尤为突出,一方面,国家主权、不干涉、禁止武力使用等原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国际法基本原则又面临着发展机遇。以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国际法体系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国际法基本原则变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诞生至今,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面临着新的困境。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当下,作为调整国际关系的法律规范,有必要重新强调国际法的法律属性及效力。而社会契约论,无论是在我们明确国际法的起源和法律属性,还是在推导国际法未来的新发展上,都具有十分可观的参考价值。面对以个体之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障碍,选择联合起来共同解决是国际社会契约的开始,维持这种结合的状态并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则是国际社会契约所要真正实现的功能。社会契约论对公意和众意二者概念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明确国际法在自然法上的价值,以及倡导国际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全球化在国际社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法做出了相应的反应并有了全新的发展。国际法的新发展体现出了灵活务实的特色,并具体表现为立法模式和执法模式两个方面的变化。从国际法的主体、内容和理念的演变过程来看,国际法尽管隐约呈现出向世界法发展的势头,但依旧是国家间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