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者个人承包经营集体或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经营方式,这种新的经营方式要求理论界、法学界重视它,研究它。本文打算探讨一下这种企业的法人资格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把它的法人资格划分为所有权法人与经营权法人两个部分,并明确规定它们的权利与义务。只有如此,才能使这种企业茁壮成长,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国营、集体性质的小型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中部分企业直接交由个人承包经营。由于承包制度的不完善和承包者本身的问题,个人承包经营企业偷税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司法实践中,对企业交由个人承包经营后,其税收法律关系如何确定;纳税义务人是企业,还是承包者;个人承包经营企业发生的偷税案件,是按照纳税单位偷税案件立案标准查处还是按照纳税个人偷税案件立案标准定罪量刑等问题,大家认识上不尽一致,实际做法各异。对此,笔者认为有加以研究探讨的必要。当前,个人承包经营企业的,主要有全部指标承包、主要指标承包、上交利润承包,和租赁经营等四种形式。全部指标承包,就是承包者对发包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乡镇从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其中乡镇企业个人承包是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所谓乡镇企业个人承包是指乡镇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将乡镇企业交该乡镇中的某个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以承包合同的形式明确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由于人们对此类合同的性质等问题认识不一,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就乡镇企业个人承包合同的特征和存在的有关法律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贵刊1987年第一期发表的许建华同志《对个人承包经营企业的法人资格探讨》(以下简称许文)一文,提出了一个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许文在承认个人承包经营企业具有法人资格的前提下,又将其法人资格划分为两个部分,即所有权法人与经营权法人。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司法信箱     
出借公款给个人承包经营的企业使用,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编辑同志:我院审理一起刑事案件,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将公款出借给个人承包经营的企业使用,构成挪用公款罪。但根据2002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第一项的规定,“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其他自然人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构成挪用公款罪。为此,对本案的处理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挪用公款罪的罪名成立,理由是被告人出借公款虽是给单位使用,但该企业是由个人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乡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以个人(包括家庭)或合伙进行专业承包的经济组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规定,土地可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农民可到集镇落户从事副业;大中城市年利润在十五万元和小城镇年利润在八万元以下的国营和集体商业都允许个人承包经营;国营小型企业可以实行个人承包,租赁经营;允许农村民工队伍到城市参加建筑业投标施工等。据此,承包经营将越来越多。这些经营体究竟属何性质,其财产能否成为贪污罪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被告人徐某欠某公司11万元,为骗钱还债,对同屋居住的朋友、某商号(沈某个人承包经营的)业务员汪某谎称有业务要进款,欲借用商号的银行帐号,请汪某帮忙。汪某信以为真,把盖有商号印章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案情】原告:张晓明。被告:上海南市综合贸易公司。第三人:上海天成典当行。原告。张晓明诉称:1995年9月,原告张晓明与被告上海南市综合贸易公司签订一份经营风险承包合同书,约定由原告个人承包天成典当行,期限为1995年10月至  相似文献   

9.
徐清 《法学》1990,(10)
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公民个人承包经营企业法人单位以及车间、班组等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的现象不断出现。这种个人承包经营合同的特征是,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或企业分支机构的所有者为发包人,公民个人为承包人;发包人将企业或企业分支机构的固定资产和必要的流动资金发交承包人,承包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利润除按约定比例向发包人提交承包金,按约定提取公共积累外,其余全部归承包人个人所有;被承包的企业或企业分支机构在其承包期限内的债务和亏损,全部由承包人承担。这种承包经营责任制形式,发包人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发包人在一定条件下,负有代偿承包人债务的责任。若承包经营合  相似文献   

10.
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国营、集体中小型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中部分企业直接由个人(包括合伙)承包经营。由于承包制度不完善和承包者本身的问题,个人承包经营企业偷税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司法实践中,当  相似文献   

11.
魏倩 《科技与法律》2014,(3):360-394
劳动者人格保护是现代劳动法上的重要内容。从以恢复劳动者之对等人格的集体劳动法律发展伊始,劳动者如何获得法律上"人"之对待,是促使劳动法发展演进的动力来源之一。我国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人格研究甚少,基本停滞于"劳动者尊严"的保护原则宣誓上,其中,劳动者的健康隐私,在近年社会运动过程中获得了反歧视法上的保护。然而,无论是何种劳动者隐私,均属于劳动者人格权的范围,应当从劳动者人格权保护上予以正视。以日本劳动者人格保护中的健康隐私保护为例,其在实体法和判例法上的经验,可为我国劳动者人格保护问题的研究深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法律上承认和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防止非法罢工,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罢工权不是孤立的,劳动法领域中的罢工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团结权)、集体谈判的权利密不可分。劳动者享有法律所保护的合法罢工权。罢工基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局限于劳动关系领域,并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在法律上确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罢工权后,如何保护依法罢工的劳动者的利益是法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劳动者罢工权是否能真正享有的保障。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应当赋予劳动者罢工权,但当罢工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的时候,罢工权就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劳动者出现工伤情况时,用人单位往往会与受伤劳动者签订相关的和解协议。这样既可以避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过多的纠缠,也可以让劳动者在自愿签订和解协议之后,迅速获得相应的经济赔付弥补劳动者的经济损失。但是,如果出现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对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没有按照劳动者的伤残程度进行经济赔付,必然会导致劳动者无法获得法律规定的相应赔偿。为此,本文将针对工伤私了问题进行法律探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论述英美法系依附性劳动者理论,大陆法系从属性劳动者理论以及我国以劳动合同为纽带的劳动者理论中的劳动者本质,阐述了我国劳动者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冲突。在司法实务中,要解决大量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事实劳动关系成为劳动者理论的有益补充。我国劳动者理论应以从属劳动理论进行阐述,在制度上完善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珊珊 《法制与社会》2013,(23):245-24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可是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特别是劳动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迄今仍未得到应有重视。长期以来,我国立法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时,侧重于劳动者物质方面权益的保护,忽视了劳动者对人格权的追求。本文通过中美两国对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保护的比较研究,找出两国的差异,希望对我国劳动者人格权的保护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沁源县张家山煤矿位于沁源县韩洪乡,是一家2001年申报为年产两万吨的小型乡镇煤窑,由姚建岗个人承包,按规定应属取缔之列.但由于矿主神通广大,当地有关领导百般庇护,这里一直在热火朝天地生产着,设备陈旧落后,安全毫无保障,血染的乌金,肥了矿主,害了矿工.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13,(17):49-49
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者的休息权是指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保障劳动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根据我国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劳动者所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休息权和劳动权是密切联系的。劳动者享有休息权,是为使劳动者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并且参加政治、文化生活,以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雄 《河北法学》2008,26(1):36-41
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劳动者利益保护的价值取向和制度目标.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关键是依法塑造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体系,并着力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重构劳动者定义,依法赋予劳动者平等的主体地位;保护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改革并完善我国劳动报酬制度,保障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报酬权.  相似文献   

19.
六、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怎样计算纳税? 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和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照经营合同分得的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承包人、承租人按照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  相似文献   

20.
刘勇 《法学》2012,(10):59-67
我国已经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高龄劳动者的就业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国外关于高龄劳动者就业的立法和政策都是围绕着提高高龄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增强高龄劳动者的就业意愿、激励雇主增加雇佣以及改善高龄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就业环境等几个方面制定的。我国应当制定《高龄劳动者就业保障法》,积极促进高龄劳动者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